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武二十一年(1388)始,明政府在今云南边境以外的缅甸大部以及泰国、老挝北部设置了11个宣慰司、1个宣抚司、1个安抚司、6个长官司、1个土府.这些边区土司的设立将相关地区纳入了明朝的统治范围,拓展了中国的西南边疆.这些土司,在设置的历史条件、制度内涵、实施管理方面,均与内地土司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是导致明嘉靖以后边区土司体系崩溃、西南边疆萎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滇西抗战     
从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我国云南怒江以西大片国土,到1945年1月日寇完全被逐出滇西为止的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军民滇西抗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滇西抗战以最先收复国土而载入史册,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抗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从刀安仁呈文到《建设腾龙边区各土司地意见书》,腾龙边区傣族土司多次提出边地建设计划,力图提高边疆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防中的地位,借以向中央及云南省政府表示归附与忠心,充分反映出腾龙边区傣族上层国家认同意识的加强与发展。而《建设腾龙边区各土司地意见书》是由时任土司代办、"国大代表"制定的边疆开发方案,其最终目的是在改革之下保留土司制度,立意并不高明,但书中的建设主张,仍多洞悉边情、娴熟于边疆治理的务实之论。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部边陲小镇龙陵,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滇西抗战"中战斗最激烈的战场。如今留存下来的滇缅公路遗迹、松山抗战遗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和惠通桥遗址成为记忆这场战斗的最真切物证。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的食盐运销及对边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克服经济困难、打破国民党当局对边区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政府曾发起了大规模食盐运销活动,这次食盐运销活动基本上是与抗战相始终的,对当时边区的贸易、财政、金融,以及军政机关供给和边区人民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抗战大后方——陕甘宁边区的稳定,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7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由沙必璐主编的《血肉丰碑———侵华日军滇西暴行与滇西抗日战争纪实》。该书图文并茂 ,记述和绘制了抗战时期日军在滇西轰炸 ,投放霍乱病菌、鼠疫菌 ,屠杀百姓 ,强迫污辱各族妇女的野蛮罪行 ;中国军队出征缅甸 ,怒江阻敌 ,龙陵、腾冲大捷 ,盟军美国空军飞越驼峰运送物资 ,滇西人民支援抗战 ,战后对滇西抗战史实的资料整理、研究等。《血肉丰碑——侵华日军滇西暴行与滇西抗日战争纪实》  相似文献   

7.
施甸遗存滇西抗日宣传标语宣传画杨升义现存施甸书写于墙壁的抗日宣传标语、宣传画,是了解和研究滇西抗战的可靠物证之一,它反映了在大敌当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滇西军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誓死杀敌、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滇西抗战期间,在敌我双方驻军...  相似文献   

8.
滇西抗战期间,在保山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的进步化运动,不仅代表了当时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抗战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且为唤起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战,夺取滇西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滇西抗战的媒体报道、旅游探访、学术探讨不断升温。为了纪念更为反思,我们应严正揭露侵华日军在滇西的累累暴行,回击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应歌颂滇西人民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抗战功勋,固我边疆。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研究》2006,(2):116-116
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年)》,54万字。该书分上编(一至七章)、下编(八至十六章)构建了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的新框架,突破了以往对陕甘宁边区史经济史三个时期的划分,以皖南事变为标志,前七章通过对边区环境与历史的追溯、抗战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与农业、边区工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业的初创等记述,归结其经济政策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后九章通过对皖变后边区的经济政策、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抗战后期边区的商业、金融业、税收、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记述,总结其经济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相似文献   

11.
在彩云南现的地方有一条路.盘旋于滇西崎岖的山岭,穿越湍急的澜沧江和怒江.这条路因穿越中缅两国而被称作“滇缅公路”。公路于1938年修竣,在抗战时期重庆政府可能获得国际军事物资援助的惟一通道,可以说,中华民族曾经命悬一线。整个滇西抗战,乃至后来的中印缅之战,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这条生命线的交通战。  相似文献   

12.
边区青救会是抗战时期建立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抗日爱国救亡团体。它通过组织和领导边区的广大青年展开各项工作,为抗日救亡做出很大贡献。本文拟从参军抗战、配合生产及文化知识的普及三个方面探索边区青救会在抗战期间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滇西抗战中的怒江三桥耿德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即向东南亚各国入侵,1942年5月2─10日由缅甸进占我云南怒江以西3万余平方公里领土,并试图越过怒江东进,威胁保山、昆明,后被我军堵击退回西岸。怒江位于横断山脉世界第二大峡谷谷底,水势湍急,"...  相似文献   

14.
刘椿 《史学集刊》2006,(1):39-44,52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教育模式,由强迫教育到尊重群众的自愿与需要,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体制。、国民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提高了陕甘宁边区文化程度,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从抗战的环境和边区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抗战培养人才,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迷信、不卫生的习惯,解决了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推动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但排了边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冀鲁豫边区最盛时期控制了75座县城,人口接近2000万人,成为我军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冀鲁豫分局的历史功绩是与边区群众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而边区群众的抗战热情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得力的群众工作。其中,赈灾和大生产运动,尤其民主民生运动的开展,是冀鲁豫边区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民众为赢得抗战的胜利,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特别是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封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政府坚定地依靠人民,勇敢面对当时的困难,为打破日、顽封锁而努力奋斗。同时,边区政府还努力关心和爱护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克服困难,尽力减轻人民的负担。正因如此,边区最终克服了严重的困难,保证了抗战大业的顺利进行。并随着边区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民众的精神面貌更是变化巨大。  相似文献   

17.
杨凯 《沧桑》2014,(1):142-144
冀鲁豫边区最盛时期控制了75座县城,人口接近2000万人,成为我军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冀鲁豫分局的历史功绩是与边区群众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而边区群众的抗战热情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得力的群众工作。其中,赈灾和大生产运动,尤其民主民生运动的开展,是冀鲁豫边区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44年5月,在盟军配合下,我国军队在滇西向日本侵略军发起反攻,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将日军逐出了国门。滇西反攻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最早开展的反攻战,也是完全取得胜利的反攻战。滇西抗战的争夺龙陵战役,历时近半年,歼灭日军10634人。争夺龙陵之战是完全可与台儿庄战役、衡阳保卫战相提并论的抗战战役;该战又因日军一度反攻得手,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中将被撤职,87师少将师长张绍勋愧愤自尽而更增加了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到1948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就边区金融发展、经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尝试与实践改革。边区的货币发行对于当时克服财政困难、建设边区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于新中国的货币发行也有着借鉴作用。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的重要后方,不但扮演着中国革命的中心角色,又是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赣闽粤边区向来远离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是为三省政治的边缘化地区和社会经济的贫困地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边区开始了缓慢的现代化的进程。抗战军兴,东南各省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学校、避战逃难人员等纷迁赣闽粤边区,给赣闽粤三地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长期处于区域经济和政治边缘化的边区迎来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