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收藏家》2009,(6):78-84
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史上,金属胎珐琅制品还属于最年轻的工艺美术门类。它大约13世纪末叶,由阿拉伯国家传人中国。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格古要论·窑器论》)。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很快融汇了民族的传统风格,形成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金属胎珐琅制品,多采用红铜制胎,这是由于红铜入窑高温后不易变形的缘故。传世珐琅制品中亦有用黄金为胎者,其釉料显色比较鲜亮,有的作品只在轮廓线内填敷珐琅釉料,轮廓线外则显露金地,可谓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2.
珐琅是由国外引入我国的一种独特金属工艺,其中,金属胎珐琅器根据其制作工艺可分为掐丝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等。随着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发展,金属胎珐琅器及其工艺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不断壮大,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且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明时期的珐琅制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加以论述,初步划分了元明时期金属胎掐丝珐琅器的发展阶段,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阶段的基本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胡继芳 《文博》2007,(3):76-81
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俗称"古月轩"瓷器,是康、雍、乾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精美异常,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奇丽的鲜花。广州彩瓷是广州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之  相似文献   

5.
正在明清两代的皇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宫博物院,现藏存的几十个类别共计186万余件珍贵文物当中,珐琅类器物近7000件,其时代上自元明,下至清末,其中又以乾隆时期为主。其主要来源有:宫廷御用作坊的制品;各地官府奉旨承造的宫廷御用品;还有地方以各种原因进到宫中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珐琅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一份完整的中国金属胎珐琅工艺发展演变历史的极为珍贵的实物  相似文献   

6.
倪如荣 《收藏家》2002,(3):8-13
金属胎珐琅器是金属(主要是铜)造型工艺与珐琅工艺的复合制品。它那绚丽、浑厚的特色,金碧辉煌的富贵气派,非常适合封建统治者的审美需求。作为皇家生活用具,它能充分显示封建皇帝的尊贵地位;作为宫廷陈设用品,它更能为宫殿增加豪华的气魄。所以,此种工艺自元代由西亚和阿拉伯半岛传入中国之后,即深受帝王们的垂青和赏识,成为封建权贵们的追求物。明清两代皇帝都很热衷于金属胎珐琅器的制造,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都设有珐琅作坊,专为宫廷设计制造用于生活、陈设、祭祀等方面的用具,是宫廷工艺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几件钢胎画珐琅器王东辉(辽宁省博物馆)珐琅彩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具有光泽的物质,以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化合物溶制而成,加入颜料(金属化合物)便成有色珐琅。金属珐琅器就是指以铜等做胎、珐琅料为装饰材料的艺术品,就工艺特点而言,其又分为铜...  相似文献   

8.
中国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造型典雅,色彩艳丽,在世界工艺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至于起源问题,则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看法: 1.唐代起源说;  相似文献   

9.
正一、掐丝珐琅的历史渊源珐琅,是一种粉状的玻璃质材料,以石英、长石、硼砂、瓷土为原料,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粉碎、熔融后而成,习惯上称为"珐琅釉"。珐琅器就是将珐琅釉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固着于金、银或铜胎的表面,达到实用美观的功效。根据其制作方法的不同,将珐琅器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珐琅器具有金属的坚固性、玻璃的光滑性和瓷的耐蚀性,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把西洋的珐琅料绘于瓷胎上,叫做“瓷胎画珐琅”或“画珐琅瓷”,亦即珐琅彩瓷。其制作工艺一般是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画师用进口珐琅料在景德镇烧制好的素白胎或白釉瓷器上绘画,然后经宫中彩炉低温烧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瓷器。其特点是胎体轻薄,色彩凝重鲜艳,花纹微微凸起,画笔精细。它创烧于康熙晚期,至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珐琅彩瓷器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我国釉上彩瓷器的品种,改变了历来单线平涂的装饰方法,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吕成龙 《收藏家》2009,(1):55-60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从欧洲传人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相似文献   

12.
孙巧娣 《收藏家》2010,(3):59-62
一.珐琅彩瓷器的历史概况 驰名中外的中国珐琅彩瓷器,是清康熙皇帝亲自授意创烧的新品种,是清朝皇宫的御用品,历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的品种有铜胎、玻璃胎、瓷胎画珐琅,其中以瓷胎画珐琅器最为名贵。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于雍正至乾隆期,但雍正时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上海交大艺术品班学习陆忠老师关于铜胎掐丝珐琅的鉴赏课,迷上了铜胎掐丝珐琅的收藏而一发不可收,在收藏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本身做工非常不错但经过数百年的颠沛流离和岁月的侵袭后而变成破损件或残件,甚是可惜。每每看着这些犹如缺只眼睛或满脸刀  相似文献   

14.
手工丝织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它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天水丝毯浮雕艺术特色的独特制作工艺与图案设计特征作一分析,探索在其形式背后的审美特征,以启迪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黄冶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东北约6公里的黄冶村附近。黄冶窑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烧造三彩制品和绞胎制品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处窑场,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初唐开始创烧三彩制品,盛唐已发展成熟,逐步达到鼎盛阶段,并开始烧造绞胎和搅  相似文献   

16.
珐琅彩瓷器,是我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属于釉上彩的一种,其工艺是在已烧好的素面瓷胎上涂粉为地,上加彩画纹饰,经二次入窑烧制而成。珐琅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朝达到鼎盛时期。它的诞生和发展,丰富了中国釉上彩瓷器品种,改变了陶瓷史上历代单线平涂的装饰方法,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珐琅又称为“景泰蓝”,是我国古代工艺之一种。它主要以铅、硅、硼砂、瓷土、石英等为原料,制作工序包括铸胎、画样、掐丝、填蓝、烘烧、磨光、镀金等。依其加工之不同,珐琅又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四大类。  相似文献   

18.
倪如荣 《收藏家》2003,(4):12-16
珐琅又称“佛琅”、“拂琅”、“发蓝”,是以石英、瓷上、长石、硼砂、纯碱及少量的金属矿物为原料,经过熔炼、冷却、研磨,制成的粉状物。珐琅亦称“药”,将其粉涂饰于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溶融、冷却、打磨或镀金,便成为珐琅器。所以珐琅工艺是金属和珐琅的复合工艺,其制品兼备金属的坚固耐久与玻璃的光滑多彩两种特色,即实用又美观。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斋戒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东 《收藏家》2010,(1):55-58
斋戒牌为清代参与祭祀人员佩带于胸前的牌式小器物,质地有玉、翡翠、琥珀、金、织物、金属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木料等等。形式多样,见有蝠桃式、葫芦式、椭圆形、长方形、香袋形等,大小约在4至9厘米之间。两面分别装饰满文及汉文“斋戒”二字。  相似文献   

20.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竹刻历史源远流长,明清两代更是小件雕刻艺术品的兴盛时期,珍品屡出。雕刻与绘画、书法相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小件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雕刻名家辈出。本文对清代竹刻艺术的时代特征以及代表人物择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