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DI公司 (日本第二电讯电话公司 )是日本电讯产业的第二大企业。其创办人稻盛和夫是日本当代著名的企业家 ,被业界誉为“平成圣人”、“经营之圣”。 1 984年 6月 ,稻盛和夫竖起了DDI公司的大旗 ,向当时强大的、处于垄断地位的NTT公司 (日本国营电讯电话公司 )挑战 ,在当时的业界人士眼中 ,稻盛和夫就像举起长枪刺向风车的唐·吉诃德一样可笑。然而十六载之后的DDI,竟以辉煌的业绩在日本电讯产业之林中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目前 ,DDI作为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企业集团麾下的分公司 ,已经雄居世界企业 5 0 0强之 45 8位。…  相似文献   

2.
稻盛和夫是当代日本著名大企业家,他的经营思想已经超越日本,在世界产生影响。在美国、巴西、中国有专门研究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研究机构和学习、传播稻盛和人经营哲学的企业家组织。近几年,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相似文献   

3.
稻盛和夫(1932~)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所创建的两家企业:京瓷公司声名远播,第二电讯电话(简称为第二电电)公司现已跻身于世界500强,这在世界的企业家中也是罕见的。而探讨稻盛和夫获得成功的原因,无疑是经济研究、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西乡隆盛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家。敬天爱人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而征韩论则是导致他下野继而与政府对立的首要原因,同时也被认为是其思想局限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有幸拜读日本商界大亨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时,无不为这浸透了纸背的鹿儿岛热血男儿的激情和百折不挠的精诚所怦然心动。一介边塞僻壤的纯朴少年,何以能在短短的四十年,即跻身于日本大企业之首,坐镇世界500强之林呢?当我细细咀嚼其深邃的经营理念时,我赫然发现一股宗教的情愫,正在这位经营之圣的血管里汩汩流动。  相似文献   

6.
9.18事变已经过去60周年了。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达14年之久,并且制造了一个傀儡政权。回顾这段历史,有人认为,正是经历了日本的侵占,才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给这一地区带来了技术文明和现代化,如果没有这个历史过程,这一地区的经济不可能形成那样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现代化水平——似乎这段历史是一种幸运。这是近些年来曾出现的某种思潮和史论的一部分。这一动向在日本也有所表现。作为一个认识问题,它涉及的是方法论,值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李明月 《神州》2013,(7):172-172
全球汉语热潮的影响下,各地学习汉语的热忱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日本人学习汉语也成了一大流行。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属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成果较显著的领域之一。而汉语学习热潮不仅影响着学习者,对于教学者和研究者也是一项重大课题。笔者在日本进行阶段性的汉语教学之后,发现对于日本学生来说常出现的偏误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针对"在"字结构短语的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这粗鄙的文章可以为教学者带来一点帮助,为对日汉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法国史家布罗代尔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一书中阐明了"经济世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它们对世界经济体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史家沃勒斯坦则在其"世界经济"理论中重点揭示了世界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相伴相生关系。本文认为,两位学者的论说在观念上的差异体现在一与多之争,以及看待市场、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歧上,同时指出,历史比较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有利于深入理解当代全球化中民族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之后,对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同时,北京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也提出了“人文北京”的战略发展方针。建设“人文北京”,不可能离开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1.
“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一种研究范式的分析:人地关系演变的“三阶段论”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及其演变过程与规律,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均逐步形成或正在形成有关人地关系研究的某些“范式”(或“范型”,paradigrm)或“共识”。人们普遍相信:人地关系是人类起源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中。人地关系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叶小玲 《丝绸之路》2009,(16):80-81
《长生殿》的主题主要围绕爱情展开,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绝非一般的帝王与后妃之爱,而是由普通的男女爱情发展为一种至诚真爱,这是对真实人性的勇敢追求,是人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13.
张国宏 《攀登》2002,21(2):19-21
本通过阐述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致性,进而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陈廷湘 《史学月刊》2008,(12):51-61
"人"的观念的现代转型是全世界思想家数百年的研究主题,也是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化从人性善,即人与至善本体(仁、天理之类)同体共在出发,在抽象的意义上把人提到万物之灵的高度,但倡言去除人的天然欲望和政治权利,造成对人的千年桎梏。由西方发源的现代人论则把物欲满足、政治权利、思想自由视为人的根本自由。在中国近代,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领导人始公开承认人的私利的合理性,倡导人的解放。但他们未能把人的解放置于理性范围,最终放弃了初衷。新文化运动激进人士在更广泛的层面提倡人的解放,也讨论了人的私欲与社会亲和的关系问题,但因时间太短和过分强调精神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仍十分明显。五四以后,大多数启蒙者转入政治革命道路,国民党大倡文化回归,少数思想家继续人的解放的讨论,但对问题的思想源头缺乏探讨,研究未能深入下去。中国近代以来"人"的观念的转型探索任务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一年之丧”源流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鼎 《史学集刊》2001,(1):7-15
在体现着浓重的宗法伦理精神的中国古代丧服制度中,"三年之丧"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是自古迄今,对于"三年之丧"起源于何时这一问题,人们一直聚讼纷纭,迄无定论.在对历史上关于"三年之丧"起源的种种观点进行了综合考察即可发现,<札记·三年同>等先秦典籍所提出的"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的主张实际上是对春秋战国之世人们要求"短丧"的呼声的让步和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