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俄罗斯随历史发展成为领土辽阔的庞大国家。随时间与空间的延续,生活在其中的人竟然无法就国族文化得到共识。十九世纪的知识阶层独立于政权之外展开社会自发的国族论述。从早期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国族本质辩论,到革命前政治意识型态之争,国家历史是知识分子最重要论述依据。历史学家应能发挥专业长才,贡献于审视国族文化,却又往往被视为与知识阶层隔绝。本文以莫斯科学派的米留可夫为例,探究历史学家的国族观念。米留可夫无法认同长期受浪漫主义唯心哲学主导的俄国社会思想,主张经验历史的重要,如此才能建立正确的历史知识,找到真正的国族文化。他希望用客观的方法替代过去以人类精神为主体的理论架构,因此为俄国历史学和国族论述添上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随着俄国政府对出版业的控制开始松动,以报刊和书籍为载体的社会舆论逐渐走进城市民众的社会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由于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俄国国内西方派、革命派、斯拉夫派、自由派的人士和官员掀起了一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风暴。社会需要新思想,需要说话和批评时政的权利;政府需要知晓俄国当前社会局势的发展,了解社会舆论对政府政策的反响,需要取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在社会舆论与政府双方的共同作用下,俄国书刊审查政策的调整呈现了浓厚的"二元性"特征:一方面,允许私人发行出版物,允许讨论经济、教育和部分政治话题,免除部分出版物的预审制;另一方面,又设立"警示红线",对违法违规出版物及其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经济和司法制裁。书刊审查政策调整后,俄国的出版业开始带着沉重的枷锁前行。  相似文献   

3.
米留科夫是俄国19-20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俄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学识过人,著述丰富,在多个领域为俄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首次完成了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论述,开创了俄国史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俄罗斯思想史研究的新境界;重新评价彼得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家学派"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米罗诺夫是当代俄国社会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苏联解体后,他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两卷本的《俄国社会史》。该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了年鉴学派等西方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发挥了计量史学的独特功能,以其丰富的资料、缜密的论证和新颖的观点。对18-20世纪初帝国时期的俄国社会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本文通过对《俄国社会史》的写作构想、基本内容与理论框架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书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当代俄罗斯社会史研究的水平和发展方向,是俄罗斯史学在新世纪崛起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2007年9月27日,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法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当代俄罗斯中心副主任、日内瓦大学斯拉夫语言与文明系弗拉基米尔.别列洛维奇教授应邀访问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就18世纪俄罗斯与西方的社会文化交流问题举办讲座。18世纪,彼得一世掀起了俄罗斯社会上层贵族向西方学习的热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像俄罗斯民族那样独特,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都不像俄罗斯民族精神那样复杂。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得到最广泛体现的是"集体主义"思想。本文试图对俄罗斯民族特殊历史表现背后深层的和有内在联系的精神实质加以分析。从而挖掘隐藏在俄国及俄罗斯民族传统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实质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7.
杨翠红 《史学集刊》2023,(1):41-46+31
<正>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尼德兰和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俄国还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为改变俄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彼得大帝广泛吸纳国外先进技术,除派大批人员到英、法、德等国留学之外,还聘请数百名外国工程师来俄工作。此后,俄瑞战争爆发,彼得大帝锐意改革,推动俄国全面发展,由此促进了俄罗斯帝国(简称帝俄)的兴起。18世纪俄国史学受到帝国兴起及社会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沛 《安徽史学》2013,(1):39-47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拯救民族危机与向现代转型是发展的两条主线,由此形成了既要反对西方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就要倡导中国文化独立性,反对西方文化传入;既要开放中国,学习西方以融入世界,就必须反对民族主义思潮,批判传统文化的相互矛盾的双线走向。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战国策派"主要人物与追求自由主义信仰的众多知识界人士一样,在思想理念上发生了迎合民族主义思潮的转变,倡导"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呼吁个人自由暂时让位于民族自由,为时势所迫主张集权政治,并将民主政治与民主主义硬性割裂。救亡与启蒙的两难,观念与现实的冲突,自由主义内核与民族主义外衣的交织,在战国策学人论述中表现十分突出,也是那个动荡时代知识群体中思潮繁杂现象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9.
陈界 《史学集刊》2003,(3):56-59,55
19世纪,泛民族主义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出现。泛民族主义在东欧斯拉夫地区,形成了泛斯拉夫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的本质与性状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利己主义,在这场战争中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拥有同一血脉,属于同一语族,拥有全斯拉夫种族的特性,却又如此不同,近乎对立,从鄙视到仇恨,也不排除莫名其妙的互相吸引,但始终互不信任。俄罗斯和波兰两个国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政治制度: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波兰贵族民主制度。俄罗斯人在专制制度和东正教会的熏陶下,养成了忠于沙皇、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波兰人在贵族民主制度和天主教会的培育下养成了酷爱民主自由与桀骜不驯的民族性格和宽容开放的文化传统。普希金和密茨凯维奇是俄罗斯和波兰两个民族的伟大诗人,他们个人间的相互钦佩和对立,折射出俄罗斯和波兰两个斯拉夫民族间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