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楚英 《百年潮》2006,(11):32-38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重庆闻讯,即决定派兵入缅甸作战.同时,罗斯福应蒋介石之请,派史迪威来中国,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2年3月11日,史迪威受蒋介石之命到缅甸指挥作战.蒋介石电令驻缅参谋团团长林蔚和远征军代长官杜聿明服从史迪威的指挥.这一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任命亚历山大指挥在缅甸的英军作战.  相似文献   

2.
中原大战以死伤数十万人的代价,成就了一些将领的功业,胡宗南因战功而声名大振,被实授为第一师中将师长,实年才34岁。第一师是蒋介石黄埔建军的起家部队,当时有所谓“天下第一师”之说。 随着地位的上升与实力的扩大,胡宗南十分注意树立自己的“形象”,对高级军事人才与社会知名的专家学者,更是优礼有加。1932年初,第一师参谋长刘德芳他调,胡宗南请担任军政部次长的林蔚给他物色推荐一位新参谋长。林蔚推荐了正在军政  相似文献   

3.
吕春 《文史博览》2007,(8):40-42
卫立煌与三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终其一生,卫立煌如同一道难解的谜。其中,辽沈战役时期,卫立煌如何暗中策应中共,葬送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最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挺进“表里山河”的三晋——山西省,抗日御敌于太行山麓。卫立煌先后组织了“忻口战役”、“韩信岭战役”两场大规模阵地战,给日军以重创。  相似文献   

5.
正萧健(1909—1954,湖南衡阳人),1939年进入中央陆军大学特五期,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受到蒋介石赏识。蒋介石要他留在身边,但他希望去前线,后分配到胡宗南的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1943年始任第一战区少将高参兼参谋处长,时年34岁。1946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军务处长,被认为是胡宗南的"主要亲信之一"。石家庄战役:胡宗南帮他脱身萧健升任国民党第3军中  相似文献   

6.
林蔚,字蔚文,1889年出生于浙江黄岩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自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一直在蒋介石身边担任参谋与幕僚角色,由参谋本部参谋次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军令(政)部次长,到军委会委员长石家庄、桂林行营参谋长,到国防部次长等,对蒋介石整军、建军及用兵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被蒋视为得力助手和心腹之一。  相似文献   

7.
出走广州 1948年10月底,著名的辽沈战役接近尾声。这天,由蒋介石命令调派一架飞机赴岌岌可危的沈阳接回10个月前接替陈诚出任“东北剿总司令”的卫立煌。这倒不是因为蒋介石珍惜良将,惟恐卫立煌成为解放军的俘虏,而是另有所谋,即整个东北的丢失,蒋介石需要找个替罪羊。  相似文献   

8.
1940年春,蒋介石策划在重庆召开各战区军以上参谋长会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知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和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参加,会前蒋介石预先安排了国民党的一些参谋长发言,向十八集团军发起围攻,进行诬蔑诽谤,制造“惩办讨伐”的口实,然后公开宣布共产党、十八集团军的“罪状”,进而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共高潮。  相似文献   

9.
1924年,陕西米脂人杜聿明与陕籍青年阎揆要、关麟征等11人,千里迢迢奔赴广州,经陕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推荐,考入黄埔军校。同年12月,杜聿明从军校毕业,开始了他20多年的军事生涯。 1927年“四·一二”反共事变之后,宁汉对立,杜聿明在武汉因为拥蒋被关押,他冒死扮成商人逃到南京,投奔蒋介石,从此逐渐得到蒋的信任。1929年,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被委任为该师中校营长。1930年冬,教导二师改为陆军第四师,徐庭瑶任师长,杜聿明任第二十四团团长。徐庭瑶见多数团队都松松垮垮,只有杜聿明  相似文献   

10.
1947年3月19日上午,胡宗南所部整编第一师第一旅“经过血战”,首先占领了延安。胡宗南在洛川指挥所得到的前方报告是:延安是一座空城,没有人,也没有可以缴获的东西,整个战斗“歼敌”千余。经反复推敲,胡宗南向蒋介石报捷:  相似文献   

11.
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深受蒋介石宠信,曾经统领四十万大军,有着最现代化的美式装备,坐镇西北,一直是蒋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12.
1962年2月14日凌晨,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堪称“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西北王”胡宗南,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于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67岁。噩耗传来,蒋介石心如刀绞,良久无语。此后,踌躇很久,他最终接受了治丧委员会正副主任何应钦、顾祝同的邀请,于17日出席胡宗南的公祭,并发表纪念讲话,挽“功著旗常”。  相似文献   

13.
郭炜 《文史月刊》2009,(6):10-12
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毛泽东的朋友、中共通缉的“战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这些身份,集中在卫立煌一个人身上,使他如同一道难解的谜。  相似文献   

14.
在国民党的诸多将领中,卫立煌堪称是一位资深元老。因之,对于蒋介石的发迹史,以及与中共交恶的内幕,卫立煌亦知之甚多。1947年,因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失利,曾被蒋介石撤职查办,并委任陈诚将军继任其东北战场的指挥官职务。卫立煌曾对此处分不服,却不敢同蒋介石辩争,随即邂居香港,做起了寓公,静观战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49年4月23日,是蒋介石政权撤出南京的一天,也是我一生中大转折的一天.现将蒋政权撤离南京时我的亲历、亲见记述于后:我原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本部机要组少将组长,后又代理总长办公室主任.我作为参谋本部的机要核心人物,曾承担启封、分办、承转过许许多多关系着所谓“党国”命运的机密大事.诸如签署着“中正”的蒋介石的手令,由我加盖陈诚、顾祝同私章的参谋总长的签呈,全国各战场的国民党政府高级将领的速密电等,多经我手呈转.如傅作义将军请准扩编三个骑兵军,以确保平津的建议;东北保安副长官郑洞国困守长春时所谓“不成功、便成仁”的效忠电;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康泽求援最紧急电和蒋的空头慰勉,称兄道弟的亲笔函;杜聿明等多次请求空投军火与给养的特急电等等.我  相似文献   

16.
从1937年抗13战争全面爆发,到建国初期1955年的近20年时间里,周恩来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有过多次重要交往。这些交往,使卫立煌有幸聆听了周恩来许多极为有益的教诲.受到深刻启发、它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成为名抗日名将,又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逐渐转变立场,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消极内战,并最终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新中国,竭诚回到祖国怀抱,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党的统战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在国民党的诸多将 领中,卫立煌堪称是一位 资深元老。因而对蒋介石的 发迹史以及与中共交恶的内 幕知之甚多。1947年,因卫立 煌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 场失利,曾被蒋介石撤职查办。 卫立煌对此处分不服,却不敢同蒋介石辩争,随即避居香港,做起了寓公,静观战局的变化。 瞬息万变的战局和中共军队的节节胜利,使避居香港的卫立煌深感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月,淮海战场。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杜聿明所率的80万大军土崩瓦解,作为战役实际指挥者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在矛盾重重窘况下,不得不作鸟兽散,率几十人化装逃跑。被俘后,他自称“高文明”并用石块磕破脑袋,想以死效忠蒋介石……杜聿明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每每提到一位“陈主任”,几次打听却无缘再见一面。这位“陈主任”即陈茂辉将军。听听他俩讲述的这段故事,相信读者会更深入地了解淮海战役的最后一幕。  相似文献   

19.
苗体君 《文史天地》2003,(10):45-48
胡宗南,身高不足1.60米,在中国人的男子行列里绝对算是个小矮人,但他却成就一番大丈夫的事业,成为了民国时期蒋介石手下的统帅数十万大军的上将军,节制中国西北陕、甘、宁、青数省,号称“西北王”。在蒋介石的复兴社组织中有十三个核心人物,历史上称其为“十三太保”,复兴社的真正台柱子有贺衷寒、邓文仪、康泽和戴笠四人,而胡宗南却是这个法西斯组织幕后人物,是一个核心中的核心,实际上成为“十三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是蒋介石的嫡系势力。他青年投考黄埔时,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二女儿———人称孔二小姐的孔令俊,是当时上层社会中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她挑选“夫婿”多年,因为太挑剔,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已是二十七八的老姑娘,仍独身一人。胡宗南自坐镇西北后,和军统、中统的关系一直搞得很好。这些人从西安调查回来后,都为胡宗南说好,说胡宗南如何有军事才干,说胡宗南如何洁身自好,为官清廉。而国民党中常委MINGUOCANYE中这时也传出“蒋介石已内定胡宗南为他的接班人”的传闻。孔二小姐本来就很罗曼蒂克,一贯想入非非,听了这些传闻不由动了芳心:“夫婿非此人莫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