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自由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如破竹,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制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现行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是否合理,是否适合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合世界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是所有国家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侯兵  黄震方  范楚晗 《人文地理》2013,28(5):94-100
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具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对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都市圈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城市旅游规模体系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揭示城市旅游经济格局的总体特征。从交通通达性指数和旅游者结构的角度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6-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演变情况,呈现出旅游经济联系量的区域差异明显、交通的作用逐渐增强、"沿线"式距离衰减规律以及区域旅游协作方式相对固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密切都市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对策思考,为推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多民族聚居的西南驿道区域,提供了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空间,民间故事作为媒介物得以在各民族间活态流动着,成为联结民族情感、道德传统、生活习尚的载体。文章研究各民族之间民间叙事交流的习惯和路径,将民间故事作为历史记忆并追问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讨论探索其对于各民族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意义,总结民间故事表达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所包含的民族文化集体认同与国家观念,展示西南地区多民族互嵌和融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4.
马筱倩  孙伟  闫东升 《人文地理》2022,37(4):141-148+191
城市群一体化深化过程中,如何引导人口布局优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长三角1990—2017年城市尺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检验一体化的城市人口增长效应,并初步探讨相关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人口更快增长,且城市就业人口规模越大、人口集聚效应越显著。(2)总体效应的显著性,并不能掩盖一体化过程中人口集聚效应的异质性,一方面随着加入协调会时间的推进,不同阶段效应由正转负,另一方面存在不同批次间效应先增长后下降的差异。(3)一体化过程中要素集聚带来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是城市人口更快增长的关键动力,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验证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建构与战略设计——以京津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斌  黄璜 《人文地理》2016,31(3):128-135
本文分析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静态和动态经济效益,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效益的产生机制,并总结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五种主要模式。以京津冀区域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背景条件和主要举措,认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已进入中级阶段,在扩大旅游企业市场规模、串联旅游线路体系、获取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化经济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未来发展的重点应集中在获取城市化经济、鼓励旅游企业跨行政区合作、建立常设性旅游管理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石培基 《人文地理》2000,15(1):31-34
民族经济开发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开发政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民族区域的发展。本文以甘川青交接区域为例,从民族经济开发政策的动机和目标出发,系统评价了历史上国家对本区的开发政策,提出了今后区域开发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第三产业区域非均衡性及其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江 《人文地理》1996,11(3):24-30
本文利用山东省首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运用AHP方法,定量分析了第三产业区域非均衡性,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罗浩  钟国平 《人文地理》2007,22(1):77-81
本文首先报告了作者对1990!2004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前期研究,发现广东省内总体区域差距基本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三大地带间差距和珠江三角洲内部差距、第二产业差距和第三产业差距对全省总体差距的影响最大。文章继而详细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缓解广东省内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区域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敏 《神州》2014,(5):286-287
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也是主权让渡的产物。二战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权理论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而在区域一体化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国家主权的地位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国家的经济、政治抑或法律的发展都面临了复杂的挑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分析说明区域化进程中被人们所忽视的国家主权遭受的冲击,并争取探讨出有实践意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王荣成  任晶 《人文地理》2004,19(1):37-41
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清代(以及明清)区域社会经济的研究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取得了一些相当重要的研究成果,就笔者的藏书所及就有博衣凌、杨国恢主编的论文集《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1987),洪焕椿、罗仑主编的论文集《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马汝珩、马大正主编的论文集《清代边疆开发研究》(1990),叶显思主编的论文集《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1992),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1987),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研究》(1988),宋良曦、钟长永《川盐史论》(1990),林永匡、王熹《清代西北民族…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溢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丽  蔡砥  吕拉昌 《人文地理》2010,25(2):116-119
从溢出的角度研究区域间的互动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利用协方差统计模型对广东省与其他省区的溢出关系进行分析。结论是:在航空距离影响下,广东对所有省区都具有强度不同的正溢出效果,发挥了区域带动作用。在接受溢出方面,除了四川,甘肃,宁夏和黑龙江以外,其它省区对广东的溢出均表现出强度不同的正效应。对比分析广东对外溢出和获得溢出,可以看出经济水平邻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邻近省区均与广东表现出较强的相互正溢出效应。在区域间信息化缺口的影响下,广东与各区域之间溢出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李宝庆  陈琳 《人文地理》2014,29(1):94-98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演化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模型对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分空间情况进行研究,得出该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该产业仍然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各发展要素对该产业的贡献度不均衡、该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等结论。最后,对长三角区域如何有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与马家浜文化早期相比,马家浜文化中晚期各遗址的脊椎动物构成无明显变化,说明在千年的时间内遗址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变化不大。软体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相比早期大大增加,显示出先民对软体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的逐步增强。家畜饲养方面,先民仍然饲养狗和家猪,并未驯化其他动物,不同遗址之间的家猪饲养水平存在差异。先民主要的肉食资源,来自于狩猎野生哺乳动物(鹿类动物)和捕捞鱼类(乌鳢和鲤鱼),不同遗址之间动物种属和数量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遗址中可能存在定期性规模较大的鱼类捕捞现象。  相似文献   

15.
马家浜文化早期,太湖沿岸的先民们主要通过渔猎野生动物来获取所需的肉食资源,不同聚落野生动物群构成的差异可能与聚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有关。他们已经驯化并饲养狗和猪,家猪饲养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提高;水牛尚未被人类驯化,仍属野生种属;除了获取肉食外,先民还会进一步利用动物骨骼和鹿角等来制作所需的物品,有可能会利用某些特殊动物的皮毛资源。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传统侨乡潮汕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产业经济发展进程为例,借助经济地理学中关于"邻近性"与全球化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沿研究,通过比较海外华商在侨乡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探究了海外华商影响侨乡经济的机制。研究发现,与海外华商建立的关系邻近性,曾经是侨乡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为侨乡带来外资并引领了出口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海外华商对潮汕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从重要到式微,反映了关系邻近性可能为其他类型的邻近性所取代。近年来,潮汕地区出现的新现象,则暗示关系邻近性有重新发挥作用的潜力。全面理解华侨华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动态影响,需要我们跳出"侨乡"的局限,从全球化以及区域发展的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的先导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安徽省仍难摆脱"资源大省,旅游小省"名号,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对就业贡献以及旅游外汇收入贡献6个指标,分析旅游业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所贡献,并提出在针对性发展建议,以期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安徽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建飞 《风景名胜》2021,(8):0258-025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生活方式。同时,旅游业也已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文章以大足石刻旅游业的发展为例,以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分析其对大足乃至重庆整个区域经济的影响,对于大足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测量指标,在经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10年黑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净初级生产力的边际价格。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净初级生产力每提高1%促进真实GDP增长0.0257%;在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下,黑龙江省经济系统以每年1.8%的速率将系统波动产生的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说明生态系统服务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保障了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在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得到的黑龙江省净初级生产力的边际价格为255.1元/106kgC(以1952年价格为基准),此价格主要受净初级生产力产出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新区域主义理论视角下,借鉴城市引力模型、经济网络结构模型和比较集中系数的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化过程呈现出“高-低-高”的“V”字型特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到1990年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阶段,后计划经济是其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到2000年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是区域一体化的低谷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在2000年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城市群进入区域一体化程度更高的阶段。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影响因素逐步由政府力量为主转为市场力量为主,呈现出明显的新区域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