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就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即:随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运转,妇女就业呈现出“就业—失业”的规律。二次大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毫无疑问,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就业的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因为,战争期间正是美国社会经济摆脱了30年代大危机和萧  相似文献   

2.
论三十年代大危机对美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严红波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和政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场空前持久和深刻的经济危机也对现代美国银行体系和金融货币制度产生了严重冲击,并对此后四十多年美国金融业运行和发展的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一...  相似文献   

3.
杨丽红 《史学月刊》2005,(3):111-117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妇女历史的研究,在妇女应对危机、妇女与就业、妇女与社会保障、女性主义和妇女组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中国史学界关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妇女的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4.
杨丽红 《史学月刊》2005,65(3):111-117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妇女历史的研究,在妇女应对危机、妇女与就业、妇女与社会保障、女性主义和妇女组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中国史学界关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妇女的研究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5.
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0年,美国率先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这与美国现代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联邦政策以及美国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通讯和能源技术的改进,为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迁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企业规模、部门和地区结构的变化,使经济活动在郊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30年代大危机以来,联邦政府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住宅问题,执行了一系列推动郊区化的政策,其中包括住宅抵押保险制度、住宅补贴制度和社区评估制度等;二战以来,黑人和少数民族在中心城的集中,加剧了美国城市种族矛盾,进一步了推动了白人中产阶级的郊区化。  相似文献   

6.
富兰克林·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5年8月1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是美国福利保障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也是新政时期最重要立法之一。本文就它的背景,形成和影响发表一管之见。 进步主义改革呼声日增地区性救济危机加重 本世纪以来,要求老年保障,失业保障以及工伤保障的社会救济立法呼声日高。经过20年代繁荣时期的短暂间歇,到30年代大危机时,这一改革呼声更为高涨。与此同时,传统的  相似文献   

7.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30年代大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货币政策三大政策工具的历史考察表明,20世纪20年代美联储总体上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关联储在20年代所遵循的基本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也适应了当时美国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关联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初衷恰恰相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带来美国农业生产的繁荣和英国金本位制的稳定.而大量的商业贷款和资金流入了非生产性的股票市场,直接助长、推动了2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投机热潮,并进一步导致了1929年10月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随后的经济大危机.  相似文献   

8.
50— 60年代 ,为解决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 ,“凯恩斯主义”风靡西方世界。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 ,导致了新的通货膨胀危机 ,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 ,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 ,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 ,与之相顺应 ,“凯恩斯主义”渐露复兴迹象。“凯恩斯主义”的荣衰进退 ,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自然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标志着西方主流经济学派随着经济危机的复杂化而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美国共和党政府从其保守的国际秩序观念出发,试图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两个方面纠正凡尔赛体系的弊端,以实现欧洲的稳定与安全:一是削减德国的战争赔款,并在此基础上向德国和欧洲输入美国的资本,实现欧洲经济的复兴以及促进德国融入欧洲;二是以停止贷款相威胁促使欧洲国家实现安全合作,解决《凡尔赛条约》引发的欧洲边界与安全问题。作为一战后威尔逊重建国际秩序活动的继续,共和党的这些努力一度获得相当的成功,不仅降低了凡尔赛体系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而且促进了法德之间的和解与"欧洲协调"观念的复兴。但是,共和党政府的一些政策失误导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其促进欧洲稳定与安全的政策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两党治国政策的重新定位——克林顿的中间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 ,美国统治阶级的治国政策曾有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是 30年代初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D .罗斯福摒弃了 2 0年代共和党的保守主义治国政策 ,实行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政” ,克服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后 ,民主党的“新政”式新自由主义路线统治美国长达 40余年。第二次是 2 0世纪 80年代初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总统 ,面对日益恶化的新的“滞胀”危机和民主党新自由主义路线的失灵 ,毅然转向新保守主义 ,全面推行以“自由市场”为特征的社会经济改革 ,创造了经济增长持续 92个月的里根式经济奇迹。然而 ,里根的新保守主…  相似文献   

11.
完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二十世纪30年代,终于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就是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强调国家干预的理论,这一理论的问世,不仅开辟了宏观经济理论,而且使资本主义摆脱了周期性的经济大危机,并带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20年的经济繁荣。为此,凯恩斯主义被誉为一场革命。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新的经济问题──滞胀的出现,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于是有人宣布“凯恩斯的铜像已倒”。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虽然力图维护和发展这一理论,但它毕竟失去了惜日的“辉煌”。一个经济理论的兴衰无不反映着…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夕江苏省财政厅的组织和主要人事20世纪30年代初,陈果夫外放江苏省主席,在组阁时出人意料地任命赵棣华为财政厅长。赵系江苏淮阴人,出身富裕的盐商家庭,留学美国攻读经济,无特殊的政治渊源,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时为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文史博览》2010,(5):26-27
不久前,一场猛烈的沙尘暴让中国人对环境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罕见的沙尘暴也曾袭击了大半个美国。当时,沙尘暴肆虐美国达10年之久,被后人称为"历史上三大人为生态灾难"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环境问题的文化批判——读唐纳德·沃斯特的《尘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国荣 《世界历史》2003,88(5):94-97
20世纪 30年代 ,美国大平原地区沙尘暴肆虐 ,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位于大平原南部 ,面积约 1 0 0 0万英亩的区域。 30年代的尘暴是农场主自 1 870年以来掠夺性开发草地的恶果 ,是迄今美国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生态悲剧 ,被人称为“历史上人为的三大生态灾难之一”(第 4页 )。从 30年代以来 ,有关学者从政治史、社会史、技术史、环境史、甚至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 30年代的尘暴进行了探讨。在众多的问世成果中 ,唐纳德·沃斯特的生态和文化分析独树一帜 ,他于 1 979年出版的《尘暴》一书已经成为环境史领域的经典之作。《尘暴》一书除前言和尾声外 …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18日上午9点30分股市开盘前,华尔街依旧笼罩在美国次级信贷危机的阴云之下,雷曼兄弟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在此时出炉。作为美国商业按揭抵押债券的最大承销商,雷曼兄弟的季报业绩将直接反映目前信贷市场的现状,以及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损失情况,所以备受市场关注。次级信贷作为一项中国金融市场上没有的金融产品,国人很难从正面去体会这次它闯的"祸"到底有多大,但单从美联储选择在同一天(9月18日)宣布四年来的首次降息,便可知事态之严重。这被看作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在一轮强劲增长之后的拐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这部著作明显的特点,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条“新规律”、两个“新概念”和一条主线索。 这两条“新规律”,简单地说,即一、美国自1898年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直至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报刊媒介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玉梅 《史学月刊》2003,1(5):54-58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各报刊杂志纷纷刊登开发西北边疆的文章,喊出了开发西北的呼声。各有识之士利用报刊这一信息工具来研究西北、宣传西北;为开发西北制造舆论,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的开发。但最终实效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姚昱  郭又新 《世界历史》2007,1(6):60-68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天然橡胶市场出现了以产品积压、价格下跌为特征的危机,严重打击了东南亚橡胶生产国的经济。美国与东南亚橡胶生产国在如何解决橡胶危机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不仅影响了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更动摇了美国所坚持的对华橡胶禁运。为此,艾森豪威尔政府将橡胶问题列入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紧急讨论日程,并出台了NSC5417号系列文件,试图缓解这一危机。但由于受到保护国内合成橡胶工业、财政紧缩政策、经济自由主义高涨等国内因素的制约,美国政府最后在橡胶问题上无所作为,美国与东南亚橡胶生产国的关系因此遭到严重损害,对华橡胶禁运也彻底瓦解。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移民在美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今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墨西哥人向美国较大规模的移民开始于20世纪初前后,概而观之,除20世纪30年代因大萧条而短暂中断外,墨西哥移民一直呈现出持续的高水平特征。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与之对应的是四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第二次移民浪潮从1942年美墨双方签署《布拉塞洛计划55301964年该计划终结;第三次浪潮从1965年移民法颁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间大量墨西哥无证件移民流入美国;第四次浪潮从《1986年移民改革与控制法》颁布至今。墨西哥人移民美国源于一系列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根植于美墨两国总体社会经济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20.
1933年,美国对欧外交政策从20年代的“国际合作”开始向“孤立主义”转变,罗斯福在六月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上严词拒绝与英、法合作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是美国政策转变过程中的显著标志。弄清罗斯福拒绝与英、法合作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形成问题。一30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内外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危机的困境、华盛顿体制的破裂和欧洲战争的阴影,使美国面临一场重要的抉择,是继续20年代与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