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长期发展,在财政上主要依赖农村地区。从1940年到1942年,太行、太岳根据地政府以整理合理负担为契机,深入乡村构建新的征收机制,确立起基层征收秩序。在整理工作中,根据地政府充分动员干部群众,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村,在两根据地形成了整理合理负担的热潮。而新发现的账本材料也证明,新的基层征收机制运转良好,整理合理负担运动收到了成效。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第一块基石”。太行山哺育了中国革命,太行精神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战争年代,山西作为革命老区,是整个华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而晋东南又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所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开始在山西太行和太岳山区创建根据地,后又逐步发展为包括山西东南、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等地在内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太行根据地作为晋冀鲁豫边区的中心区域,具有关键性的战略意义,也是八路军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和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的整风运动,堪称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太行根据地的整风运动则被视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整风中的典型。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太行整风最初呈现"似整非整"的延宕状态,但在上级党组织的直接推动下,太行根据地终将整风运动全面铺开。其中,太行区党委党校的四期整风班,特别是第二、三两期为整风的关键。整风过程中,根据地领导主要采取以自下而上思想动员为特征的运动式党内治理办法,却也结合自上而下的组织手段。其间虽因审干出现一些偏误,在收束问题上也未尽顺利,但领导人总体上保持了冷静和理智,可谓"失焦而不失控"。  相似文献   

5.
王宇新 《文史月刊》2022,(12):28-36
<正>“太行从来天下脊”。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迅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冀豫晋省委同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等一起,以太行山脉为依托创立抗日根据地。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是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建立起来的。自太行抗日根据地创立起,无数的文化志士战斗在太行山间的崇山峻岭,笔杆与枪杆齐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政治、军事、经济斗争,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全国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是乡。山西是革命老区,建国前除建立有太行、太岳、晋察冀、晋绥等革命根据地外,还有阎锡山统治区,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较为复杂。在各革命根据地内,一般的基层行政组织形式是以自然村为主的行政村,而在阎锡山统治区,基本上是实行编村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村请制的制度背景下,近世日本村落拥有独立的财政——"村入用"。其支出既包括村落为实现封建领主对村落的统治所需的各项费用,又包括村落内部各项事务的开支费用。由于村落开支多为临时性的,一般由村役人特别是由名主先行垫付。村民分摊、村落独自收益、村落借款等构成了村入用的收入来源。封建领主迫于农民斗争压力,规定村役人制作村入用账,以防止村役人在村入用运行过程中出现舞弊行为。村落独自实行村入用在村落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了村落内部的凝聚力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筹措抗日经费、调剂金融市场、开展赈灾救灾,先后发行了多种公债券,以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对巩崮根据地经济与财政建设、峰持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活跃在华南地区的东江纵队第二支队就在东江抗口根据地的路东解放区发行了生产建设公债。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太岳根据地的行政划分范围以及每一专署的经济状况。反映出太行太岳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一切困难,与侵华日军及蒋顽势力做斗争,使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伪满洲国成立初期,出于治安上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在地方基层实行保甲制度,通过组织反动保卫团、实行连坐制度等,疯狂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其所需经费以强征所谓的保甲费为支撑。1937年后,由于伪满洲国的主要任务向“国家建设”转变,对于基层地方,发布街制和村制,仿照日本基层的町村制度实行所谓的“地方自治”,并制定了统一的街村财政税收制度。但是街村制度并没有脱离保甲制度的藩篱,也没有真正为中国东北基层地方带来自治的福音,不过是对中国东北基层进行侵略和掠夺的变形而已。  相似文献   

11.
国家预算是北洋政府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洋政府时期出现过两部通过立法机关审议的正式国家预算,六部已由行政机关编成、但未完成立法审议的国家预算案,三部由政府委托机构编出的国家预算参考册。它们多不能反映财政实情,于约束政府开支方面作用亦有限。即使是在被认为预算执行较好的1914、1915年,预算数字也仅有部分约束力。而在其他时期,由于政治混乱、财政困难、地方不听命于中央,国家预算更难起到应有作用。不过,北洋政府时期的预算虽难实现对财政的刚性约束,但常被作为整理财政的起点、各方进行利益分配时的参照和弱势部门争取经费的手段,实际仍以柔性的方式嵌入财政的日常运作中。  相似文献   

12.
在建党八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把当年太行革命根据地美术工作者创作的木刻作品介绍给大家。这既是老一辈木刻家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艺术遗产,也是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化生动教材。 太行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要地之一,根据地军民保家卫国,抗击日寇,英勇杀敌,用血肉筑起敌后抗战的铁壁铜墙,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太行解放区的军民又以空前高涨的革命积极性,投身争取民主自由、光明进步的人民革命战争,为全国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  相似文献   

13.
饷,始指军队官兵的薪金,后延伸为国家调拨的军费,称为军饷。1759年清统一新疆后,在当地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军府制,以伊犁将军为总汇,统辖天山南北两路。由此,新疆的军饷即具有了驻军与行政开支的双重意义,国家调拨的饷银成为地方驻军与行政费用的综合来源。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实行轻摇薄赋的政策,新疆地方财政税收无法承担其军政的经费开支。清政府曾在全疆各地推广屯田,经营牧厂等,以解决新疆军政费用的支绌。但大宗经费开支,仍仰靠中央及内地省份协济。为此,清中央每年拨解协饷,以支持新疆军政经费的开支。自…  相似文献   

14.
抗日根据地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众化,在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通过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考察,认为抗战环境、政策、军事、教育、人才等多种原因促成了这一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伪的掠夺和破坏,加之自然灾害的侵袭及灾民的涌入,使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一度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减轻公粮负担;安置移民,组织垦荒;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开展节约互助运动;"精兵简政";加强粮食斗争;完善粮食制度建设等。这一系列举措的推行和实施不仅有效化解了根据地的粮食危机,而且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主编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最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邓小平同志题写了书名,薄一波同志为该书作序。史稿是由山西、河北、河南三省50多位同志历4年之久共同完成的。它的问世,是对我国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贡献。 通览全书,深感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全面、完整,详略得当。史稿记述了太行革命根据地从1937年11月创建,到1949年8月所经历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  相似文献   

17.
太行根据地1941年前正规军思维较强,民兵、自卫队发展缓慢。1941年转入对日持久作战后,太行根据地便逐渐转变思路,加强民兵、自卫队的工作。民兵、自卫队的动员与组织体现着基层中共权力架构中军事、生产与阶级斗争的有机结合。人民武装事实上成了根据地权力结构的一部分。通过民兵、自卫队这座"桥梁",中共可以更加稳固地掌握基层政权。抗战末期,随着日军颓势日显,太行根据地的民兵、自卫队逐渐从战略防御性的、分散的转变为具有进攻性、半集中性与战勤性等特点的武装力量,开始了由抗战向为国共内战准备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公债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为筹措抗日经费、开展经济建设和赈灾救灾发行了20余种公债,对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与财政、坚持持久抗战起了重要作用。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战时公债的一些特点:第一,从公债面额的货币单位看,有14种公债是以法币作为面额单位的,除此之外的8种则以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和银元作为公债面额单位。第二,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绝大部分是由根据地各阶层群众认购的。公债的发行方式大都采取政治动员的方式进行,因此公债按债券面额十足发行,没有任何折扣,而且公债的利率比较低,甚至有的是无息发行。第三,在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中还有少数是实物公债,在抗战后期法币迅速贬值的情况下,起了保护持券人利益的作用。第四,从根据地公债的偿还来看,各抗日民主政府采取了极为认真负责的态度,大都已清偿完毕。总之,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公债具有种类较多,名称不一,公债面额、单位各异,用途、利率、偿还期限等也各不相同的特点。这种差异性较大的特点,能较好地因时、因地制宜地解决各根据地所面临的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文化的建立与发展这里所说的根据地文化,主要是指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因为在根据地文化中,太行抗日根据地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根据地文化是随着根据地的建立而形成的,所以它本身就具有了军事化的性质,它不同于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的产生是注入式的,是呼啸而来的,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1937年11月中旬,八路军129师进入太行山后,和中共地方省委一起在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以实际行动提高民众抗战信心,鼓舞民众抗战斗志的同时,派出了大量的工作团、宣传队分散到太行山…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4,(6)
左权县是抗日战争时期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司令部、太行党委等首脑机关长期在此驻扎,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罗瑞卿、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此从事革命工作。1992年11月,国家林业部批准“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在左权兴建。这是充分发挥太行老区的政治优势与自然优势、开发太行风光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振兴老区经济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