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6-106
2010年4月1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主办,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在澳门卢园茶文化馆揭幕。此次展览是中国乃至海内外首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而举办的,也是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保护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澳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表明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宣传掀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郑国穆 《丝绸之路》2011,(16):18-27
本文主要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视角对甘肃茶马古道及其文化遗存做了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考古遗存和地志文献所记载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究甘肃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走向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甘肃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甘肃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历史上就是南下四川、陕西,西进青海、西藏地区必经的中间地带,是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其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线路遗产的备受关注,以及我国大运河申遗、长城和丝绸之路这些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对茶马古道从关联背景、跨文化的整体意义、动态性特征三个体现文化线路整体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茶马古道的保护、规划、申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7-108
在2010年6月于云南普洱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作了题为“重整千年古道,再书历史新篇”的主旨报告。单局长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茶马古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了茶马古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文化线路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并强调了科学实施茶马古道整体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藏》2010,(5):92-92
王丽萍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七期上发表文章,以国外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分析滇藏茶马古道蕴含的文化线路特质,提出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战略。茶马古道作为唐末以来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自、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积淀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联系是认识我国西南边疆发展、巩固和中国历史整体性不断加强的途径。滇藏茶马古道是增强汉、  相似文献   

6.
作为仍然活着的文化线路,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至今保留有大批相关文化遗产。包括古驿道与古道沿途的村寨、集市、城镇、桥梁、关隘、石窟、碑刻、题记、土司衙署、宗教建筑,以及沿线的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等等。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09,(10):7-7
为期两天的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4月10~11日在无锡举行。来自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界的1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相聚无锡,参加了这一年一度的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思想峰会,共同研讨文化线路遗产这一国际新型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这三条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内容。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五省的泉州、广州、宁波、扬州、蓬莱五城市初步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论坛还讨论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开启了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茶马古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重要贸易线路与交通枢纽,发挥着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强化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推动国际交流等多重功能。茶马古道蕴含的“和合观”及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正是增强“一带一路”辐射力,推动其良性发展的内在推力,“一带一路”倡议内涵的“边内一体化”也为茶马古道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抓手。为推动茶马古道更好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要求,发挥其枢纽功能,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需增强沿线各区域间的协同与合作,对茶马古道进行统筹谋划与整体治理;以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文化品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茶马古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边内交流与国际交流的连贯与顺畅。  相似文献   

9.
2008年,文化线路科学委员会(CIIC)经过多方咨询拟就《文化线路宪章》,并提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第1 6届大会批准。该《宪章》明确了文化线路的概念、真实性、完整性,并对文化线路的研究、认定、保护和管理、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际合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国的文化线路,无论是已经列为世界遗产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还是蜀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多元文化交流的价值远远大于道路本身的功能性价值,这个特点是我国文化线路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在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保护上下功夫,注意提高资源调查水平,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历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走进武定,这样的历史文化将与你不期而遇。"七·七"茶馆亘古以来,武定是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古城。据《经世大典》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辟昆明经富民、武定至四川成都之驿道。方国瑜先生按:"此为川滇交通之重要线路。"武定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马帮和商人们云集,至今还有命名为中马街的古街道,那里是最繁华的茶马客栈。茶马文明古道上的这座重镇古城,自然少不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世界濒危建筑遗产--沙溪寺登街古集市将原貌重现 目前,云南剑川县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联合进行的世界濒危建筑遗产--沙溪寺登街古集市复兴工程第一阶段的抢救保护工作已告完成,待全部工程完工后,这个茶马古道上的古集市将再现昔日风貌。 沙溪寺登街古集市,位于剑川县东南部,是秦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市。唐朝以来,它又成了沟通川、滇、藏三角地区的"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冲。现完整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传统的古集市风貌。 2001年10月11日,沙溪寺登街荣登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公布的"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遗产"是近期文物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是景观,应兼具自然形态魅力和美学情感内涵,如泰山、哈尼梯田和中国传统园林,同时体现了自然与文化之美。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活态化”利用茶马古道旅游路线中的文化资源,可以实现文旅产业的优化发展。本文首先对茶马古道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其次指出茶马古道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文化为导向,创建线性文化旅游路线;下沉设计元素,实现多业态发展;引入数字技术,增加游客黏性等优化发展路径,以此实现茶马古道文化和旅游业的创造性结合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系列遗产概念定位及其申报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发展影响着世界格局,而世界遗产运动无疑是各国展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舞台。"系列遗产"是出现在《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为拓展申报思路而出现的遗产类型,与历史城镇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等属同一概念类型。系列遗产概念的产生,是随着遗产保护理念发展而出现的,承认文化、生物多样性发展价值是系列遗产出现的前提。在"代表性、平衡性、可信性"国际遗产全球战略背景下,加大对系列遗产申报研究,把握系列遗产概念、探索申报规律、归纳申报路径,加快申报速度,使更多遗产资源得到科学管理与保护,对推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展示文化自信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你对西藏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西藏西部的文化、考古与探险旅行有着特别情怀的话,有个人你一定绕不过去,他就是曾8次到喜马拉雅区域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的著名藏学家、探险家——意大利人朱塞佩·杜齐。在西藏,除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蕃尼古道、茶马古道、盐路以及麝香之路,还有一条著名文化旅行考察线路,或者说文化探险之路,应该叫"杜齐之路"。  相似文献   

16.
资讯     
《西藏人文地理》2016,(4):156-157
正"茶马古道"文物联展举行由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等8省区推出的"茶马古道"文物联展近日在拉萨举行。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里,近400件年代跨度5000余年的精品文物陆续亮相,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茶马古道文物巡回展览。茶马古道是连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在亚洲中部高原地带形成的完整交通网络。西藏作为茶马古道上重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作为荼文化起源的国家,茶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弘扬、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实践,对具有"活态遗产"特征的有机演进的可持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利用进行研究,根据"以人为中心"的活态遗产保护策略制定遗产构成要素古茶林、传统村落保护措施,期待此个案研究可以对活态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唐宋迄明清,甘肃地区历来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山川密布、古道纵横、风景殊绝、文化绚烂,堪与滇藏、川藏线茶马古道相媲美。本文主要就明清时期甘肃地区的茶马互市及茶马古道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桑地亚哥·得·卡姆波斯特拉朝圣之路(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成功申遗,以及近年来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呼声的高涨,跨区域大型线性遗产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对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引入了文化廊道的理念。以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为例,在专家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的方法,借助于GIS对廊道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了确定廊道范围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出文化元素"影响力半径"的计算公式;从节点、通道、域面三个方面对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的旅游空间进行了构建,并给出了廊道空间分析、构建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西南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及其他文化廊道(茶马古道、京杭大运河等)的保护和开发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守护千年古道 再书世纪新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遗产,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历史上,人类的迁徙、流动和跨地域交往从未停止,先后开辟了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古蜀道等多种主题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