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首尊 传世品。大敞口,长颈内收,宽折肩,圆弧腹,圜底,高圈足。通高39.8、口径34.8、肩径31.2、圈足高7.6、圈足直径20、器壁厚约0.5厘米。颈部饰3周平行凸弦纹。肩部等距离排列3个突出于器表的半立体浮雕式牛首,每两个牛首之间为一幅以卷云状扉棱为中心的小兽面纹,肩部上下各饰一周圆圈纹。腹上部饰一周目云纹,腹中部为3组尾巴上卷的大兽面纹,底纹中有立刀形羽纹。圆足上部饰两周平行凸弦纹和3个大十字形镂孔,其下为3组尾巴上卷的小兽面纹。肩部、腹部和圈足上的兽面纹上下相对,三牛首与圈足三镂孔上下对应(图一)。  相似文献   

2.
该器于1965年在汉阳纱帽山东城垸农场新河中采集。器高37.1、口径26.4、底径16.5厘米,重6.6千克。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器名“天兽御”尊,时代为西周早期。御尊为容酒器,喇叭口,长颈,微鼓腹,高圈足,觚形。它以三重纹饰精饰,以方折角回旋线条的雷纹为地纹,颈部饰蕉叶纹,下方夔纹睁目回首,折卷长尾游浮于雷纹之上。微鼓的腹部及圈足上各有两组以突起的扉棱为兽鼻向两边展开的兽面纹,这两组兽面纹饰立于雷纹之上更显狰狞威严。圈足上部对应的不透空十字并于两道弦纹之间。至下而上的四条突起扉棱向上射出口…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藏品乍父壬尊,体呈觚形,敞口鼓腹,腹部饰兽面纹、夔纹和垂尾鸟纹。从其形制、纹饰及铭文上分析,该尊具有明显的西周早期青铜尊的特征,为研究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尊的发展线索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六年八月,湖北省襄阳地区随县西四十华里的安居公社车岗九队,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单鋬尊(图1)铸有铭文,现介绍如下。此尊体略呈椭园形,敞口,长颈,腹下部稍鼓,(?)底圈足。腹部有一兽首鋬,鋬下有小珥。鋬的两旁各有四个“(?)”形纹。腹部饰凸弦纹间隔稍远。圈足内敛,近腹小饰凸弦纹一道。腹内底部铸有铭文,二行八字:“鄂侯弟(?)季作旅彝”(图2)。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季卣铭文相同。(见《文物》1964年第七期马承源的文章。)尊高19.5,口径  相似文献   

5.
西周卫尊     
1974年我店在武汉铜材厂拣出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尊。经专家鉴定,是西周早期的卫尊。过去卫器已发现不少,多为西周中、晚的器物,属西周早期尚不多见。这件珍贵的文物,曾在1978年《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1981年又在《武汉市历史文物展览》上展出过。这件西周卫尊,现仅存下腹圜底及圈足的部分。残腹外饰浮雕饕餮纹,足根饰凸弦纹一周,高圈足外撇,素面(图一)。底内有铭文四行,第一行七字,二行五字,后两行各六字。共二十四字:“唯四月乙卯,公  相似文献   

6.
1983年4月,河南林县文化馆在元康公社土产门市部收购人员的协助下,拣选到三件商代青铜器。现介绍于下。饕餮纹尊通高26.5、口径16、壁厚0.3厘米。重3.5公斤。大敞口,束颈,宽肩,鼓腹,圜底,圈足。颈饰三周弦纹。肩部饰三组单叠夔纹,腹部饰三组单叠饕餮纹,上下界以联珠纹,圈足上有十字形镂孔三个,并饰弦纹三周(图一、二)。此尊与  相似文献   

7.
石柱  冷健 《文物》1981,(11)
西藏自治区文管会藏有一件青花藏文高足碗。碗通高11、口径16.5、足高5、足径4.9厘米。敞口,腹微内收,足细高,足底缘外侈(图一)。器壁内、外均饰青花釉彩。内壁自上而下饰有三层花纹:口沿下饰两道弦纹;腹部有一圈藏文;底部饰两道弦纹,其正中有一组梵文图样(图二)。外壁自上而  相似文献   

8.
高成林 《文物》2023,(11):41-51
<正>湖南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牺首兽面纹折肩铜尊,喇叭形侈口,方唇,粗颈,折肩,腹部内收较缓,高圈足上部较直,下部外侈呈喇叭形,足根下折形成一个底座。口部和圈足各有两周凸弦纹;肩部饰一周以云雷纹为地的回首尾下卷的夔龙纹,其上等距分置三个牺首;腹部纹饰分为上下两栏:上栏为以云雷纹为底纹的六组夔龙纹,其上有一周连珠纹作为边栏;下栏为带羽饰的凸眼兽面纹(图一)。  相似文献   

9.
<正> 1980年,河北省文物商店征集到一件明代永乐时期的青花无档尊(图一,图三)。通高17、口径17、内孔直径9.8厘米。无档尊是明代初期受中亚文化影响出现的一种新器型,具体用途尚待考证。其外观酷似线轴,上下板状口沿对称,中空贯通透底。器身纹饰以弦纹分界,隔为三部分,中间凸起的棱脊上绘肥宽的变形莲瓣纹,上下两部分均以缠枝花卉为地,上面书写阿拉伯文字。由于青花晕散较严重,部分字迹模糊不清,其中两句的大意为:“赞颂归于真主”,“万物非  相似文献   

10.
(旡可)尊铭文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旡可)(音呵)尊是一件圆唇的方尊,腹外作兽面纹。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最近发现器底内有铭文十二行,一百二十二字(图一)。铭文释文如下: 隹(唯)王初(?)(遷)宅于成周,復(?)(禀)一行珷(武)王豐(礼),(?)(福)自天。  相似文献   

11.
■伯甗,1952年原平原省博物馆移交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甗通高39.5、口径26、腹深16.5厘米,重5.98公斤。侈口,立耳微外倾,深腹束腰,下腹如鬲,柱形足。立耳饰三道凹弦纹,颈饰三组兽面纹,腹饰三大兽面纹(图一、三、四)。腹内甑与鬲之间有一桃形铜箅,与甗口相应,因此甗口呈不规整圆形。铜箅有通蒸  相似文献   

12.
中爯父簋:两件,形制相同。南阳市北郊砖瓦场出土口径21.5、高24厘米,敛口,体宽,鼓腹。双耳作龙首形,有垂珥。圈足上有三虎头,下为短状虎爪。盖上中部有圆形握手。器、盖饰窃曲纹和瓦纹(图一)。器、盖皆有铭文。盖上铭文为:“南申白(伯)大宰中爯父厥(奚司)乍(作)其皇且(祖)考(彳屖)(夷)王监白(伯)蹲(?)用享用孝用易眉寿屯右康和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享。”(图二)。器内铭文为:“中爯父大宰南申厥(奚司)乍(作)其皇且(祖)考  相似文献   

13.
保尊     
保尊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西周青礼器。高24.5、口径18.5、腹围42.5厘米,重2.3公斤。1948年洛阳市出土,现存河南省博物馆。器体呈圆形,略显四角。侈口,圈足。腹饰以云雷纹作地的两组饕餮纹。圈足内壁铸铭文八行四十六字,与上海博物馆所藏保卣同铭: 乙卯王令保及殷东或(国)五侯(彳止)(徙)兄(贶)六品蔑历于保易(赐)宾用乍(作) 文父癸宗宝(阝尊)(尊) 彝(彳冓)(遘)于四方(合辶)(会)王大祀祐于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龙口市出土西周铜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10月,山东省龙口市(原黄县)芦头镇韩栾村农民在村旁的中村河东岸黄土地上整修农田时,挖出铜鼎1件(图一),送交县文化馆。铜鼎现藏烟台市博物馆。鼎通高20.2、最大口径17.7厘米。圆口略呈三角形,平沿外折,方唇。圆角方形耳,分裆,柱足(图版柒:2;图二)。鼎腹及足部遍饰花纹。腹部纹饰从鼎腹分裆处分为三组相同的兽面纹,角外卷而下勾,圆目,大耳,宽鼻,张口,口角露二獠牙。兽面两侧各有一倒立的夔龙(图三:1)。足横断面近圆形,内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8,(5)
1952年前后,新乡市博物馆先后从安阳、辉县收集到七件青铜器,铭文完全一致,皆为"妇(?)(聑奜)",经故宫博物院唐兰先生鉴定为一组铜器。七件器为:鼎一、卣一、尊一、簋一、角一、爵二。现分别介绍于后。鼎:通耳高23、耳高3.7、口径18.4厘米,重2320克。深腹,圜底,直耳,柱足。两耳和足不在一条垂直线上。铭文位于口沿内壁下。颈部饰兽面纹,以雷纹为地,器底有方格状铸痕(图八、九)。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86年第1期刊载陈贤芳同志《父癸尊与子尊》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报道并介绍了西安市文管会所藏的《子尊》(笔者定名《乙卯尊》)。但所释甚简,纯系公布资料,仅录释文而无断句,尚不能通其读;尤对该器的命名、制作者及其时代之考订,颇多可商。笔者两年前对该尊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曾撰文详论之。《陈文》在拙作尚未印行之际,公布了这一资料,笔者正可藉此对尊铭的释读及《陈文》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略述管见,试作辨析,敬乞读者幸以教之。  相似文献   

17.
一逦鼎及逦鼎全形拓逦鼎又名乙亥父丁鼎、尹光方鼎、逦方鼎,为商代晚期青铜器,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实物通高23.8厘米,器型长方体,窄沿方唇,口沿上一对立耳,四隅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柱足。器身四壁上部饰云雷纹衬底的双身龙纹,龙身屈曲处填以圆涡纹;四壁左右及下部各饰三排乳钉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兽面纹。  相似文献   

18.
鹤壁市辛村出土四件西周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10月,鹤壁市鹿楼乡辛村农民刘昌在耕地时,发现四件青铜器。这四件青铜器分别为尊、觯、削、凿。尊侈口,腹微鼓,圜底圈足,口颈无纹,颈与腹相交处隐现弦纹两道;腹部铸有两组饕餮纹,每组两侧饰以对称的夔纹,并以细密的云雷纹作地纹(图版七:4)。腹下有  相似文献   

19.
王作姜氏簋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王作姜氏铜簋,通高24.3、口径20厘米。重5.2公斤。簋器体弇口,有盖。盖沿方折,带圈形捉手。器身两兽首形耳,兽首伏贴,下有方形垂珥。圈足下附三兽首小足,足尖呈爪形。盖缘和器口下均饰带目窃曲纹,盖顶和器腹饰瓦棱纹,圈足饰斜角窃曲纹(彩版柒:2;图一)。器底和盖内有相同的铭文2行6字“王乍(作)姜氏(阝尊)(尊)(?)。”(图二) 这件工作姜氏簋,为西周王室之器。它的形制、纹饰和铭文,均与1974年初陕西周至  相似文献   

20.
铜壶 1979年10月,长兴县李家巷出土铜壶一件,由长兴县博物馆收藏。铜壶重1.2公斤,通高20.5、身高18.3、口径6.6、腹径14、圈足径8.6厘米。直口无盖,长颈斜肩,鼓腹圈足;两耳作双角兽头衔环,环外径4.5、内径2.9厘米(图二)。颈下半部饰一圈环带纹,近肩处有二道凸弦纹,腹部饰两组相连的蛟龙纹(图一);圈足上有两道凹弦纹,弦纹间饰环带纹;衔环两面均饰重环纹。这件铜壶从形制、纹饰看,当属东周。铜剑之一 1971年长兴县知城收购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