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鉴既要鉴“得”,亦要鉴“失”,实事求是是编纂年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年鉴只记成绩而忽略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记述,年鉴就会缺乏完整性,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行业(部门)的现状。文章提出要克服年鉴在这方面记述的障碍,首先是领导要转变观念,其次是撰稿人、供稿人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提供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准则,对编纂年鉴也是如此。年鉴应该实事求是,既要鉴“得”,又要鉴“失”,不誉美,不掩恶,秉笔直书,再现历史真面目,这样才能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年鉴的真实价值才得以实现。本人在年鉴编纂实践中,并从已出版的年鉴中发现,不少年鉴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消极方面记述太少。本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潘卫民 《宁夏史志》2002,(1):26-27,3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则。编纂年鉴也是如此,一部好的年鉴应该实事求是地对社会事业进行全面反映,既要鉴“得”,又要鉴“失”,不溢美,不掩恶,秉笔直书,再现历史真面目。只有这样,年鉴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年鉴的真实价值才得以实现,年鉴才能记述完整。  相似文献   

4.
记述对象问题是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对编纂地方综合年鉴以及提高其质量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述对象问题也就是地方综合年鉴的定位问题。目前,全国每年编纂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有数百种之  相似文献   

5.
编者根据企业档案编研的实践与体会,针对企业年鉴编纂体例特征和年鉴编纂的科学定位,年鉴栏目的设置,全面记述与重点突出的编纂体例,以及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编纂原则,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字风格上的统一规范、年鉴编纂工作的标准化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对于指导企业年鉴编纂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编纂年鉴贵在创新,而年鉴创新又贵在坚持个性化,即正确把握和准确体现特色。对于县市级年鉴而言,如何遴选、突出地方特色,从而赋予它强烈的个性化特质,是年鉴工作者在年鉴创新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编纂2003卷《靖江年鉴》的过程中,我们就此作了初步尝试,现将具体做法归结如下: 一、盘点地情。评估事件,明确特色对象 地方综合性年鉴主要记述的是一地年度内经  相似文献   

7.
《沧桑》2011,(6):145-145
冷文波,李关志,李洪格在《山东史志》2011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对于年鉴编纂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流程(方法)、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的措施等进行了思考总结。文章指出,年鉴编纂必须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年鉴编纂必须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并做好框架设计和修订。2.增强责任意识,把好各项关口。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唯有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入挖掘记述的广度、深度与温度,全面、深入、立体地解读区域年度发展,才能编纂出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的优质年鉴。笔者在品读中国精品年鉴的基础上,提出从编纂理念、框架设计、资料内容等方面拓展记述广度,从规范编纂、突出特色、研究地情等方面增强记述深度,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对人的关注、提升可读性等方面提升记述温度。同时,阐述了精品年鉴在记录信息的量与质方面应该具有的品质,分析了年鉴编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路径,为打造优质年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省级年鉴编纂工作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从三个基本问题的分析入手解析了提升年鉴工作水平的路径。关于年鉴定位问题,文章从两个方面解读:功能定位和读者定位。从功能角度说,地方综合年鉴应从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出发,立足于客观、准确记载史实、全面提供基本信息;从读者角度讲,省级综合年鉴的读者主要是本行政区域内参与公共管理的各级领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想要了解本省地情的科研、情报人员。关于内容选取问题,笔者提出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安排内容、记述史实,同时注重突出特色。关于编纂水平问题,文章认为,保障和提高年鉴编纂水平要着重解决好“众手成书”带来的问题,此外,也要处理好规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是我们做各项工作的准则,对我们编纂年鉴也是如此,一部好的年鉴应该实事求是地对社会事业的全面反映,既要鉴"得",又要鉴*失",不溢美,不掩恶,秉笔直书,再现历史真面目,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年鉴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本的年鉴已成为志书每20年一续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料源,年鉴存在的必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年鉴的生命力在续志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年鉴与志书是地方志中两个不同的资料文献载体,两者在记述时限、编纂体例、内容表现形式、编纂要求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既不能用编纂年鉴来代替编修志书,也不能用编修志书来代替编...  相似文献   

12.
经济部类和社会部类是志书的重要内容,也是志书编纂尤其是第二轮修志遇到问题和困难最多的部类,对这两个部类的编纂组织模式进行调整是必然的。首轮修志已经将一些基本理论和编纂记述问题厘清,二轮修志适逢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编纂背景、编纂体制、机构职能、编纂人员素质、志书编纂准备等几个方面。并由此给二轮修志带来一些未曾预料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地情认知的准确度、资料来源渠道狭窄、地情视角局部化年度化、工作失误和社会现象的记述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地方已经陆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志书编纂组织模式;2.建立志书内容基本要素规范;3.建立方志资料搜集制度;4.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5.适度调整综合年鉴的形式与内容,在兼顾年鉴特点的同时,注意利用年鉴这一载体为修志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年鉴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年鉴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编纂质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结合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选和江苏省首届年鉴奖评选,对参评年鉴在框架结构、内容记述、条目编撰和编辑质量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启东年鉴》的编纂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要使年鉴常编常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年鉴的时代性客观的社会实践是年鉴的记述对象,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了年鉴记述的内容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年鉴的编纂必须具有时代性,要深刻感知社会实践,密切关注时代脉搏,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同步。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卷《南通年鉴》以大纲栏目创新为重点,以时代地域特色为亮点,聚焦年度重大事件,展现城市魅力风采,在框架设计、条目编纂、内容挖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和改革创新,注重新事特事记述,扩大信息资料容量,不断提高年鉴的社会实用价值。一、坚持稳中求变,在转变理念上谋篇布局年鉴框架结构是年鉴编纂的基础,是年鉴编纂的纲。年鉴框架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但也要顺应年度发展变化,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聚焦年度中心工作、重大事件、行业特点,把大事、特事、新事等及时调整到新的框架结构中去,实现年鉴常编常新。在2014卷《南通年鉴》框架设计过程中发现,按照往年  相似文献   

16.
<正>《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各地理顺了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编纂机构,有序开展年鉴编纂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如何编纂年鉴,笔者不揣浅陋,略抒己见。一、深入认识年鉴定义圈定的要素关于年鉴的定义,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给出的定义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深入认识这一定义,从中可以圈定编纂年鉴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地域范围、内容  相似文献   

1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指南。年鉴编纂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围绕创新谋发展,不断开拓年鉴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加强年鉴特色内容记述,是提升年鉴编纂质量的有效路径。一部高品质的年鉴应当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反映该区域的地域特色和年度特点。通过分析《连云港年鉴(2019)》等4部中国精品年鉴的特色内容记述,总结4部精品年鉴在使用卷首专题图片、运用特载专记、设置特色类目、编写特色条目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发现要加强年鉴特色内容记述,必须做好框架设计、重视特色内容资料征集、提升编纂人员能力素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修志机构通过编纂年鉴,为修志工作延续发展创造条件。但目前年鉴在编写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栏目设计缺乏稳定性、内容记载缺乏系统性、统计数据缺乏连续性、编审环节缺乏有序性等.本文建议:篇目设计尽量与志书接轨.记好综合性条目,提高单一性条目的记述深度,编写人物类条目要有意识为续志积累素材等,使年鉴的体例和内容与续志有机衔接,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艾民 《新疆地方志》2013,(3):41-42,57
年鉴记述内容的宽与窄、深与浅是衡量一部年鉴是否可读、可查、可用的主要方面。在年鉴编纂所涉及的诸多项目中,内容为“王”。增加年鉴记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才能让年鉴内容真正丰富起来。记述内容全面不仅是年鉴自身属性的要求,也是读者所需要的。没有思维的高度,就没有稿件的深度。要想解决年鉴记述内容的深度问题,编辑人员要有意识地主动“掘金”,在“广度”上找门路,在“深度”上做文章是立鉴之本,舍弃这个“本”,精品年鉴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