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威尔逊主义充满悖论。威尔逊试图通过"民族自决原则"来解决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冲突问题,同时又不得不依靠英、法、日、意等列强的支持来实现他的国际联盟计划。由此导致威尔逊主义与列强的利益形成冲突与合作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表现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就是威尔逊无法在民族自决的道德原则与列强奉行的强权政治原则之间求得平衡。为了实现国际联盟,威尔逊必须在"道德"与"政治"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结果,威尔逊的内心世界陷入分裂状态,并造成极度痛苦的自我认同危机。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威尔逊为了国联计划的实现而放弃对中国的道义承诺,这对威尔逊而言是一个"受难时刻"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威尔逊主义和威尔逊外交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评价,不论分歧有多大,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历史和西方国际关系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美国,尤其在冷战后,人们普遍承认:在理论领域,威尔逊是国际政治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言人;在实践领域,伍德罗·威尔逊被尊为"现代美国国际主义之父".  相似文献   

3.
关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外交,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从美国和当时的欧亚强国在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善后大借款以及对日本"二十一条"的不同反映等问题上可以看出,威尔逊在处理对华政策上和欧亚列强有着鲜明的差别,带有毋庸置疑的理想主义色彩。然而,尽管美国和欧亚强国在对华政策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本质是一致的,即都是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长老派家庭的宗教背景是构成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哲学来源。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深深根植于他对英美民主政治的信奉。威尔逊对美国独特性的理解(美国例外论)和对边疆学说的接受影响着他对美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的看法。威尔逊国际社会改造的思想是美国国内进步主义改革思潮向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次延伸。  相似文献   

5.
威尔逊是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离任后,他与家人住在华盛顿,不再过问政事。可当地的一些企业家都很钦佩他,常上门来讨教。一次,出版商罗姆来拜访。他苦恼地问威尔逊:"每次我开会,下属都爱开小差,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好好听我讲话吗?"威尔逊没直  相似文献   

6.
威尔逊的史观及其对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威尔逊的史观及其对政策的影响杨彪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一方面他是一位政治家,曾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中连任两届总统,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研究是威尔逊的主要学术成就所在,又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决策,进而对美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张澜 《史学理论研究》2007,5(1):108-115
伍德罗.威尔逊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民主史观、人民史观和边疆史观对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新颖的、有见地的分析,二是在史学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开拓性的探讨。威尔逊是美国历史学由描述性研究阶段走向分析性研究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面历史的镜子──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李剑鸣王晓德博士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一书是近年来国内美国外交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第一个令人折服的地方,是作者在资料方面所下的功夫。照常理,研究美国外交史...  相似文献   

9.
微博     
《南方人物周刊》2013,(7):21-21
@潇湘晨报:【厉害!美国18岁少年设计出小型核反应堆】 美国18岁小伙泰勋·威尔逊2月28号在加利福尼亚州举办的TED人会上展示了他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该核反应堆功率为50兆瓦至100兆瓦,足够10万户家庭使用。目前威尔逊已经为内华达大学的研究生教授了一学期的核能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10.
史桂芳 《世界历史》2012,(4):4-13,157
日本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视为"大正天佑",借对德宣战之机,迅速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并企图在巴黎和会上得到"法理"上的认可,巩固在华"特殊权益"。由于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日本未能得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远东的竞争加剧。1921年在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形成了主导远东国际关系的华盛顿体系。日本一方面在华盛顿体系的框架下,在与列强的"协调"中求得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不断寻找机会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从而建立由日本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实现对外扩张的梦想。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告别华盛顿体系,开始实施建立所谓的东亚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获得国际承认是中华民国建立后面临的首要外交问题。各国均利用机会,以承认中华民国为砝码,企图其他问题的解决。其中日本就将承认中华民国同"满蒙问题"、贷款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承认问题为核心,开展对华外交的局面。在中华民国的承认问题上,日本积极谋求其主导地位,并企图通过这一主导地位实现承认问题、贷款问题、"满蒙问题"的一并解决。但由于中国的抵制,更由于该外交政策本身依赖列强的协调,随着远东地区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德国对日本主导地位的挑战,使日本在承认问题上外交受挫。由此,进一步促使日本逐渐放弃列强共同行动的原则,越来越倾向于对华单独行动,这对日本外交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18年10月的一天,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写信给密西西比州参议员威廉姆斯,强调“如果不是我的秘书因流感请假,我本会早于10月14日答复您的”。当时,西班牙流感正席卷美国,白宫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中招”这场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约5亿人,占当时全球人口的1/3,并造成约2000万至50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约67.5万美国人。1918年,美国的人均寿命因此降低了10年以上。但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实在是种误导:历史学家莎拉 弗林说,并没有证据表明它暴发于西班牙。只是由于西班牙人的大量感染,包括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病倒了,它就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相似文献   

13.
"整个北半球温带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源自中国的植物。"而传播这些植物的,是英国人威尔逊,他把中国称为"世界园林之母"。100多年来,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而在英国,哪户人家的花园里没有种着威尔逊从中国采回的花草?  相似文献   

14.
张皓 《安徽史学》2006,3(6):69-75
在国共两党战略决战阶段,中国共产党灵活地运用了战犯问题.无论是战犯名单的公布、严惩战犯原则的提出,还是北平和谈中关于这一原则的灵活执行及对桂系的争取,都是为了击破国民党政府的"和谈"攻势及企图,明确战争责任,将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5.
"伟大社会"改革是由约翰逊总统发起的一项重要的改革计划。但为什么这样一个企图让美国社会变得更好的计划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本文试图从当时美国国内的社会、政治方面分析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15,(2):53-66,160
美国长期大量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助长其侵华实力。1939年7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建议美国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同月,美国政府宣布废止美日商约,对日实行经济制裁。1941年4月,日本向美国提出《日美谅解案》,企图通过谈判,减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罗斯福为避免美国过早陷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出退让、妥协方案,企图在一定时间内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封锁。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改变对日政策,愤而以"国际信义"与"人类道德"相责,胡适、宋子文也积极与美方交涉,最终,美国对日政策由有限度的妥协恢复为全面强硬,美日谈判破裂。日本指责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于12月初突袭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60,(3)
首都文化界人士五百四十六人2月22日发表了对美国帝国主义阴谋劫夺我国在台湾珍贵文物的抗议书,全文如下:我们以无比的忿怒严正谴责美帝国主义图谋劫夺我国珍贵文物的新罪行,我们坚决拥护文化部对美国政府所提出的严重警告和声明.我们一致认为:美帝国主义不仅是侵略"能手",也是盗窃"能手",无论它是用何种名义,何种手段,无非是达到它的侵略和掠夺的罪恶目的.美帝国主义这一无耻的新活动,是它几年来一系列企图掠夺我国文物阴谋活动的继续和发展.自从蒋介石集团把这些文物盗运台湾以后,美帝国主义者就千方百计企图把它劫夺到美国,1954年它们就与卖国贼胡适进行勾结活动,企图把两百件珍贵文物劫运美国;1955年更进一步用美国费城博物馆副馆长霍雷斯·杰尼的名义,阴谋以"长期出借"的方式,要把我存在台湾的文物,全部加以劫夺,杰尼并且无耻地声言,  相似文献   

1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期间,进步主义思想早已在美国得到发展,主要以拥护威尔逊总统内政方针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右翼社会党人以及持更具批评性意见的左翼自由主义者为代表。在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进步主义各方代表们各持己见,表现出不同反应,这不仅在美国引发了对俄国革命的排斥,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俄国激进主义的必然性、有效性进行合理化理解的尝试,从而导致威尔逊政府在对俄政策的制定上发生了混乱局面,也对美国社会如何看待俄国革命的问题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庄严宣布中立,却与交战双方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中立贸易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状况,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美国卷入了这场灾难性的大战。  相似文献   

20.
史晓红 《史学月刊》2005,2(5):74-77,116
美国统治菲律宾初期,共和党采取双重的殖民政策,拒绝对其独立做出明确的承诺。威尔逊执政以后,不仅委派弗朗西斯·哈里森在菲律宾推行一系列“菲化”政策,而且还力促议会讨论通过并亲自签署《琼斯法案》,答应在菲律宾人建立稳定政府后就给予他们最终的独立。但他又认为,自治是一种性格,菲律宾的独立,要等到美国所强加的命令和他们应该拥有的自治达到最好调节的时候,扩大自治的速度和兑现独立承诺的时间要视菲律宾的安全和美国的长远利益而定。所以,威尔逊对菲政策的实质就是美国殖民统治下的激进改革,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