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新疆外语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步发展、繁荣和曲折发展三个阶段,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使新疆的外语教育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但是却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外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畜牧业在西北边疆地区的经济体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地处西北边疆的六盘山地区,因其优越的过渡性地理环境,交通事业的发展及其所带动的边境贸易的繁荣,以及统治者鼓励政策共同造就了该地区畜牧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书院教育始于唐、盛于宋,其作为官方教育的补充,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偏处一隅的潮州地区,其书院教育始兴于南宋,尤其在明清两代,潮州地区兴办了大批书院。书院教育的兴盛提高了潮州地区的教育水平,为敦睦民风、文化开化、繁荣地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促成了潮州地域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黔东地区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基本上建立了以官学为主,书院和私塾为辅的地方教育体系。黔东地区教育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导致少数民族文化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朱蕾  胡健  秦星  于洋 《北方文物》2011,(3):90-94,109
辽朝时期阜新地区的教育属辽代地方性教育范畴。由于辽统治者对地方教育的日趋重视,随着当时阜新地区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头下军州的大量建立等,使这里的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来源等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因此,对辽代阜新地区的教育状况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康区新式教育肇始于清末"新政",初步形成于北洋军阀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特别是西康建省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康区现代教育的研究对于今天民族地区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该领域的研究资料较多,但目前研究还未能很好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杨果  陈曦 《江汉考古》2005,(3):77-82
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宋代制瓷业发展的历史中,江夏地区名不见经传,相关文献资料缺乏。本文主要依据考古资料,考察了宋代江夏地区制瓷业的发展与特点,并从自然与社会条件方面探讨了该地区制瓷业兴起、繁荣,及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周英 《攀登》2020,39(4)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是未来党的民族理论的传播者、执行者和捍卫者,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建设者和实践者。少数民族青少年理想信念与"五个认同"树立的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近年来,青海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推行"三全育人"模式,使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长诉求和时代需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的实效性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文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的出土铜镜从战国至明代的均有发现,各阶段铜镜的时代特征明显,与中原地区发展基本同步.战国时期,四川地区应已初步掌握了铸造铜镜的技术,东汉时期的广汉已是著名的冶铜之地,出现了铸镜业,铸造的铜镜甚至开始向外销售.唐宋时期,铜镜发展最为繁荣、鼎盛;明末清初,随着玻璃镜的普遍使用,青铜镜最终被玻璃镜所取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程丽云 《黑龙江史志》2009,(4):17-17,19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由封禁政策转向部分开禁进而全面开放,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其中一部分进入到三江区域。移民的到来,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的兴起,加起了城镇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由封禁政策转向部分开禁进而全面开放,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其中一部分进入到三江区域。移民的到来,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的兴起,加速了城镇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聚集的省份,全省拥有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仅次于广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居全国第五位。辽宁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对全省经济振兴,乃至全国民族地区发展繁荣都有重要影响。本文想就本世纪80年代辽宁少数民族人口及其结构变动状况作一初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社会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口化素质状况。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程度的结果。而化素质的高低,既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帆,又是制约或推进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著名的"扫盲运动",苏(俄)在中亚地区建立了一套从学前教育、普通教育、中等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以至高等教育的较为完备的教育和教学体系,为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并对该地区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朝初年,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几乎一片空白,随着满、汉等民族的迁入及清朝政府对这一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清朝前期,清朝政府对编入八旗的少数民族进行满化教育,开办八旗官学,对一些少数民族子弟进行国语骑射教育,而汉族流人则以一些满族贵族的子弟为对象进行以汉文化为主的私学教育.尽管这种教育的规模和效果很有限,但却拉开了清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公共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州霞 《攀登》2009,28(5):91-99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处高寒牧区,至今仍面临着非同一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这决定了该地区教育的发展要付出比内地教育更多的努力,面对更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更加特殊的、灵活的政策和措施。本文着重从政府公共政策层面对该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探讨绥远地区近代教育的几种形式。自光绪二十八年起,贻谷被任命为绥远城将军,开始发展本地区的近代教育。因地区的特殊性,造成多种形式教育的存在。一言以蔽之,大致分为:官办的近代学校、旗学、教会学校。本文试图论述各类教育形式及剖析其内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在唐代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极其繁荣,这对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历史教育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对于推动史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对唐朝历史教育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宋代铜镜,其中湖州镜存世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年代集中于北宋晚期到南宋中期。成都作为宋代重要的铸镜中心,而四川地区却大量流行湖州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宋代的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铜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内需市场,然而由于手工业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当时该地区的制镜业相对羸弱,铜镜市场的供需失衡为外地铜镜的输入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综合国力的高度,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和神圣职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繁荣和发展文艺事业的任务则更为繁重。笔者就少数民族地区国办艺术团体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作一些肤浅的分析,以期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艺的繁荣有所裤益。一、国办艺术团体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条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文艺工作的任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