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列斯特和约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冠峰 《史学集刊》2004,31(1):62-67,96
关于列宁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的立场 ,史学界向无争议 ,实际上通过对一战中东线的战略地位及德国在十月革命后面临的战略选择 ,布尔什维克党内围绕签约问题所展的三方争论和布列斯特和约所造成的实际后果等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可以看出该条约的签订是苏俄早期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学生"斯大林在导师逝世后,继续执行无产阶级的文艺政策。拥护布尔什维克政策以维护党的领导,成了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天职。尽管俄共党内对国内外政策的分歧由来已久,党的高层出现了托洛茨基反对派,列宁逝世前后权力斗争开始越来越激烈,但是在文艺政策上他们并没有分歧。  相似文献   

3.
托洛茨基曾经在俄共(布)和联共(布)党内担任政治局委员的要职,也是早期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之一。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时,他是《共产国际宣言》的起草者和报告人。后来,由于他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和共产国际里从事派别活动,被开除出联共(布)和共产国际。无论在被开除出共产国际以前或以后,他总是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自居,就欧洲各国和中国革命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言论。  相似文献   

4.
金雁 《炎黄春秋》2007,(8):73-80
一、以党性原则为准绳的史学观的确立 从20年代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通过党内斗争确立了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以后,既要为自己的领袖地位提供历史根据,也需要反驳流亡在海外的托洛茨基与白俄学者对俄国革命史的描写,起初,斯大林组建了几套班子,但编写党史都没有取得所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华 《百年潮》2007,(3):61-63
苏联曾经长期盛行个人崇拜,人们对领袖人物的过分颂扬始于斯大林时期。20世纪20年代,在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反对派相继被击败后,斯大林在党内的最高地位得以确立。随后,国内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开始流行起来。192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50岁寿辰,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把斯大林吹捧为“列宁的唯一助手”,“列宁事业的唯一继承者”,“活着的列宁”。1934年,《真理报》在当年第一期上用两版篇幅刊发了前反对派主要人物之一拉狄克撰写的长篇文章,文中称颂斯大林“是列宁最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官僚主义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和苏雄埃国家机关中逐渐产生,而且很快蔓延起来。为了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同官僚主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这些经验,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官僚主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改革同家管理体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参与方,中国为盟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在某些国际场合"代表"中国,此举受到中英苏等国不同程度的反对。为减少阻力,美国未将台湾当局列入多边对日和约签字国之内,而是促使日本与其签订双边和约。此时,蒋介石至为在意的就是"中华民国代表中国"的问题,最终"日台和约"得以在旧金山多边和约生效前签订,这基本上符合蒋介石的愿望。然而,取得这一结果的过程曲折艰辛。此间,在诸多问题上蒋美存在分歧。蒋的因应决策虽使台湾当局最终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美国促成"日台和约"完全出于其自身远东战略利益,对于台湾当局的权益并无多少考虑。  相似文献   

8.
托洛茨基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自1897年起就开始从事俄国社会主义运动。虽然他后来因从事派别活动和坚持托洛茨基主义而被开除出联共(布),但我们对他在列宁逝世前的政治活动,不能完全加以否定。当然,对于他早年宣扬的托洛茨基主义,那是应该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受到共产国际的指责,作为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几乎承担了全部责任。对此,他陷入困惑、迷茫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他获悉托洛茨基的政见竟与其一致时,便有意引为知音,开始进行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然而,当托洛茨基提出以苏联为轴心、保卫苏联、损及中华民族利益的政治口号时,他便又质疑问难,与之格格不入了。发展到后来,他与托洛茨基分道扬镳,成为一个左冲右突、天马行空的独行客。  相似文献   

10.
张家康 《炎黄春秋》2003,(10):26-31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受到共产国际的指责,作为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几乎承担了全部责任。对此,他陷入困惑、迷茫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他获悉托洛茨基的政见与其一致时,便有意引为知音,开始进行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然而,当托洛茨基提出以苏联为轴心,保卫苏联的政治口号时,他便质疑问难,与之格格不入了。发展到后来,终与托洛茨基分道扬镳,成为一个左冲右突、天马行空的独行客。  相似文献   

11.
列宁不仅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多有建树,而且在实践中也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斗争艺术。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战略家,他善于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甚至在必要时肯于主动对敌人作出让步或妥协,以便获得喘息之机,以迂回的道路使革命走向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3月)就是一个光辉  相似文献   

12.
闻一 《炎黄春秋》2014,(2):85-92
1918年5月,列宁说:"应当组织伟大的‘十字军讨伐’来反对粮食投机商,反对富农、土豪、捣乱者和受贿者,组织伟大的‘十字军讨伐’来反对在收集、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方面破坏国家严格秩序的人。""十字军讨伐"将列宁、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等苏维埃领导人关于"革命恐怖""、群众恐怖"、"红色恐怖"的概念升级,使"红色恐怖"成为对抗"白色恐怖"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战场却蔓延在最无奈的人民群众之中。在这场"十字军讨伐"中,苏维埃政府所要清除的与其说是"人民之敌",不如说是自己所实施的政策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沙俄、英国、法国、美国组成的协约国联盟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展开激烈交战。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登上了俄罗斯权利的顶峰。按照当时布尔什维克政权所处的特殊环境,列宁指出:为了防止革命胜利的果实遭到破坏,巩固政权,此时应当与同盟国停止战争。然而签署停战协议的过程充满曲折与艰辛,甚至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一再向德国人屈服,这样使俄罗斯失去了很多领土与资源,客观上地讲俄国人完全输给了德国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苏联国家列宁图书馆的建立及1918年到1937年的肃反、清洗运动中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遭遇。作为革命前的知识分子,在苏联国家列宁图书馆的建设中他们是组织者、参与者,在布尔什维克为巩固新政权采取种种措施进行的镇压运动中,他们又成了被审查者、被质疑者、被迫害者。  相似文献   

15.
正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和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早探索,这也是列宁最早地对苏维埃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所进行的探索。虽然这一探索终因列宁过早去世而没有持续下去,但是站在21世纪的历史维度,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电气化计划(简称全俄电气化计划),是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制定的。列宁十分重视这个计划,把它称之为“第二个党纲”。列宁说,布尔什维克党光有一个政治纲领还不够,还“应当用第二个党纲,即诙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0,(9)
为了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在戏剧博物舘举办了‘斯大林与戏剧’展览会。苏联戏剧史,和列宁——斯大林的党所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不可分的。因此,展览会的基本方向就在於表现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同志本人在苏联戏剧艺术的成长与形成中的作用,这倾向自然是完全正确与合理的。在展览会中,表现了早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怎样为富有思想性的,民主的艺术而进行斗争。在年青的列宁的肖像下面,陈列出了革命以前布尔什维克党的出版物关于艺术和文学问题的言论选集。可是,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在一切战线展开攻势的时代,艺术才成为人民的真正的财产,展览会的大部分献给了早期的苏联戏剧,当时在俄国舞台上初次出现了,以苏联革命时代的人们和事件为主题的演剧.在陈列室,介绍出了许多表现起初十年的优  相似文献   

18.
王炎炯 《攀登》2006,25(3):4-6
俄共(布)执政以后,为了保持党在组织制度上的先进性,列宁在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方面采取了两大措施:即强化党内集体领导制度和建立党的监察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思想,我们党在保持党的组织制度的先进性问题上,应从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健全党委会的集体领导制、建立独立的纪检监察机关三个方面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旺 《文史天地》2014,(4):84-87
正一、苏波战争与《里加和约》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为了自己的生存,被迫于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割地的《布列斯特和约》,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等地的管辖与主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为德国所控制。从此,在苏德、苏波关系中出现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问题"。1920年4月下旬,波兰军队在协约国的怂恿下,对苏俄发动了进攻。战争初期,波兰军队长驱直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战线过长而遭致苏俄红军反击,红军不仅收复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社会主义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行者"——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在迈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伟大长征的第一步的同时,也迈出了反腐败建设的第一步。知往鉴今,重温"列宁政治遗嘱",探究其晚年廉政思想蕴含的历史智慧,把握其政治设计和理论意蕴,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建设,着力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