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艳勤 《史学月刊》2007,(7):117-122
何晓明近著《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论》,建构了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谱系,在诸多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论著中,何著所建构的思想谱系脉络最长。该书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开端提早到19世纪中叶,较19世纪末叶说与20世纪初叶说提早了半个世纪,这一论断充分考虑到了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通的历史以及"中体西用"论的内在发生机制;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推进,有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一是"中体西用"论的内在演进,二是从"体用二元"论到"体用不二"论的演化;何著将19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复出"也纳入了视野之内,这一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求同的趋势和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存异的趋势。总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是以超越文化保守主义、反思文化保守主义的姿态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2.
卫佳琪 《黑龙江史志》2013,(11):136+138
对于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杜亚泉的认知基本上都是以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姿态而出现的。但事实上,杜亚泉并非是一个"保守"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笔者认为在看待杜亚泉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杜亚泉的调适思想。以调合理念为基调,对宇宙,社会,人生以及中国现代化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诸多层面的思考,无不以折衷综合的"调和"立论。其调和思想代表了民初至五四启蒙中主流的转化思潮之外的另一种温和渐进的调适传统。本文尝试从杜亚泉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身份以及其多远调适思想来分析其思想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保守主义在新世纪之交再次兴起,并成为当今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反省现代性,并力图重构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当代多元开放的社会格局中要辩证地看待文化保守主义,给予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现代化的角度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不难发现这一理论本身所隐含的社会发展观及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文明冲突论"在相对主义文化决定论的框架下,提出多元现代性和多元现代化的观点。这种观点否认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性和现代化,宣称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现代性内涵和现代化模式。这种社会发展观看似开放,其本质却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其矛盾折射出西方文明在当前世界格局下文化策略的调整。它旨在将人类共同享有的先进文明成果特殊化、西方化,以非西方中心论的名义将现代性相对化,最终取消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非西方社会对此应保持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重兴并发展起来。因其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现代文化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市场,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成为主流文化思潮。学界对新文化保守主义的争论也从未停止,但笔者认为,应理性看待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兴和发展,突破局限,使其从呼吁归于传统的理想走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实践,从一味批判和激进反思走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本文从创业文化发展的角度,重新理性审视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和发展可能性,提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发展创业文化的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6.
唐科 《安徽史学》2006,6(5):18-23
"60年代"和"保守主义"是学术界关注的两个话题.按照学者们的传统看法,60年代是以激进为时代特征,与"保守主义"无涉.本文展示了保守主义在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过,本文更想强调的是,60年代的保守主义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与其自身逻辑明显不符的极端性和激进性.本文力图揭示这一悖论,并且认为,应将"60年代"和"保守主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得出有关这两个课题的较为全面和多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要想全面地描述文化民族主义理论,除了廓清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基本主张以外,还必须研究它同其他重大思潮的关系,由此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定位。毫无疑问,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长期以来,受波普尔和艾恺等西方学者的影响,民族主义被看成是对自由主义的反动,文化民族主义则被直接等同于守成主义或保守主义。本文认为,这种在西方已经成为“常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对文化民族主义的一种歪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对中西文化调和的态度,使五四时期的梁启超似乎成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梁启超与晚清民初时的梁启超无论是从思想的内容还是从思想的走向来说都是一致的,梁后期的文化保守主义与其最初的自由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而且正是其最初对于自由主义的理解决定了其晚期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本文是第一次从梁启超的自由主义思想方面来探讨梁的激进与保守与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提起保守主义,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文学著作中那类身着长袍马褂(或许还蓄一条老大长辫)在西装革履中昂然而行的“古董”形象,从而把它视为顽冥不化、抱残守缺、迂腐陈旧的象征。史学上,保守主义通常被用来指称一种落后、甚至反动的守旧势力;就是在一般的文化研究中,这一术语也大多出现于解释“文化滞后现象”的场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保守主义所下的定义是:“指倾向于维护历史形成的、代表着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事物”;其特征在“不相信人的本性以及没有经过试验的革新,只相信不中断的历史连续性和传统”。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述论何晓明18世纪以后,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激起了普遍热烈的文化反响。保守主义便是在这一过程中,与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相伴生的文化思潮与派别。自由主义全面肯定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趋新与守旧永远是一对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的矛盾。即使在现代文明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文化保守主义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具相当的影响力。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虽然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但它所统摄包涵的传统与现代化的时代课题,至今值得人们深思和玩味。探讨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学术主张、理论特征、历史意义及影响,或许会对即将进入世纪之交的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迪或昭示。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政治思潮。现代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作为当下主流的自由、保守主义更是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主党具有现代自由主义的倾向,共和党有新保守主义的倾向。现代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在经济、社会、外交等政策领域对两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两种政治思潮相互交锋,某种程度上又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是未来美国政治思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保守主义出现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可以归结为"破"和"立"两个方面。所谓"破",一方面是要摆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旧的保守主义原则的束缚,另一方面是要打破罗斯福新政以来自由主义势力长期把持美国政坛的局面;所谓"立",一方面是要提出一套能  相似文献   

14.
正人口多达13亿的当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其压倒性的国内功能。事实上,完全可以从悠久的古老中国主流传统、特别是"对外政策文化"主流传统中,找到这一点的颇大部分渊源。在中国的悠久政治经验内,有一种哲理性和现实感兼备的、集中致力于中国自身稳定和繁荣的"战略保守主义"。它完全契合从族裔/文化差异和地缘距离出发的、关于华夏与"蛮夷"之间的哲理关系的儒家意识形态,同时  相似文献   

15.
俄国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诞生于18、19世纪之交,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形成政治思想流派,但此前俄国也存在保守主义的元素。俄国保守主义的实质是无条件地遵循俄国的古老传统,把东正教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伦理道德视为绝对的价值观,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视为政治核心,谨慎地对待在俄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西方扩张趋势。俄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的特殊历史条件,特别是近三个世纪以来所谓的"赶超型"发展模式,使俄国保守主义与欧洲保守主义相比在其起源阶段就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蒋国保 《安徽史学》2004,1(4):85-89
胡适与方东美生前虽未订交但俩人相识.俩人相识却未进一步发展友谊,显然是因为学术立场相左,一个(胡)坚持自由主义的立场,一个(方)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但方东美对胡适的批评,不谈方法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也不谈主义问题(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而是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文化的价值问题,二是中国哲学的性质问题.他在这两个问题上批评胡适,除了体现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对自由主义者的抗议外,是否合情合理合乎实际?这就是本文所要分析的.  相似文献   

17.
民初是中国社团发展的高峰期,以尊孔为宗旨的社团名目繁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孔教会。按学术界现在流行的说法,20世纪初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三大思潮,即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的西化派以及文化保守主义派。孔教会可谓文化保守主义派的典型代表,其保存儒学的呼声,与其前的国粹派和其后的学衡派可谓同调。而较之国粹派与学衡派,学术界对孔教派的关注还不够,尤其是将孔教会作为一个宗教文化社团、将  相似文献   

18.
王皖强 《史学集刊》2001,13(1):76-81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保守主义诞生于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自19世纪初以来,英国保守党在思想和政策上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转变。皮尔为保守党确立了基本原则,狄斯雷利则推行托利民主,为现代保守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二战后的新形势使保守党左翼进一步加大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撒切尔主义则回到狄斯雷利以前的保守主义。保守党在意识形态上的这种灵活性是其能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国学热”的兴起,表明新文化保守主义形成。这虽然有外在的因素和内在的依据,并且得到了多人的肯定,但就文化认同而言,新保守主义陷入了事实性认同的误区。本文认为,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建构性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文化论争中,章士钊抛出“农国论”,认为西方国家因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之害已经陷入绝境,中国亦深受工业化之害,趋于沦亡;中国必须以农业立国,摒弃工业化和物质文明,恢复知足、节欲、不争的农国精神和传统道德,才能免于亡国之祸,并担负起拯救西方世界的责任。“农国论”是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又一种形式,是精神文明论的变种,本质上是道德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