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叙言唐朝玄奘法师于贞观初西行,到印度留学,前后历时十七年。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回到长安。二月,法师在洛阳见到太宗。太宗要玄奘法师写—部书,经述西游行踪。贞观二十年(646)秋书成进献,"称为大唐西域记,凡十二卷"。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著录了玄奘法师进西域记表。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法师奉太宗之命所撰,在唐代经录中本无异辞。今本西域记卷首结衔作: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看来西域记似乎又是辩机所撰写的了。关于这一问题,贺昌群先生写的《大唐西域记之  相似文献   

2.
宋程大昌《雍录》卷十载:“感业寺,武后为尼。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上仙,其年即以安业坊济度尼寺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此寺之东又有道德寺,亦尼寺也,改造道德寺为崇圣寺,充太宗别庙。”今按此处置“灵宝寺”与“崇圣寺”于安业坊,误甚。《长安志》卷九崇德坊崇圣寺下云:“寺有东门、西门,本济度尼寺,精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尼寺于安业访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宜,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  相似文献   

3.
《俄藏敦煌文献》第15册题作《五常》的Дх1656号文书是敦煌地区学子习用的教本。此教本取材于唐五代流传民间的历史典籍。文书内容既保存了大臣王硅上太宗皇帝的谏疏,又保存有太宗听谏后发布的指示;尤其是太宗皇帝训示大臣积极进谏的一段话又被史臣吴兢的《贞观政要》所采录,则证明此历史典籍应是《太宗实录》的散帙佚篇。具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贞观故事有佚篇——对俄藏Дх11656号文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藏敦煌文献>第15册题作<五常>的Дх11656号文书是敦煌地区学子习用的教本,此教本取材于唐五代流传民间的历史典籍.文书内容既保存了大臣王珪上太宗皇帝的谏疏,又保存有太宗听谏后发布的指示;尤其是太宗皇帝训示大臣积极进谏的一段话又被史臣吴兢的<贞观政要>所采录,则证明此历史典籍应是<太宗实录>的散帙佚篇.具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太宗与佛教郭绍林关于唐太宗与佛教的关系,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说法依据太宗贞观二十年(646)贬斥崇佛大臣萧诏令中的几句话:“至于佛教,非意所遵,虽有国之常经,固弊俗之虚术。……报施之征,何其谬也!”①认为太宗“对佛教宣扬的唯心主义的善恶...  相似文献   

6.
唐高宗李治     
一、即位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逝。临死前召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和太子至卧室托付后事。太宗对着李治说:“无忌、遂良在,你不用担忧天下!”说毕,又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他出力不小。我死了以后,要注意不要被坏人离间你们的关系,”并说:“我把佳儿佳  相似文献   

7.
《唐鉴》是范祖禹史学的代表著作。由《唐鉴.太宗》的内容分析,《唐鉴》在编纂方面,记时不甚精确,记事上亦偶有错误。《唐鉴》记太宗事始于"高祖卷",又将太宗分为上、下两卷论述,上卷褒多于贬;下卷则是贬甚于褒,范祖禹以贞观十四年为太宗卷的分界,认为这是太宗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亦是"贞观之治"的分水岭。此外,范祖禹编纂《唐鉴》,已初具有"纪事本末"体例,而其叙事,多简化、删削《资治通鉴》原文,以及省略人物职官。在内容方面,《唐鉴.太宗》讨论范围广泛,其中涉及最多者即是"为君之道"与"华夷之防",从"太宗卷"的叙事与评论,也可以反映出范祖禹反对变法改革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贞观十六年(642),唐太宗想看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却遭到掌管者褚遂良严词拒绝。太宗连忙问:我有过失也记吗?褚遂良斩钉截铁地说:"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另一个史官刘洎接着说:假如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亦皆记之"。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看到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录"语多微文",就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房  相似文献   

9.
从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27年至649年),史称“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天下大治,为后人所仰,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切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对于这种思想因其产生于贞观时期,我们故称之为“贞观思想”。在此,我们谨就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嫡出次子,主要生活在武德与贞观二朝,地位显赫,才能卓著,深受太宗和朝中大臣的喜爱与拥戴。唐史中关于李泰的记载较多。李泰墓志铭的出土,可补史料之不足,使学界关于李泰研究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唐代监修国史制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监修国史初设于贞观三年 ( 62 9) ,之后遂形成定制 ,直至唐亡。唐代监修国史的职责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奉诏引进史馆修撰人员负责史书编修工作 ;裁断疑难 ,审正史稿。唐代监修国史制度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历过一些变化。太宗贞观时期实行的是一相监修制 ,终太宗之世 ,担任监修国史的只有房玄龄一人。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及玄宗开元前期 ,实行的基本上是多相监修制。自玄宗开元后期起以迄唐亡 ,实行的又是一相监修制。唐代监修国史者绝大多数都是宰相 ,但偶尔也有其他人员充任。玄宗以前 ,监修国史之称号恰如其名 ,玄宗至德宗时 ,改称“修国史” ,德宗之后又恢复旧称。  相似文献   

12.
读中华书局本《旧唐书》,发现有关历史事件时日记载互有矛盾处,今略作补正。1.唐太宗凌烟阁图形二十四勋臣时日。《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记载:“(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辰,右卫将军、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腰斩。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戊申,诏图画司徒、赵国公无忌等勋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根据这条记载,此事当发生在贞观十七年春正月戊申日,但是,《旧唐书》卷六五《高士廉传》则记载:“十七年二月,诏图形凌烟阁。”这里记载的是二月,与《太宗本纪》不一致。究竟是正月还是二月?查阅《旧唐书》有关二十四勋臣传,多笼统言“十七年”而不…  相似文献   

13.
唐朝大明宫初建史事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本宪 《文博》2006,(6):56-58
唐朝的大明宫不是一次建成的,整个营造过程较为曲折且时间跨度较长。早在贞观时期(627- 649年),太宗就曾先后两次营作,第一次作为太上皇的养老之所,第二次作为自己晚年在长安的朝寝之所,此后,至龙朔年间(661-663年),高宗又再度规  相似文献   

14.
读1975年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偶见几处疏漏,今摘列如下: 一、《金史》卷77《完颜亨传》:“亨本名孛迭,熙宗时,封芮王,为猛安,加银青光禄大夫.天德初,加特进.海陵忌太宗诸子,将谒太庙,以亨为右卫将军,语在太宗诸王传。”查《金史》卷76《太宗诸子传》:“韩王亨素号材武,使摄右卫将军,密谕之曰:‘尔勿以此职为轻,朕疑太宗诸子太强,得卿卫左右,可无虑  相似文献   

15.
晋王羲之《十七帖》,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长一丈二尺,即贞观内中本,……是烜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草书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为二小印印之。褚河南监装背。率多紫枟轴骨,白枟身,紫罗褾织成带。开元皇帝又以‘开元’二字为二小印印之。跋尾又列当时大臣姓名。《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盖州市赤山龙潭寺院内存有一通明代残碑,记载唐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句丽驻跸此山。又据寺中光绪年间碑记,唐太宗于此山避暑。斯碑所记内容,既可证文献记载之确,又可补文献记载之阙,进而印证东北历史地理调查信息之可信。因此,此碑殊为重要,难得其珍,应予妥善保管,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有一个新疆于阒来的画师尉迟乙僧,他的父亲尉迟跋质那是隋代画家,被称为“大尉迟”,乙僧被称为“小尉迟”。乙僧年轻时便有画名,贞观初(627~636),于阗国王因他的“丹青奇妙”,推荐他到京都长安,太宗李世民授以宿卫官,袭封郡公,居长安奉恩寺。初唐时,他与阎立本齐名。  相似文献   

18.
正有唐一代,太宗李世民确立"文德治国"的理念,一手抓经济复苏,一手抓思想文化建设,可谓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大唐帝国不仅经济很快复苏繁荣,且文化软实力达到最高峰,唐人高度自信,雍容大度,终成礼仪之邦,受到世界各国敬重。一、确定文德治国策略"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李世民早在为秦王时,就思考谋划长治久安、复兴大唐之道。贞观初年,李世民和秘书监  相似文献   

19.
唐朝初年重修《晋书》始末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唐朝初年重修《晋书》既不是为了“尊扬皇室 ,证明先世之渊源” ,也不是由于太宗受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刺激” ,要借此为自己“辨解”和得到“慰解” ,而是因为此前诸家“晋书”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史料采择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 ,不能适应唐初的政治形势和时代要求。据唐人李延寿记载 ,早在贞观十五年 ( 6 4 1 ) ,唐朝可能已经出现过《晋书》修撰活动。  相似文献   

20.
吕冰洁 《神州》2013,(4):219-220
唐初佛道之争是唐初影响颇大的事件,涉及宗教、政治、社会、思想等各方面。唐初佛道之争历时二十年。始于傅奕上疏请求罢废佛教,终于贞观十四末年(公元640年)释法琳病卒于流放途中。两教为争正统唇枪舌剑,互相攻讦。高祖、太宗分别下诏规定“道先佛后”,表面上看是道教赢得了这场斗争,可实质上他们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