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1]62,黑苗作为苗族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在黑苗的婚恋习俗中青年男女以歌定情之后,由媒人从中牵线搭桥而走向婚姻的殿堂。本文将从其婚礼习俗中探究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其呈现出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满族婚恋习俗源于其先世女真人,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在金代至明末东北地区女真社会中,族外婚和一夫一妻制已经是婚姻的基本形态。在上层贵族里,婚姻的缔结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嫁娶多由部族首领包办;而在普通平民中,则有男女自由择偶之俗,“女子行歌于途以求偶”。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后,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既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改造的过程,也反映了历史文化习俗的变迁。1950年《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从国家法律层面迈出了婚姻制度弃旧立新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男女平等观念、择偶观念的变化及其对旧式婚恋观念的批判,为新式婚姻制度的确立扫清了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4.
鲍洪玲 《神州》2014,(10):26-29
<正>相亲,不仅是一种有着特殊功能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婚姻礼节之一。时下,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的火爆,婚恋书籍的畅销,相亲节庆的举办,在各地掀起了一股股相亲文化浪潮。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相亲习俗,在现代文化方式的推动下,演绎着一段段美好的爱情故事。这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全民节庆现象。  相似文献   

5.
吕维洪 《沧桑》2011,(2):137-138,140
二拍题目的内容大多与婚恋有关,揭示婚恋过程原因、反映婚恋地点、展示婚恋的斗争活动;题目关联了三教九流人物的称谓,在称谓之中寓褒贬,反映了作者"劝诫"的创作思想;全书题目均用对偶句式,字数节奏灵活多变,对偶形式不拘一格;题目受小说奇美整体风格的影响,呈现出细腻、纤巧、直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汪文 《文史精华》2003,(2):41-45
●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已广为人知。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5岁。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曾有过两次订婚经历和一段真挚恋情;而她牺牲后,还有过所谓“冥婚”的悲情故事。这些有的是缘于当时当地的早订亲传统,有的是因为让姑娘死后能入祖坟的习俗。过去对刘胡兰的婚恋生活媒体很少提及,可能是担心有损英雄形象。但实际恰恰相反,相信读者看过《刘胡兰的三次“婚”恋与牺牲后的悲情故事》一文,会觉得烈士更加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7.
曹建玲 《神州》2011,(2X):8-9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婚恋呈现出普遍化、网络化、多样化的趋势。同时他们的婚恋缺乏科学观的指导,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扭曲,本文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爱之风景     
一入二月,爱情便被玫瑰与巧克力诠释得极其诱惑极其物质。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爱情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爱情有关的习俗、戏曲、雕刻、绘画、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最早最经典的对爱情的赞颂,应该是《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说首开中国文学描写爱情的先河,以致于后来出现了专门以文人婚恋故事为题材的"才子佳人"文学,代表性作品有——东晋葛洪所撰的《西京杂记》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龙凤图案广行民间,反映在不同时期、地域、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深远,有时代表着神灵和图腾,有时代表着皇权及阴阳和谐、婚恋美满、求吉祈福等。以下我们将分别讨论龙纹、凤纹的历史渊源、形态特征及深刻内涵。图1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藏的唐代云龙纹葵花镜,此铜镜背面为一条盘龙曲颈回顾,张口吐舌、四足雄健、爪勾有力,周身装饰鳞纹。构图生动,制作佳丽,凸显出龙的威严。  相似文献   

10.
瀛生 《北京文史》2007,(1):48-52
北京的婚礼是满族习俗与汉族习俗互相影响而形成的,是这两个民族习俗的融合体。更严格确切地说,它是在汉族婚礼习俗的基础上加入满族婚礼习俗的影响,经过融合而形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佛事"习俗是一项在我国普遍存在的民间丧葬与祭祀习俗,通过对各种史料的收集整理,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习俗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思想的解放,中西方交流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婚恋的认识不再坚持传统的观念,开放、自主成为当前婚恋观的主要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意识影响下,我国的很多女大学生对婚恋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就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7岁的"大龄女青年"龚海燕,在两次征婚失败后,在复旦大学的宿舍里做起了婚恋网站,这个号称"最严肃的婚恋网站".目前在全球同类网站中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14.
司法判决中习俗的考量和适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焕银 《民俗研究》2009,(2):173-186
与习俗的一致性深刻影响着法律的实效性。在司法判决中考量和适用习俗,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法律和填补法律漏洞,而且可能得出合法允当的判决来。因此努力提高习俗和法律之间的一致性符合我国法治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习俗和法律乃是有自身运作逻辑的不同规范系统,在具体个案裁决中习俗因素的考量并不见得就能得出允当而又具有社会可接受性的判决来,通过习俗理解法律最好不要一概而论才好。  相似文献   

15.
《诗经》的婚恋悲剧,多是追求自由与专一的悲剧,这其中固然有礼制的原因,但并非是最根本的。西周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使女性失去了拥有基本权利的经济基础,从而导致男权凌驾于女权之上,进而演化成整个社会的男权集体无意识。女子的婚恋悲剧就是由于女权被男权剥夺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越南有忌讳三人合影的习俗,而其原因却无明确解释,众说纷纭。本文结合摄影技术、风水知识及民间故事来浅析该忌讳,尝试换个角度来看此习俗,用民间文化与习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回族与其他9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其丧葬习俗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大,但又与其他9个民族有所不同.不仅如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回族,在不同的时期,也存在着时空上的差异性.因而决定了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回族丧葬习俗上的差异,亦即回族丧葬习俗上的地方特点.武汉回族的丧葬习俗也就自然具有武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王亭婷 《文史月刊》2012,(Z3):10-10
虽然国人一直没有分类的概念,但在实际的中国社会中,几千年来,关于恋爱和婚姻一直都是作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而且在很多方面有别于西方社会的婚恋模式,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婚恋.本文会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探讨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耀杰 《环球人物》2012,(25):84-86
第一任丈夫是有妇之夫,第二任丈夫小自己9岁庐隐是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第一期的女大学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婚恋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一系列婚恋小说,大部分是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录。她在婚恋关系上任性而为,不仅深深伤害了最亲近的家人,也导致自己在贫病交加中难产而亡。  相似文献   

20.
李勋灿 《神州》2013,(24):57-57,59
本文通过对湖北苗族聚居区的调查,探讨电视与苗族传统节日习俗的一些联系。通过调查发现:电视在湖北苗族聚居区已经得到了全面普及。有一些苗族传统节日习俗濒临消失,现存的节日习俗已经具备了明显的汉族特色。电视对苗族传统节日习俗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儿童、学生、女性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