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关税权受到片面协定的束缚,中国海关长期在协定税则的桎梏下丧失了自主权利。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争取关税自主的运动也就此展开。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国首次提出恢复关税自主权的要求。1921年11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又提出了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方针及6项具体提案。1925年8月,金法郎案结束。华盛顿会议所签署的关税条约由各国政府批准,10月25日,北京政府(段祺瑞政府)所召集的北京关税特别会议在北京召…  相似文献   

2.
关税会议对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问题的讨论以及它所通过的关税自主案,既是当时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评价关税会议的要点。关税自主案既非有效条约亦非国际协定,并不具有约束各方的国际法效力,不能对其评价过高。从其形成过程来看,关税自主案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围绕关税会议而形成的关税自主运动高潮及其本身所体现出的自主趋向,方为认识和评价关税会议的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3.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关税自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主权丧失殆尽,帝国主义列强横暴纵恣地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得中国百业凋蔽,民不聊生。从此,废除协定关税便成为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心声。经过数十年的斗争,国民政府顺从民愿,于1928年宣布实行“关税自主”,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历史研究》2007,(5):119-133
关税会议是北洋政府争取中国关税自主的一次艰难外交努力。北洋外交家利用社会主流舆论的支持,成功地将关税自主列为会议议题,并通过论证裁厘的可行性,说服与会代表通过了未被华盛顿会议列为讨论范围的关税自主议案;在附加税加征问题上,会议突破华府条约二五征税的税率规定,在实现关税自主之前的过渡时期为中国争取到了实际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定的外交目标。  相似文献   

5.
1929年中国国定税则性质之数量分析王良行一、前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①,进入关税史上的“片面协定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关税自主运动亦随之兴起②。经过十余年的奋斗③,国民政府于1928年12月7...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实现关税自主”与“收回治外法权”为目标的日本修改条约交涉的经验,经由当时驻日的晚清第一任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介绍到中国及当时中国的藩属国朝鲜,成为剖析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朝鲜开港并与西方各国订立条约的重要参照系。虽然何如璋最终没能促成清政府像日本一样着手进行改约交涉,但是,他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问题明确定位在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两大关键性条款,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何如璋以日本改约交涉为模式的订约策略,对于当时朝鲜与日本的关税交涉以及《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订立,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郑率 《史学集刊》2006,1(6):22-26
关税与厘金的复杂关系是近代中外经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晚清到民国,一直是外交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厘金产生之后,就与海关的子口税产生矛盾,从而产生了漫长的裁厘加税谈判。随着关税地位的上升,中国方面要求关税自主的呼声日渐高涨,于是裁厘加税又转变成列强要求裁撤厘金和中国要求关税自主之间的较量。最后的结果是协定关税和厘金同时废除。从近代关税和厘金的纠葛来看,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和列强为本国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较量,也暗含了中国政府加强自身统治力量与列强控制中国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全称“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后简称“协定”),是指1947年10月30日由美英法等23个国家签署的有关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国际性法规,194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它是目前管理国际贸易活动的最高法律准则,对于成员国的对外贸易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本文拟就“协定”的产生,它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与中国的关系等作一简要介绍。 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 “协定”是在国际经济体系因新旧交替而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产生的。自产业革命以后,英镑首先变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把自由贸易原则变成国际贸易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9.
1918年5月,日本政府胁迫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诱使中国政府追随日本、美国出兵西伯利亚,参加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虽然中国出兵本身是象征性的,但它对研究远东国际关系出现新格局以后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仍然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雅尔塔会议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雅尔塔协定,自然也是史家品评的对象。就笔者所见,对该协定的评论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美苏交易论”,即美苏签订雅尔塔协定是背着中国进行的一笔秘密交易,是有损于中国主权的行为,近年来不少中国学者持这种观点.二是“交易合法论”,这是为雅尔塔协定辩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1922年2月6日,中、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签订《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规定经关税特别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可加征2.5%的进口附加税,亦即二·五附加税。1925年10月关税特别会议召开之际,日本制定了阻止、拖延中国开征附加税之政策。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对协定关税体制的冲击,还是英、美等国出于对华政策的长远考虑先后在附加税问题上转变立场,都不能令日本的既定政策有丝毫松动。日本政府利用各国之间的互相牵制,以及中国内部政治分裂的局面,屡次成功阻止有关各国正式承认二·五附加税生效。  相似文献   

12.
“关税特别会议”中有关附加税及税率问题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若怡 《民国档案》2005,(4):126-132
1925年10月26日召开的关税特别会议,就结果而言,一如之前历次商约、税则修改的谈判,成以失败告终;但就过程而论,却可视为近代中国在争取关税自主努力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与会代表的努力和收回主权意识的觉醒下,为日后实行关税自主及开征二五附加税,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税费问题与战后海关税则谈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7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广州口岸关税征收中的税费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外争端,一直贯穿于以中英贸易为主体的中西贸易史中。在税费征取过程中形成的地方关税利益集团,滥用职权,中饱私囊,这不仅引起以英商为主的西方商人的长期抗争,也损及清政府的财政利益。鸦片战后清政府逐步接受英方协定关税的要求,以确保关税“有盈无绌”。战后《海关税则》的订立,实际上是战前中外粤海关税费问题争端长期持续和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26年10月26日,在当时的段祺瑞执政府的提议与主持下,中国与英、美、法、日等国的代表共同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关税特别会议。段政府意图通过这次会议,收回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提高税率。但在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国内各种因素的牵制下,关税特别会议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一次完全失败的会议。本文力图通过考察关税特别会议召开前后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探讨关税特别会议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出现于中国近代关税史中的“关余”这一概念,其产生的具体时间究竟为何时,目前在关税史研究中还是众说纷纭。一般都认为它产生于鸦片战争后,当关税用来作为外债的担保时;也有一些人认为它是指一般的关税交出剩余。其实弄清“关余”产生的时间,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它关系到对“关余”性质问题的认识与否。因此,我们不能把出现于中国近代关税史上这个特殊产物的概念简单化了。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关税制度完全半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具体说就是“关余”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关税制度完全半殖民地化。至于“关余”究竟产生于何…  相似文献   

16.
关税自主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在财政事务中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扩大税源,增加收入,解决内战急需的军事费用和其他庞大开支。我国学术界关于南京政府所谓“关税自主”只不过是欺骗宣传的看法,有悖于历史的真实,因此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中华民国成立起.到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的出现为止.中国的政权.一般来说,是在“北洋军阀”的支配下。北洋军阀直接势力范围.最初为北方各省及长江流域一些省份,随后才向南方发展。1913年.北洋军阀势力趁“二次革命”失败之机侵入福建.继而将其纳入统治范围。从这时起至1934年2月陈仪就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约20年间.福建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各派系之间争斗剧烈.社会动荡不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借辛亥革命党人之声势,逼迫清宣统帝退位,3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其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那时,军阀割据,群魔乱舞,弄得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提起北洋军阀,人们首先想到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崛起就肇始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袁世凯实为曹操、董卓式的枭雄人物,富有政治头脑,在小站练兵时,他网罗了一批喽哕。后因缘时会,这些人大都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呼风唤雨的人物。当时,其麾下有三大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世称“北洋三杰”,后亦称“王龙”、“段虎”、“冯狗”。民国后,“段虎”、“冯狗”均先后贵为国家元首,而“王龙”比他们稍逊,仅官至国务总理。然而论及品第之高下,王士珍则不在二人之下,其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现,似龙见首不见尾,“龙”之称谓,绝非虚誉。  相似文献   

20.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实际上进人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到1928年北伐胜利,统治中国16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宣布“完成统一”,全国范围内的军阀统治才告结束。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四川的情况又较为特殊。辛亥革命后,四川很快便也陷入到军阀混战的局面,并最终在1918年形成了“防区制”统治格局。所谓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