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亮 《黑龙江史志》2013,(10):59-63
孤立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在美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30年代,和平主义催化下的孤立主义甚嚣尘上,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思潮。随着无线电广播技术的产生发展,战地报道和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借助广播广泛传播,美国民众反战情绪减缓,孤立主义思潮逐渐瓦解。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员,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最终破产。  相似文献   

2.
夏亚峰  栗广 《史学集刊》2015,(2):96-114
美国外交史是美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0年代,美国外交史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占有显著地位。美国外交史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的衰落之后,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转变。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外交史研究最近30年来的进展,并对其主要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主要作者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国内学者和读者更详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3.
20世界30年代前后,围绕日本侵华战争,门户开放和东亚新秩序这些问题,美日两国展开了长期的外交干涉。虽然日本的不断侵略威胁到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但美国仍然极力避免卷入战争。其原因是受国内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的反战倾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美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美国对日奉行孤立主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民反战的和平愿望,但实际效果却是助长了法西斯的卿略野心。最终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宣战,孤立主义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从本质上说,美国在围绕太平洋远东地区争霸的斗争中,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和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只能以武力解决。  相似文献   

4.
蒋晋光 《沧桑》2008,(4):41-42
美国孤立主义原本是基于保持美国不受战争威胁和维护美国周边和平的考虑而逐渐形成的,而实际上美西战争和二战时美国的参与却都与孤立主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前者是孤立主义正向引发,后者是孤立主义反向推动。因此,所谓美国孤立主义政策,也不过是包括战争手段在内的、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四、五期连载了邓蜀生的《罗斯福与美国孤立主义的斗争》。 孤立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是一股顽强的传统势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分析了美国孤立主义所以能形成为一股强大势力,支配美国对外政策和经济政治生活达一百五十年之久的国际的、国内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文章指出,孤立主义的实质是:隔着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学科文化的角度把握近几十年来美国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演进和转型的总体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近期"新冷战史"的学术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性。在冷战前期进入高峰期的外交史具有单一、封闭、板结的总体特性,这种状况在1980年代以后持续推进的具有"学术运动"风貌的学科批判和反思中被打破,导致以认识论多元主义、跨学科和研究空间扩展为方向的学科整体转型,促生了新的、更趋近美国历史学整体趋势的研究格局和学科文化。"新冷战史"的基本特性是对常规外交史的超越和扩张的冷战观,它的存在和演进以多元主义的新学科文化为基本智识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新外交史学①是针对传统外交史学而言的,在美国学术界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标志是美国外交史学界对传统外交史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诸如迈克尔·亨特、入江昭、迈克尔·霍根、托马斯·帕特森、罗伯特·麦克马洪和埃米莉·罗森堡等美国外交史学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呼吁采取新的研究视角或方法,走出传统外交史学的危机。经过一大批美国外交史学家的努力,新外交  相似文献   

8.
姚念达 《世界历史》2023,(3):122-136+175
进入21世纪,在国际环境政治和历史学新潮流的影响下,美国外交史学者将环境维度引入研究中,开辟了美国外交史学的环境路径。环境路径不仅探讨了环境外交与国际环境合作等新题材,扩大了外交史的研究领域,而且提供了审视外交史经典问题的新视角,完善了传统研究的解释框架。此外,环境路径促进了外交史与其他历史学分支学科的融合,淡化了学科界限,提升了外交史学的影响力。然而,目前环境路径的发展尚不充分,研究领域还存在诸多空白,对于不同时段的研究也不平衡,学者对材料的选取还存在偏狭之处。今后美国外交史学环境路径的发展应着力于发掘新材料,扩展研究题材和方法,深入分析环境因素与国际冲突的产生和解决、外交议题的创制和变化、国际格局的变迁、国际体系的演变等外交问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后现代思潮中,对美国外交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从解构主义层面看,学者们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关注"认同政治"主题,深化了对美国外交之国内文化因素的研究。在后殖民理论层面,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印度学者提出的"庶民研究"方法的运用,刷新了关于美国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后现代理论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的运用有着学术上的积极意义,但少数后现代论者关于美国外交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激进主张,也引发人们对它的质疑和批评。事实证明,这些激进论者没有领会并贯彻后现代主义平等、宽容的人文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肖晞 《史学集刊》2000,(3):70-74
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一以贯之的全球性外交战略。目前美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而后是对外活动的基调;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交织,尽管孤立主义反映了一部分美国人的心理需求,但实用的国际主义在外交活动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北洋外交”研究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洋外交”指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时期 ( 1 91 2— 1 92 8)对外交涉的表现 ,① 属于近代中外关系史领域下 ,外交史中一个较短的时段 ,过去一直不受重视。“北洋外交”长期被忽视 ,既有中国外交史研究共同的问题 ,也有其特别的原因。台海两岸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 ,依据旅美历史学者唐德刚的说法 ,是民国史研究中与西方汉学界研究水平差距最大的领域 ,② 并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未曾成为真正的专业。这种说法或许过重 ,但是确实反映出外交史研究的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应是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 ,民族主义强烈 ,外交史与培养爱国精…  相似文献   

12.
房建国 《世界历史》2008,(3):116-125
从2001年至2006年,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底,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②;共有50多位博士研究生以美国外交史为研究方向写作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在各个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是对近20年来中外关系史研究作一个简单的回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研究。全文分四部分:一,中外关系史研究和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进展;二,有关文献、档案和回忆录;三,近年来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重点问题;四,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崇 《黑龙江史志》2013,(11):46+48
立国之初,孤立主义使美国远离欧洲大陆尔虞我诈的政治纷争和动荡不安的战祸,有效的维护了共和国的独立成果,成为美国在大国竞争中维护自我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门罗宣言中,孤立主义由维护共和国独立的"盾牌"转变成为争夺西半球霸权的工具,为美国在美洲大陆的扩张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5.
熊伟民 《史学月刊》2003,(12):67-72
20世纪30年代,在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反省和日益恶化的国际形势的影响下,美国社会出现了一股与孤立主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和平主义思潮。和平主义者主要由妇女、宗教界人士和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反对战争和军备,主张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在法西斯主义猖獗的时代背景下,和平主义者的理念及其实践显得与现实严重脱节,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东来 《世界历史》2002,(4):124-125
在国内世界史研究领域,美国历史研究相对较为发达。但即便如此,美国史研究本身也不平衡。政治史和外交史研究较多,经济史和社会史注意不够。而后面两个领域,恰恰是过去的20多年中,美国学术界迅速发展的领域。对国内学而言,  相似文献   

17.
一面历史的镜子──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李剑鸣王晓德博士的《梦想与现实──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一书是近年来国内美国外交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第一个令人折服的地方,是作者在资料方面所下的功夫。照常理,研究美国外交史...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于 50年代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而对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探讨还远远不够深入。美国学者对这一段外交史的研究带有较大的缺陷 ,其主流观点也经历了三次偏摆 ;相比之下中国学者的研究则相当滞后 ,零星的成果也是相当粗糙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大部分学者只关注这一时期的主要事态———越南战争 ,认为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承继了 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遗产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 ,决定 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外交档案———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美国外交文件集”于年前刚刚解密。本文试图依据已获得的这部分档案材料对 6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次综述性探索 ,以期抛砖引玉 ,引起同仁对这一主题的重视 ,并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近代史上,"孤立主义"是其对欧洲大陆长期奉行的一项外交政策。从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到一战前英法俄三国同盟建立之前,英国一直致力于运用"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来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状态,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推行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同时也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野蛮性与霸权性。本文着重就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出台、实施、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对当下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方面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末叶以来,美国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向所谓的“国际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本完成,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借助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化力量,大踏步地迈向国际政治竞技场,实现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领袖地位。然而,这种转变在国内外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最终把美国的世界领袖梦想化为烟云。不过,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利益已经使美国无可解脱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就美国外交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人厌恶卷入大洋之外政治事务的传统心态由此正发生着变化,这也预示着美国力图充任世界领袖的时代正在缓慢地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