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涂山窑是重庆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处地方民间窑址,分布范围广,窑场数量多,窑炉形制多样,文化遗存丰富。涂山窑可分为三期,反映了其创烧、兴盛、衰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涂山窑是重庆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处地方民间窑址,窑址分布范围广,窑场数量多,窑炉形制多样,文化遗存丰富。涂山窑的兴衰、区系类型的考察以及研究方向的探讨对涂山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古与文物》2008,(1):8-8
涂山窑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仿建窑系民间瓷窑。以黑釉瓷为主要产品,创烧于北宋末,南宋时极为兴盛,至元代渐趋衰亡。涂山窑系窑址在重庆境内广有分布,自20世纪30年代发现以来,重庆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涂山窑开展了大量工作,发现了以南岸黄桷垭窑址群为中心分布的巴南清溪、荣昌瓷窑里、合川炉堆子、涪陵蔺市等数处规模较大的涂山窑系窑场。  相似文献   

4.
涂山窑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仿建窑系民间瓷窑。以黑釉瓷为主要产品,创烧于北宋末,南宋时极为兴盛,至元代渐趋衰亡。涂山窑系窑址在重庆境内广有分布,自20世纪30年代发现以来,重庆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涂山窑开展了大量工作,发现了以南岸黄桷垭窑址群为中心分布的巴南清溪、荣昌瓷窑里、合川炉堆子、涪陵蔺市等数处规模较大的涂山窑系窑场。  相似文献   

5.
《四川文物》2007,(3):34-34
涂山窑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仿建窑系民间瓷窑。以黑釉瓷为主要产品,创烧于北宋末,南宋时极为兴盛,至元代渐趋衰亡。涂山窑系窑址在重庆境内广有分布,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重庆市文物工作者对涂山窑开展了大量工作,发现了以南岸黄桷垭窑址群为中心分布  相似文献   

6.
郑辉  张杰 《南方文物》2013,(1):92-102
迄今为止,福建地区先秦时期遗址中共发现了约90座窑炉(图一、附表一)。这些窑炉结构不同,形态各异,经历了从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先秦陶瓷窑业技术的重要资料。但由于这些窑炉资料散布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遗址中,加上早年的考古发掘技术和认识水平相对落后,不太注重窑炉遗迹,往往把它们当作灰坑、烧坑遗迹来处理,  相似文献   

7.
瓷碗铺瓷窑遗址位于达州市通川区,发掘发现窑炉6座,出土完好与残损瓷器、窑具等遗物200余件,其时代从南宋晚期一直延续到元初。就窑系而言,应是在自身基础之上,受到陕西、重庆、广元等多个地区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1997年3月,耀州窑博物馆在位于耀州窑遗址中心区的铜川市电瓷电机总厂内发掘清理出一座元代烧瓷窑炉.窑炉顶部坍塌,底部保存基本完好,为典型的北方半倒焰式馒头窑,窑炉平面呈马蹄形,由窑门,燃烧室,窑床,烟囱,风道五部分组成(图一)  相似文献   

9.
中南半岛北部疆域多与我国岭南等地区接壤,其矩形、卵形窑炉的发展在受到岭南地区龙窑较大影响的同时,当地陶工也根据该地区的环境条件改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窑炉。文章以窑炉结构的复杂程度为主要依据、陶瓷器物的制造以及烧成技术等为辅助条件,进而探讨中南半岛窑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著名的青瓷窑.它位于陕西铜川的黄堡镇.早在唐宋时期就享有盛名,特别是在北宋中期青瓷烧造技术达到顶峰,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备的生产序列.耀州窑遗址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现己发掘出唐宋时期的窑炉近百座.从这些科学发掘的资料我们可以窥视唐宋时期窑炉发展的序列及其相异之处.本文拟以耀州窑博物馆一号保护大厅唐宋窑炉,谈谈耀州窑唐宋时期窑炉的形制及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试论登封窑     
登封窑包括颍阳、君召、石道、大金店、白坪、徐庄、宣化、大冶等8个乡镇,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河南登封地区古代瓷窑址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年代、性质等较为清楚和一致,以“登封窑”的名称对登封地区的瓷窑址统一命名,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钧瓷系与禹州钧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研究中,“瓷系”的概念比“窑系”在某些时候显得更为合理.钧瓷系产生于北宋末年,并一直延续至清代,而禹州钧台、刘家门等钧瓷系窑址很可能就是北宋的汴京官窑所在.  相似文献   

13.
剔划花瓷器是当阳峪窑富有特色的品种,也是“磁州窑型”瓷器最精美的品种之一。当阳峪窑剔划花瓷器生产跨越宋、金两个时期,类型多样,工艺精美,尤以黑地剔划白花、三彩剔划花等制品最具特色;在同时期北方窑场中,当阳峪窑以及磁州窑可能是剔划花瓷器生产更为集中、装饰技法与装饰风格发展得更为全面和充分的窑场。本文在窑址调查的基础上,参照现台磁州窑发掘资料并结合传世器,对当阳峪窑剔划花瓷器的类型、工艺、时代以及与磁州窑同类制品的关系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辜家岭窑址群位于咸安区甘棠镇竹脑村四组,1999年考古工作对该窑址群中的一座“蚌壳形”窑进行了发掘,较完整揭示出窑址的结构特征,在窑内底部出土成品灰陶小板瓦,这为我们研究明代窑及建筑材料的烧制提供了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祁金刚 《江汉考古》2007,(2):65-71,99,F0003
本文全面概述了湖泗窑址发现及其分布范围。湖泗窑分烧造青白瓷和青瓷两种窑,本文介绍了这两种窑产品的种类、特点和烧造装饰技术,同时阐述了湖泗窑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繁昌窑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繁昌柯家冲窑为基点展开论述,揭示繁昌窑被发现、被认知的过程,阐述了繁昌窑与传世名画的关系,繁昌窑与周边同时期窑址烧造(青)白瓷的可比性,以及繁昌窑(青)白瓷发展的三大原因:市场需求、技术迁移、工艺先进。同时讨论了繁昌窑衰落的三大原因:瓷土品质粗劣、战争频繁带来经济滞后、防御水灾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杭州老虎洞窑址经数次发掘和多次学术会议论证及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目前多数观点认为老虎洞窑址早期遗存就是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然而,由于窑址早期地层未出土绝对纪年物,虽历经10多年的论证,修内司官窑的性质却仍未在学术界取得一致意见,原因在于核心论据仍需进行科学梳理和充分证明。本文分析、总结出三大核心论据,并对其作了初步的探讨,为研究此问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古瓷铭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古瓷铭文史上的一个特例--越窑单字款出现的社会意义却缺少探究。本文试从单字款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索单字款出现的原因。认为当时宽松的烧窑制度是单字款出现的前提条件,而窑业规模和窑工分工是单字款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浙江慈溪里杜湖的十五处越窑窑址作了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调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青瓷中心产区早期龙窑及其产品遵循的是一种经济型原则。本文通过解析龙窑的各个结构,认为在长达1500年以上烧制原始瓷的实践中,窑工对于龙窑技术的认识和改革是逐步的,其动因在于提高产量而非质量,节约成本并追求利润最大化。从宏观上看由于不停地改革窑炉及其相关技术,使得龙窑技术越来越趋向成熟。龙窑的渐趋成熟,在烧制原始瓷及其向早期越窑青瓷发展的这些过程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