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认为近代福州商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或1906年,但笔者在梳理相关史料时发现,事实上福州商会在1904年5月即已成立,并参与了1905年全国抵制美货运动。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侨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爱国运动中,美国华侨无论是对它的发动,还是对它的持续都起了十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但学术界对此少有论及,本文欲就此作些探讨。一 抵制美货运动的由来对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起?..  相似文献   

3.
邓绍根 《福建史志》2000,(3):37-38,42
1905年爆发的抵制美货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全国性爱国运动。它表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正在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场抵制美货运动,不仅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当时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收回利权运动;而且运动中首倡的抵制外货的斗争方式几乎为以后历次反帝爱国运动所沿用。因此,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曾铸就是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试论美国对中国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反应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文明、理性、和平抵制外货的方式反抗西方强权的活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①,对当时中美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对美国政府的反应则...  相似文献   

5.
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韩〕金希教20世纪初,以义和团运动与抵制美货运动为代表的清末民众运动,反映了中国政治格局的一些显著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众社会和民众民族主义,是民众的反抗扼制了列强的殖民化过程。一近代民众社会...  相似文献   

6.
朱英 《安徽史学》2021,(2):5-17
抵制美货运动并非上海商务总会发起,而是爱国商人的自发行动.商界发起抵货之后,学界率先积极响应,二者互相联络,共同行动,改变了以往的隔绝态势,促使这场运动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与空前规模.但在抵制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商学两界也存在差异,尤其对商界疏通美货的做法,学界坚决表示反对,又使商学两界出现分歧,进而产生分裂,成为抵货运动难以持久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蔡晓荣 《历史研究》2019,(1):86-104
1909—1913年间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受理的中美商民混合讼案,其纠纷虽仍以商事交易为主,但亦出现土地房产、牌号版权、抵押担保、票据、房屋建造承揽、人格权等新的纠纷样态。围绕相关诉讼在美领事署与会审公廨之间展开的交涉,又折射出美国会审官把控会审公廨涉美诉讼的诸多细节。同时,在诉讼和纠纷的解决过程中,部分中美涉讼当事人和外籍律师,亦恃"交涉"为奥援,力谋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清末民初会审公廨处理华洋讼案具有"名诉讼实交涉"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论文简述了冯夏威自杀殉国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联系及其民族英雄形象塑造的过程和重要意义。1905年华侨冯夏威为抗议美国排华政策,在上海美国领事馆门口服毒自尽,奏响了抵制美货运动的序曲,并以民族英雄的形象贯穿运动始终。冯夏威的民族英雄形象是个体自塑与社会他塑的复合体。自杀殉国与遗书自述,完成了个体自塑的描摹;各方悼念与报道宣传,实现了社会他塑的目标。其自杀动机与反美抵制行为,契合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潮流与认同需求,个人意志表达呈现出社会化、国家化、民族化的趋向。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急进发展,不仅为社会他塑提供了空间与动源,而且也认可了个体自塑的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澳洲华人与1905年抗美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抵制外货运动是 190 5年展开的反美爱国运动 ,是年 5月 10日上海商务总会领导人召开会议 ,首先发难 ,抗议美国的排华法令和禁工条约 ,并呼吁中国各地商人支持和响应抵制美货。其他身份的中国人 ,如知识分子和各阶层的民众也积极参与抗议美国的排华运动。反美活动像野火燃烧 ,蔓延至中国各地 ,历时年余。至今研究此历史事件的论著 ,多集中探讨抵制美货运动在中国的发展。1事实上 ,许多海外华人社区也积极响应 ,其中包括英属马来亚和新加坡两地的华人。2甚至比马来亚和新加坡更遥远的澳洲 ,当地的华人也从 190 …  相似文献   

10.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新视角--近代商人人格特点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时期,近代商人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表现出独立性、公利性、理性和进取性,但又因受自身和时代的局限,表现出妥协性、依附性和逆向退化性的特征。在这场几乎全民参与的运动中,商人资产阶级的群体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张扬。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爱国这条路上有怎样的不同表现4月9日,在数十家海内外网站论坛上,网民开始发起抵制法货的运动。4月11日,网友发表了一篇《动员令——5月1日北京地区抵制家乐福一天》的帖子,这个帖子预示着从原来的抵制法国货转向抵制在中国常见的家乐福。抵制家乐福运动开始在中国上演并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12.
长沙抢米风潮中的官、绅、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杨鹏程 《近代史研究》2002,4(3):100-120
加世纪初年湖南连年灾歉,民鲜盖藏,社会个体脆弱的御灾甲壳被彻底摧毁,官方独自承担了解决粮荒这一生死攸关的社会问题的责任。然而由于财政拮据、官吏贪劣、绅士抵制及“代邻省受祸”等原因,其社会调控方案宣告失败;绅士平日借官势以欺民,在官绅发生利害冲突时剐恃民以拒官,致使官方临变易帅,阵脚大乱;饥民指靠官府解决生存问题无望铤而走险,少数不良分子在劣绅的怂恿操纵下趁火打劫,扩大事态,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社会冲突,落得个官、绅、民三输的局面,给本已满目疮痰的湖南经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3.
在商会与政府的交涉之中,税收向来为重要议题,商会的抗税与减税行动在研究中也广受关注。本文讨论的不是商会如何抗税,而是其在沦陷区的税收体系中处于何种角色。在天津沦陷后,日本占领当局及地方维持机构仍然看重商会的组织力,并企图强化之为经济控制及殖民统治服务。在税收层面,天津承继战前税制以为财政之税源根基。在战时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征稽过程中,商会在反复呈请减税、维护集体协商权、参与营业税代征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显示在商会经过改组而为亲日商人掌控的情况下,商会之自治性及权威性大为削弱,但受商人利益及会员民意之驱动,仍尝试在协征过程中寻求减负时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抵制美货运动展示了与传统排外主义迥然不同的对外方式和理念 ,包括人民主权思想和全民国家观念的兴起、新式社团和报刊等现代传媒的运用、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成长和现代舆论的崛起 ,以及文明理性的对外精神 ,因而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以近代民族主义为动员方式反抗西方列强的运动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旧中国,根据工商业者的职业特点和反对外国侵略形势的需要,抵制洋货与提倡国货是汉口工商业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济侵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商人不仅受到廉价洋货的排挤,遇到享有特权的洋行的不公平竞争,还在银行信贷、海关验货纳税、机器进口、货物外运等方面受到外国银行、外籍税务司管理下的海关、外国轮船公司以及国外厂家的歧视、刁难.加上本国反动政府的压榨,中国工商业的生存环境可谓险恶之极.因此,中国工商业者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和行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为反对美国迫害华工,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美货运动.这个运动开创了以抵制洋货作为反对侵略、维护国权斗争形式的先例.19世纪4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介绍了近代荷印中华商会概况,并以中华商会为考察对象,梳理分析了抗日战争爆发前后荷印中华商会“抵制日货”运动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荷印中华商会于20世纪初期抵制日货的态度时而温和,时而激烈,且不同地区的态度并非完全一致,全面抗战爆发后,则形成抵制日货跨行业、跨区域、跨群体的整体形态。荷印中华商会抵制日货是华侨民族主义精神觉醒使然,受中国和南洋抵制日货运动整体态势的影响,更与荷印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亦有华侨自身的商业特点,展现了近代华侨民族主义的多重面向。  相似文献   

17.
羊草官甸起源于顺治、康熙年间,长期界址不明,旗民多有争讼。乾隆初年,清廷试图厘清界址未果。东北地方旗民分治、内(务府)外(八旗)有别的行政管理体制削弱了政府对该项土地的控制,又兼庄头普遍私垦,羊草官甸失迷情况严重。嘉庆年间,人地矛盾加深而致土地争控案频发,财政紧张使得政府急欲拓宽税源。在清廷与地方机构的合力下,完成了对羊草官甸的查丈、造册、征租。政府通过重构羊草官甸体系,对已垦熟地按则征租,对未垦荒地仍征差徭,将地利收归己有。  相似文献   

18.
爱国运动中的“合理”私利:1905年抵货运动夭折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悲壮的爱国运动中,满怀正义感的参加者是不会奢谈利益的。历史学家于是也大多缄口。本文以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为例,指出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考虑时时在起作用。作者依据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MancurOlson)等有关集体行动的理论,指出运动无法持久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参加者无法“公平合理”地承担运动的代价,从而“迫使一小部分人牺牲自己眼前的利益去承担全民族的久远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沪案交涉、五卅运动与一九二五年的执政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五卅事件之所以引发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与执政府的政治、外交策略运用密不可分。此前 ,执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而五卅事件的爆发让形势有了转机。执政府在沪案初期交涉中有意识地利用民众运动 ,迫使外人让步 ,并挟民意对抗强势军人 ,以便保持其地位。交涉移京后 ,则将重点转向单独对英策略的执行 ,以实力支持反英运动的展开。当列强在关税会议问题上做出让步后 ,执政府便开始对民众运动进行严厉的抑止。五卅运动实际上成了执政府运用的一种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20.
姚勇 《民国档案》2007,(3):40-46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对中国购存德国货物内运加以限制,国民政府外交部召集有关机构举行会议,会商德货假道越南内运办法,并向英、法政府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