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李凭 《史学月刊》2007,(7):7-10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作为晚清历史上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在经过六十余年的学术积累之后,国内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学术高度。作为政治事件史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大体在20世纪90年代初臻于成熟,进入守望阶段。尽管90年代之后国内出现的三个研究转向——社会史和现代化史研究、"后辛亥革命史"研究和强化对清朝政府的研究,对辛亥革命史研究做了有益的拓展,尽管学界在某些问题上继续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学术论著,但在事件史研究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超越90年代初所达到的研究水平。如何从政治事件史角度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突破既往研究形成的学术瓶颈,依然是21世纪国内辛亥革命史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德国史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有关德国史的研究更是成果叠出,呈现繁荣局面.美中不足的是,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德国政治史及通史层面,对包括德国经济和社会史在内的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如今,随着研究的深入,为了更清楚、准确地把握德国历史的发展轨迹,认识德国社会的全貌,德国史研究在内容上向经济和社会史领域拓展、重视专题研究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邢来顺同志新著<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下文简称邢著)一书即是适应这一需要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7.
因进步历史观的指导而推动史学研究臻于新境,这是学术演进的通则。20世纪新历史考证学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前一次是在"五四"前后,后一次是在1949年以后;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历史观的指导使考证学者的治史观念、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产生了重大变化而引起的。新中国成立初年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马列主义的热潮,一批原先在严密考证上训练有素、重视因果关系等治史观念的学者,接受了唯物史观指导,自觉地探求历史演进的本质性和规律性认识,遂将新历史考证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蒙文通、谭其骧、唐长孺、赵光贤等位学者,分别在通论性研究、民族史研究、历史地理学、断代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即为其中的出色代表。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又是科学的思想方法论,它与新历史考证学的方法互相贯通,而又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更深刻的洞察力。精熟典籍、考证严密的学者掌握了它,思想认识能力就能大大得到提升,在学术研究上跃进到新的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史学演进极其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高度珍视并予以大力发扬。  相似文献   

8.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A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国家建设以及维持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制度史一直是历史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制度史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展,路径进一步丰富,旨归进一步明确。学者们从关注制度本身到探索制度的具体实践形态以及在此过程中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更为深刻真实地展现了制度演变与实践的逻辑理路,使制度史研究呈现出更为丰富、立体与动态的面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西方20世纪文艺复兴史研究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做了系统的述评。三大研究热点分别是:以社会生活为焦点的文化史研究,以人神对话为线索的思想史研究和以风格为主题的文学艺术研究。本文力图勾勒出文艺复兴史研究领域不同学派和学者的历史研究理念、方法。笔者在阐述诸如家族史、新柏拉图主义、和谐与冲撞风格等学术问题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基本想法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宋代法律制度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上半叶成果不多,80年代以后才快速发展,在综合研究、立法研究、刑法研究、民事法研究、司法制度研究和法律献的整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宋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已经被揭示,宋代在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然而在学术规范方面还存在问题。目前,要花精力多搞些实证研究;要借鉴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充实和拓宽宋代法律制度的研究领域,注重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和法的动态及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古代,"三礼"学既有学术意义,又有治术意义。"三礼"学受到了历代统治者和学者的普遍重视,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基础伦理和制度资源的角色。在20世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之下,"三礼"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发挥了哪些文化功能?又是如何发挥其文化功能?此外,20世纪的学者在从事"三礼"研究时所持有的理论前提、研究视界和研究方法,又突显出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取向?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潘斌副教授新著《二十世纪中国三礼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正>学术史和大学史有紧密联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术史是以学术演进历程为研究对象的领域,而学术演进既体现在内在要素的发展上,又倚赖外在因素的支撑上,所以学术史就不单是研究学者精神层面的东西,同时也包括许多制度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因素。具体而言,学术史是要通过研究学者和学术著作、学术传承的状况以及学术制度、学术组织、学术投入等的演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总结学术发展趋势和研讨各类相关问题。相对来说,大学史的研究对象更为清晰明确,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8—10日,"德国史学术前沿与中国德国史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协办。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杂志和出版单位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会议,共提交41篇论文。学者们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研究""中世纪德国史研究""史学理论及德国经济研究""德国政治及外交关系研究""德国文化及其他"五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广泛触及德国史研究前沿领域,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正2019—2020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锐意创新,在政治、民族、制度、社会阶层、宗教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2019—2020年魏晋南北朝史学术会议体现了学界对制度史和地域史的关注。以中古制度和国家为讨论对象,如"中国中古制度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9年);以北朝史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任东来 《史学月刊》2005,(8):99-106
杨生茂教授是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不论是作为学术的组织者,还是史学教育家,不论是作为微观的研究者,还是宏观的思考者,杨生茂教授的学术工作都促进了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建设,增进了中国人对美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他所提出的问题,他所研究的课题,他所尝试过的方法,他所追求的理想以及他所投身的事业,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这一学科的后来人,并转化为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政治史研究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样宋代政治史在宋史研究中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科学理论的推衍和发展,史学研究的热点渐转至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政治史研究遭受冷遇。但就历史发展的实际而言,政治史仍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2001年,海内外宋史研究者汇聚浙江杭州,召开了"近百年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其中多篇论文涉及政治史议题。2003年,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在《浙江学刊》第3期上发表了《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一  相似文献   

17.
重要概念构成了人们感知、理解、阐释历史和现实的方式。对于构建学术体系而言,重要概念不仅是内容,也是工具。本期笔谈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重要概念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遏制"概念如何影响了冷战史研究范式?"概念史"将会给国际关系史研究带来哪些借鉴?"羁縻"概念的内涵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实践的宏观演进脉络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天下体系"理论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内涵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探究重要概念与学术体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有助于避免对非西方和西方重要概念的误解甚至以讹传讹的现象,有益于从中国视角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8.
2014年5月24—25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中古中国的政治与制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紫玉饭店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台湾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金泽大学等高校及科研单位的40余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北大罗新、陆扬教授,中国社科院陈勇研究员、首师大蔡万进教授也先后莅临会场。开幕致辞环节,首师大历史学院院长郝春文教授回顾了首师大历史学院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中古政治、制度研究提出殷切期望。其后,北大历史系阎步克教授强调了制度史观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灾害史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在学科界定和理论探索、研究方法创新突破、资料积累、多学科交融的综合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也有需要反思的一系列问题。初步梳理,这4个问题或许与当前灾害史研究动态相关:1.过去所做的工作并取得了哪些共性认识?2.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3.哪些方面属于填漏补缺?4.我们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一、灾害史研究的共识性问题。过去2000年内,见之于正史《五行志》以及方  相似文献   

20.
学术社会史根源于中国文化精神和推进学术史研究的内在需要,旨在超越学科畛域,从社会史视角研究学术的衍生、传播和兴替。学术社会史采用实证方法,多维度地研究学术与社会之间的互缘、互动,重视学术史的民间脉络和变易性,将研究重心从学术的思想史、观念史转向社会史。研究学术衍生的家族环境,学者的交游、结社,尤其是学者的情感及心态史,仍然是学术社会史的重要实践路径。学术社会史显示了方法论自觉,裨益于拓展、深化学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