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4,(27):84-89
他解说世界杯荷兰对阿根廷的半决赛,130分钟的比赛中,用两三分钟谈论“足球人口”、“中国足球”,看官评论其“跑题”。也有好多人不喜欢他解说比赛时偶尔抖落的小机灵或者干脆不相信他阅读比赛的能力:“瞎比喻”,“比赛到目前为止所有有威胁的进攻都是刘建宏发起的。”“刘建宏”是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个符号。在民意的口水里,这个符号仿佛需要分担中国足球和央视的双重破败  相似文献   

2.
小李要移民到美国,领导问他:“你对你的工资不满意吗?” 小李说:“满意。” “对你的住房不满意?” “满意。” “那是上网环境不满意?” “也满意。” “对医疗,孩子上学不满意?” “都满意!”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是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亲冒矢石十余载,得天下于马上,备尝创业艰辛。正如他自己说的,因“其得之也难,故其忧之也深。”称帝后,他无日不考虑如何治好天下,传基业于万世。他时时和儒臣们一起研讨从夏商周直到宋元历代君主统治的得失,想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他常说:“论行事于目前,不若鉴之于往古”。“往古人君所为,善恶皆可以为龟鉴也。”  相似文献   

4.
周军 《江淮文史》2000,(1):84-92
我同左其煌相识几十年,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他给我的印象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可敬但觉得不很可亲。后来随着阶级斗争“天天讲”,自己对“政治”渐渐小有了解,才发现他有着许多难言的忧虑和苦痛,遂感到他是个既可敬也很可亲的人。  相似文献   

5.
回忆龚育之     
张化 《百年潮》2014,(6):22-27
龚育之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是国内外著名的党史大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许多人习惯地称他“老龚”,很少有人称“龚部长”、“龚主任”。我也和大家一样,对他不称头衔,而称“老龚”。如今,老龚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6.
就像“红学”在中国一样,莎士比亚学也是西方一个解不开的迷。这位伟大剧作家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可动摇的至高地位,影响无处不在,但他在世时却没有留下任何信件、日记、手稿,同时代人对其也廖无记载,人们从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真名还是化名,都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7.
方国瑜教授不仅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而且也被誉为“史家之典范,方志之楷模”。他从事地方志工作近8年,收集整理大量地方史料,主编和编纂多部地方志。地方志成果是他学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志的研究以及从事地方志工作,极大地推动其学术成果,而其他学术成果又成为对地方志的补充和延伸。他的一生对地方志作出重大贡献。他编纂地方志的经验和成果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借鉴,其座右铭“不淹没前人,要胜过前人”,更是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春秋末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姓孔的吗?不是,孔子是“子”姓,不过,这个“子”字与“孔子“的子不同。前者是姓,后者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孟子、荀子、韩非子的“子”也是一样。既然“孔子”的子是对这位古圣人的尊称,又说他“子”姓,那么,为什么不称他为“子子”,却称他为“孔子”呢?这个“孔”又是什么呢?原来,孔子的“孔”是氏。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族号。以姓为标志的家族,其子孙繁衍后,一族  相似文献   

9.
丁锐 《文史月刊》2011,(2):34-34
在当代某些官员眼里.北宋宰相王安石绝对是个“另类”,他不仅家中红旗不倒,外面也从未彩旗飘飘。他的夫人亲自张罗,为他纳了位美貌小妾,王安石却毫不领情,当他了解到这位小妾是因元配丈夫罹祸而不得不卖身还债时,大发恻隐之心,不仅将这女子原封不动送回去,而且连90万钱的巨额“彩礼”也不要了。隔着近千年的光阴.我们仿佛看见王安石很酷地对女子说:“钱和你,对我都不重要!”  相似文献   

10.
卡扎菲无疑是近段时间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有人怒斥他是“狂人”、“疯子”与“暴君”;也有人赞誉他为“英雄”、“勇士”、“阿拉伯雄狮”及“人民的领袖”。对此,我们不妄加评论。  相似文献   

11.
许礼平 《纵横》2014,(11):53-55
潘公实在太低调了,完全隐身于一般人视线之外。总觉他是汉朝的“大树将军”冯异,能“独立大树,不夸己绩”,即使是稔熟的朋友,对他昔日的惊天之作也是知之甚少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海派”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原为“海派”开创者的赵之谦属不属该派却成了问题。有人认为,赵之谦不是寓沪画家,极少到过上海,与“海派”名家直接交往也不多,其画风主要融入书法、篆刻之法,与典型“海派”画家的师承、画风、格调亦大相径庭。因此,他不属“海派”,而是另创了“金石派”。本文从“海派”属于地域文化类型的流派概念出发,对上述三方面疑点进行论析,最终认为赵之谦还应属于“海派”,只是他为“派中之派”的“金石派”之代表画家。  相似文献   

13.
曾坤 《古今谈》2009,(3):85-88
二十一、真假“赌王” 在当今世界华人圈子里,何鸿桑几乎就是澳门赌场的代名词。很多人、特别是内地人虽叫不出他的名字,但一提“澳门赌王”,即使不说其名也知其人。可几年前,当笔者头一次与何鸿桑面对面交谈时,他即申辩:“‘赌王’的称谓根本不适合我,因为我从来不赌钱,这只是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强加给我的。”  相似文献   

14.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俗语流传已久,它包含着外省人对湖北人的善意,亦有些无可奈何的嘲讽。但湖北人绝对不认为“九头鸟”是恶名丑号,你称他为“九头鸟”,他坦然受之,并有几分自得。“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大有楚君“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遗风。在湖北人心目中“九头鸟”是刚强、机智的性格化身。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     
严谨 《南京史志》2014,(5):19-19
我认识他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我和他展开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争。他生气的时候总是用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眼神审视我;他最生气的时候会用最无奈也是最可靠的方法——“罚跪”让我三思: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跪过三次,比起弟弟小错大错不断跪过的次数,我真是庆幸自己犯过的错可谓屈指可数:然而每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数学在重要的考试中挂彩了。  相似文献   

16.
杏子树下     
从前有个老阿妈,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日子不算富裕,却也勉强过得下去。只是儿子阿星很懒,一天只知道睡觉,从来不做一点活,是个名符其实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阿妈天天出去做活,回家来还要做饭给他吃。阿星一点也不体贴阿妈,洗脸都要阿妈帮他洗,要是阿妈忙不过来,他可以三天、五天不洗脸。他记得大人对娃娃说的:“小猫三天不洗脸。顿顿得肉吃”的话,他对阿妈说:“我十天不洗脸,得两顿肉吃就行了。”可是,尽管阿星经常不洗脸,也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得吃上几  相似文献   

17.
友苏 《炎黄春秋》2003,(6):45-47
静静的时候,我在想着:许多人说,我在父亲病危、去世以及办理后事的过程当中最为冷静。我没流泪,我毫不分心地去做那些应该着手做的事情;我没有茶饭不思难以入眠,也没有让他在我的梦中出现;得空闲也没有去想想他。是一副没情感的心肠吗?不,不是的,我只是有种感觉,一旦我去想他、念他,我会伤心的。“爸……爸!”……“爸!”……“老爸!”50多年里我们这样对他称呼过来。不过,真觉得叫“老爸”更为亲切。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不知道了。然而,打从2003年1月22日凌晨,他因为脑内大量出血昏迷过去后,我们叫着“老爸!”也不知道他还听得到不;在2…  相似文献   

18.
杨飞 《湖南文史》2014,(1):30-31
生活中的罗荣桓性格内向,爱读书、喜书法,不抽烟,也不喝酒,不题词,不爱照相,生活严谨,宽厚待人,他教育孩子讲得最多的话是“不能忘本”。其长子罗东进曾回忆说,  相似文献   

19.
浅论吕思勉的史学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周 《沧桑》2009,(1):14-15,18
一般认为,史学具有认识、殷鉴、经世、教化等功能,吕思勉基本认同这些功能,而且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历史的认识功能毋庸置疑;他对旧史记载的客观性甚至历史学科本身的精确性,却有着谨慎的乐观,他不一味“疑古”,也不一味“崇古”。吕思勉对史学经世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坚持学以致用,力戒为学术而学术,但他对史学功能的具体化、庸俗化是有微词的,曾说“学问只分求真”,“宜置致用于度外”。  相似文献   

20.
赖晨 《文史博览》2013,(2):70-70
左宗棠自从政以来,有个怪脾气,即从来不写推荐信。他曾经说:“如果是人才,我自然能用他,如果不是人才,推荐给别人就是给其带来祸害,我不做这样的事情。”故人知道他这个脾气,也不敢求他写推荐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