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远征军赴缅援英、抗击日军五十周年。我是远征军一名幸存的老兵,1942年在缅甸任史迪威的联络参谋和警卫队长,经历了1942年的缅甸保卫战。为使中国远征军十万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缅战史诗不致湮没,以慰忠魂,爰就记忆所及,追述点滴往事,聊资拾遗补缺。一中英联盟与远征军入缅的经过1941年底,侵泰日军正向泰缅边境推进,强敌压境,缅甸防务仍甚空虚,缅甸英军总司令马克里特和远东总司令布鲁克——波帕姆决定请中国派兵援缅,经伦敦首肯后,即由邓尼斯于10日晚向蒋介石提出,蒋欣然同意。于11日令陈纳德派空军志愿队第三队赴仰光参战,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边界局势是与所有邻国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程度的争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边界问题的解决,首先处理的是中缅和中印两个边界问题。两者历史起源相同,都是英国殖民侵略的遗留问题;问题属性相似,都有涉及相当面积的三段边界领土争端;且缅甸和印度都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首批正式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建交的国家,中、印、缅三国还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中缅边界争端以和平方  相似文献   

3.
援助缅甸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与驻缅英军组成中英联军共同防御滇缅路,由于英军“弃缅保印”战略失误和盟军内部不协调,被侵缅日军击溃,以惨败告终。中国远征军3个军10万人在撤退途中共有3万余人饿死病死在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侵占了东南亚广大地区。下一个目标,便是进攻缅甸,以截断我国当时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1月26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元月,根据协定,应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正式派遣军队入缅,协同英国作战。入缅部队定名为中国远征军。先列入缅的三个军,番号是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以后陆续增加到九个军。总兵力20余万人。太平洋战事爆发时,我在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作助理编辑。入缅部队第六军在昆明招揽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我八十七年人生火热的生涯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特别是二战时期中印缅战区昆明那一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6.
云南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云南省保山行署、云南大学和民革云南省委于6月10日至16日在保山—腾冲,举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日本的学者,当年中国援缅远征军的老战士和烈士后裔,和宣传、新闻...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为答谢缅甸访华团来华访问以及促进中缅邦交与战时合作,中缅文化协会、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等机构积极筹组中国访缅团,并促成该团于1941年8月28日至9月8日正式访缅。  相似文献   

8.
王文隆 《安徽史学》2022,(5):115-124
1942年第一次中国远征军的失败,不仅归因于盟军协调不佳与军事作战失利两端,更应注意作为战场之缅甸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采取的态度。战争并非交火之后才开始,从对垒之前便已有暗潮。缅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呼应日本、抵抗盟军,实源于193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对缅人的积极争取。由是,本文将以中、日、英、缅等多方资料,讨论中日双方争取英缅的成败及其影响。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失败,其远因在于战前重庆争取缅甸的成绩不及日本。  相似文献   

9.
吕德润 《炎黄春秋》2001,(1):50-52,14
“二战”期间,我作为重庆《大公报》特派记者,被派往缅甸战场,采访中美军队联合进行抗日斗争及开辟中印缅公路的新闻报道,前后将近两年。这期间,我有幸听到不少有关中美联合军队的最高司令官——美国史迪威将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不少杰出贡献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卓人政 《百年潮》2003,(9):21-27
新中国建立伊始,如何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周恩来总理在领导中缅边界谈判活动中,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在同意退出缅方特别坚持的“一九四一年线”的同时,向缅方提出一系列补偿条件,在双方的互谅合作中尽可能公平合理地解决了两国未定边界的划界问题。既坚持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又维护了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为随后开启的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一系列边界谈判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 本期卓人政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中缅边界谈判的过程,突显了新中国和平友好合作的外交形象,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 ,我怀着洗雪国耻 ,收复河山的壮志投笔从戎 ,所在部队是国民党第五军机械化骑兵团。 1 942年 ,为配合英、美盟国军队反击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进攻 ,国民党从各战区抽调部队组成了“中国第一路远征军” ,开赴缅甸作战。第五军机械化骑兵团被编入远征军 ,我也就参加了入缅作战的全过程。机械化骑兵团是中国当时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入缅作战虽然前后只有短促的几个月 ,却横跨了云贵高原 ,席卷了缅甸境内大部分辖区 ,纵横几千里 ,经历了大小上十次战斗。铁骑所至 ,无不披靡。入编作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件事 :一是中国军队的团结…  相似文献   

12.
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是英国在中国西南边疆进行殖民扩张的产物.中缅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在1961年全面解决了包括"麦克马洪线"问题在内的中缅边界问题.中缅成功解决"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经验,对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贾晓明 《纵横》2010,(4):45-48
2009年,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剧中的“团”和“团长”的原型成为了媒体热议的话题,包括戴安澜(入缅抗战时已经是师长)在内的很多入缅抗战将士皆被媒体依次推出,但最后也没有定论。一天,接到电话说:“团长”的儿子从美国来到北京。听到消息,我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办公室的张权同志及黄埔同学会的杜青同志一起前去拜访。  相似文献   

14.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传统中缅边界发生剧烈变迁,不到百年时间边界向中方境内大大内缩,原属中国的一些领土被划在了今国界外。本文从发生原因上探讨近代以来中缅边界变迁问题,这对于目前中缅的边界状况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新书微讯     
正《清代中缅关系》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全面论述清代中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缅甸华侨华人等问题,廓清清代中缅关系的历史框架与发展流变,并对清代中缅关系中的历史疑问进行探究。作者依据大量原始档案文献,讨论的乾隆后期与雍籍牙王朝的冷战、云南派往缅甸的代表团、中英围绕中缅关系其他问题的交涉、清代中缅两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清代缅甸的华侨华人等问题,都是学界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也是首次在国际战场上与英、美等大国协同作战。对于国民党军队这一抗日的重大军事行动,国外史学界很少提及,国内的研究也很不够。为此,本文愿就其中几个具体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国民党统帅部组建远征军赴缅抗战的决策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件大事。国民党统帅部组建远征军赴缅抗战这一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值得探讨和研究。把西南诸省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和依赖外力夺取抗战胜利.一直是国民党统帅部坚…  相似文献   

18.
中缅边境旅游首选瑞丽○于建明编者按: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出国旅游还是一件费钱费时的难事,但一旦您要是到云南的瑞丽走一趟,多少也能圆您的出国梦云南是中国唯一与缅甸接壤的省份。中缅国境线总长1997公里,云南省开展中缅边境旅游业务的先后有德宏、西双版纳、临...  相似文献   

19.
中尼边界是继中缅边界后通过外交谈判正式划定、勘定的第二条明晰的陆地边界线。通过谈判,中尼边界正式划定、勘定,包括双方争议较大的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也以中方大体平分、边界线划在蜂顶的建议方案为基础达成基本共识。中尼边界谈判与中缅边界谈判的成功,为新中国有计划、有步骤地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外交谈判、互谅互让和友好协商,全面彻底地和平解决与陆地邻国的边界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中国政府为响应盟国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略方针,同时也为保卫我国西南大后方,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挑选10万精锐组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浩浩荡荡进入缅甸后,为了抗击侵略者而英勇奋战,打出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救援战"等辉煌战果。然而,由于中英美三国之间本身的同盟并不牢固,加上英国殖民者担心中国染指其殖民地而消极作战,导致原本处于优势的盟军被日军各个击破,第一次入缅作战遭受缅北大溃败,数万中国军人长眠于异国他乡,而滇西重镇腾冲、龙陵、松山也被长驱直入的日军所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