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7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南段试通水。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工程正式通水后,将较大缓解北方缺水问题。在北方缺水地区翘首以待之时,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来水的水量和水质,我却以为除调水水量、水质外,应更深层考虑的是调水能不能实现南水北调规划时设定的目标,在增加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量的同时促进该地区限制超采地下水、节  相似文献   

2.
正南水北调工程管理机构的建立2002年12月,朱镕基总理宣布工程开工时,说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开工,而不是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开工,这样,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此后的所有项目都不再搞开工仪式了。这同时意味着历经50多年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论证阶段已经结束,经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进入设计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的源头,湖北淹没区一直备受世人瞩目。作为古代南北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湖北淹没区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为确实做好南水北调湖北淹没区文物保护工作,2005年至今,湖北省文物局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邀请全国近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与刘庄遗址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河南视察黄河时曾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五十多年前伟人的这句话,成为了中国最初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设想。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后,又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一项合理配置大江大河水资源,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惠民工程,是一项宏伟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初文物保护工作开始启动.经历了勘察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取得了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6.
叶知秋 《考古》2012,(6):74
《唐县南放水夏、周时期遗址发掘报告》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文物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7.
文耀 《考古》2012,(3):69
《内丘张夺发掘报告》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文物局联合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发行。该书为大16开精装本,正文共508页,约  相似文献   

8.
《华夏地理》2007,(3):17-17
自2007年1月,《华夏地理》杂志社网站以及时尚集团网站开辟了“杨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冬季考察”专题,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物数量、质量空前绝后,物保护任务艰巨,是物工作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华夏地理》2007,(5):138-155
冰花、冰脊、冰凌、冰塞等江河冰情将严重困扰西线调水。2007年1月24日,由杨勇带领的冬季考察队展开了破冰之旅,向你讲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冬日危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朱亮  贺辉  胡小宝 《华夏考古》2014,(1):16-23,102
2006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九里山乡山后村的山后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汉代墓葬7座,出土器物较少,均为陶器,墓葬年代为东汉早中期到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河南省全境。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是我国的文物大省,拥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10,(11):156-159
2007年1月,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抢救陛发掘保定段,考占专家确认了一片清代家族墓地,其中最为显赫的墓主人,当属被列入《满洲名臣传》的靳辅。南水北调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而靳辅正是清代最重要的冶水大臣,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要关注楚文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沸沸扬扬地进行,与此同时湖北、河南地区的考古工作者也马不停蹄地赶工,因为作为中线工程重点的丹江口水库坝顶加高工程(下),将会淹没大量的文化遗址。文物工作者必须在大量遗址被水淹没之前,完成对数百个遗址的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新发现及其所涉及的重要学术课题、考古立项与多学科综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本文为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学术收获纪要。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修条渠道就行,谈不上太多技术问题。不仅普通人有这种认识,就连业界中也有一些人持这样的看法。事实上,这么大一个工程,百亿方水穿山越岭千里大挪移,绝非如此简单。只有切切实实经历过、实践过,才能深切体会个中艰辛。担任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以后,我与大家一道为应对工程技术挑战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如今回想起来,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次壮举,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设计与施工的水平,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方面都将留下宝贵的财富".从文物保护角度看,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说:"文物发掘和保护的意义比工程本身还大[1]".而要做好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2],不断解放思想,只争朝夕,恪尽职守,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基尧 《百年潮》2012,(7):4-10
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举世瞩目。为使大家更多地了解这一超大型工程,我们特地采访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张基尧,请他纵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策经过。  相似文献   

19.
约在公元前11世纪末,楚国于丹阳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尽管存在不同的声音,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这座丹阳城极有可能就在今丹江口水为淹没区内。2005年10月,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有关古楚王国发祥地及楚文化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张基尧 《百年潮》2012,(9):4-12
水库移民历来都是困扰世界水利工程的共同难题,被形容为“天下第一难”。南水北调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涉及面积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作为特大型基础设施,整个工程占地规模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