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文化是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名文化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区域之内的历史地名来体现的。当我们提到北京及其郊区清代以前使用过的地名时,往往很自然地把它们归人“历史地名”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的变迁,民族的迁徙,古今语言的演化,人们对许多新疆地名的渊源和含义已经所知甚少,有些地名还成了争论的焦点。下面谈谈我对几个新疆地名的见解,谨供研究历史地理和方志学的同志参考。一、塔克拉玛干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大沙漠,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关于这个地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说,塔里木盆地的上古土著居民为吐火罗人,“塔克拉”为“吐火罗”的异译,该沙漠因当地的土著民族吐火罗人而得名;有人说,当地沙漠浩瀚无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人类难以在其中存活,要横越也非常困难,“塔克拉玛干”就是…  相似文献   

3.
北魏北疆几个历史地理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北疆的历史地理比较复杂。由于文献记载不详 ,加之过去又没有人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 ,因而往往存在着以讹传讹的情况。本文对北魏六镇设置的年代、六镇的方位、朔州设置的年代与所属郡县 ,中道与禾固阳道、征伐柔然的军事路线以及北魏北疆的一些地名进行了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纠正了前人著述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人类社会对地球上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一种语言文字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地名档案是地名的载体,是地名的支撑点和落脚点。长期历史发展变化,孕育了地名档案的社会性、地域性、指类型、继承性、保密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说所谓“土耳其斯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突厥的历史论证突厥只是中国的一个古代部族的名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突厥诸部向西迁徙,遍布于中亚西亚的广大地区。他们在不同的国度各有不同的名称,不再统一称为突厥,突厥成为一个语系的名称,在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突厥族。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过去误译为土耳其斯坦。由于突厥部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布的地区不同,因而突厥斯坦的地域范围也不一样。到公元11世纪以后,今中亚地区才可算是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一名是19世纪初期由俄国人杜撰的,从未被中国接受。1924年以后,苏联也不再使用突厥斯坦这个地名。有些人坚持使用东土耳其斯坦一名,是别有用心的,是为了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坚持使用东突厥斯坦一名的人还企图把新疆说成是突厥族一个民族的地方,这也是说不通的。本文以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事实论证了新疆属于新疆各民族,属于中国。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都是不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6.
谁家的夜郎     
贵州说:“夜郎就在贵州。”而湖南新晃则说:“历史上,我们这里是夜郎郡。”但是无论哪一方改名成功,另一方都没戏了。因为,国家政策不允许两地共用一个地名。  相似文献   

7.
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分为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寄意地名、历史地名、特殊地名等。河南现有县市地名121个。这121个地名中,大致有山水地名26个,方位地名13个,祈愿地名12个,历史地名50个,特殊地名20个。这一数据不仅充分说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主流,其他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补充,而且切实反映出河南地名形成和演变的悠久与复杂。  相似文献   

8.
研究商代人文环境的关键是地名,而一般地名的支点又是水名。水名所附着的山川自然景观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水名形成之后,将直接影响其流域的其他地名。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水名形音义的稳固性和继承性是其他普通地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地名首先要清理水名。 一、甲骨文水名的界定 1.把在卜辞中“涉某”的“某”认作是水名,其条件是:“某”一般从水符,并在卜辞中用作地名。 《说文》:“■,徒行厉水也。从■,从步。涉,篆文从水。”①段注:“涉,引申为凡渡水之称。”②涉在卜辞中的意义正是段氏所说的引…  相似文献   

9.
地名与河西的民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作为语言的活化石,是研究民族分布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历史上河西走廊为多民族、多部落分布之地域,民族变动极为频繁,不同民族都曾以自己的语言命名过地名。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有关地名的追索研究,初步探索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民族演替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张莹 《史学史研究》2024,(1):32-42+82
钱穆是民国时期研究古史地理成绩卓著的一位学者,在他长期的考地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探检古史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他把这一套理论、方法概括为“地名原始”“地名迁徙”“地名沿革”三原则、三通例,并自觉运用到古史地理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对于推动传统的舆地之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尤其是推动中国地名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受当时疑古思潮和中原文化中心说的影响,加之过分重视地名迁徙理论,泛用声训、训诂,缺乏对考古材料的关注,他治古史地理的一些结论不免会有诸多可商榷处。对钱穆治古史地理理论和方法得失的检讨和总结,既可加深对民国历史地理学的认识,也可为当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地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 《江淮文史》2003,(3):169-170
一些城市的历史街区在“旧城改造”中被荡涤一平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个地名。这地名有名无实,空泛无用,改掉便了。于是,许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从地图上抹去。我们对自己的“革命”总是这样干净彻底。有名无实的地名这样毫无意义吗?近日读了李辉和袁鹰二位先生由于襄阳与徽州易名而发表的真知灼见,更引起对地名本身的深思。首先,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果这地方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比如唐山与大地震的灾难,平型…  相似文献   

13.
在武汉的老地名中,华商街的故事颇有说道。这个地名可以把汉口历史上著名的实业界人士刘歆生等和首义将军团的诸多人物全部联结起来。华商街,也就是今天和江汉路垂直的江汉二路东段。华商街,顾名思义,就是华商集中的街道。要想知道华商街的得名,了解一段租界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重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见现象 ,历代曾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更改。以西晋太康元年、隋开皇十八年、唐天宝元年及民国三年的更名规模最为宏大 ,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县级及其以上重名问题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更改重复地名的原则与标准 ,经历了一个由加方位及对称字来修饰 ,至完全更改用字相同的重复地名 ,再至取消文相类及声相近的地名的演进过程。当今地名存在类似问题 ,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更改因字同、形似、音近而容易引起混淆的 50多组地名  相似文献   

15.
袁鹰 《江淮文史》2003,(3):166-168
青年学者李辉为某些不伦不类至少考虑欠周的改地名发出呼吁和建议,不止这一次。因为批评在理,得人心,所以能得到回应。湖北“荆沙”恢复荆州和沙市原名,便是一例。襄阳,同许多历史名城一样,早就载入史册,深入人心。我从少年时代读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就记住这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地名。40多年前编报纸副刊时,有一次接到一位老诗人来稿,附信上说他“于×月××日夜入襄阳”,本是一句极其普通的书信用语,但那个“入”字用在襄阳地名之前,便平添不少古意。仿佛见到荧荧灯火之中,一位远来的旅人提着简单行李进入古城,徘徊旧街上寻找住处。…  相似文献   

16.
包蒙杰 《神州》2012,(12):20-21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关系密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名保存了下来,但是更多的地名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中.建德市的地名,具有社会、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内涵,对建德地名文化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出建德地名文化潜在的价值,保护和传承建德目前趋于消失或已消失的地名,使独具特色的建德地名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围绕“郁林”古地名的由来,对历史上一些类书中有关记述进行比较深入剖析,并从历史发展、地理形势和民族语言诸方面加以论述,证明古地名“郁林”为壮族少数民族先民所命名的江河地名.  相似文献   

18.
岩画——最早的地名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时代的活化石。通过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活动的轨迹,破译大地沧桑的基因揭开某些人类之谜的钥匙。 阿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类的出现和生存由来已久。远古人类在这么广阔的地域活动,地名自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语言符号,地名是人类群体活动、经济开发和区域文化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广东地名层从语种上明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古越语地名层、地方方言地名层和全国通用语地名层。从时间上看,唐代以前,广东地名基本上属古越语时期,宋至明和清前期为南方方言地名时期,清末以来为北方书面语地名时期;从空间上看,广东地方方言地名层大抵在宋代已基本形成,清代最终形成粤方言、客家方言和福佬语地名文化景观三分广东的空间分布格局,粤方言地名层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及邻近地名,客家方言地名层位于北江和东江间的广大山区、丘陵地带,粤东韩江地区则多是福佬地名文化层;从形成原因分析,广东地名层主要归究于历史时期移民、区域人内口繁衍和土地大规模开发,加之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又为族群地名文化扩散提供了条件,而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健全,最终成为广东地名层语言文化景观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人类社会对地球上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一种语言文字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地名档案记载着约20万条地名信息,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