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记》考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记》考识王子今现在已知秦国官修史书,是所谓《秦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焚书,“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史记·六国年表》又写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  相似文献   

2.
以现实为视域,志怪、志人小说的文体演进可以概括为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唐传奇之所以能够实现文体独立与小说作者对于现实开掘与理解的深刻转变密不可分。志怪小说至唐传奇,描写的内容由想象为基础的幻想世界之朦胧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参照的虚构世界之清晰,描摹的对象由鬼神怪异为绝对主体间杂少量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历史人物演化为现实中奇人异士与人情化鬼神怪异并行,作者的创作原则由以幻为基础的"实录"转变为以幻为基础的寄实和以实为基础的虚构共存;志人小说至唐传奇,创作理念由重理轻情变为情理并重,人物塑造由一种人物特点的刻画变为多重品性的揭示。在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融合过程中,肃宗的"黜华用实"主张、中唐儒学的复兴与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为数众多的儒家人物中,颜回恐怕是最为现代人所不齿的一介腐儒。他给人的基本印象,大概除了一副穷酸相,就是愚不可及了。然而他的老师孔子却不这样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相似文献   

4.
群妖谱     
《中华遗产》2023,(6):8-13
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开山之作,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为唐僧师徒取经之路上遭遇的一众妖邪,赋予了浓墨重彩。降妖伏魔是修行,百鬼众魅皆历练。光怪陆离的群妖背后,是贯穿全书的“修心”主题。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关于《落头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头之谈》是芥川龙之介从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诸城某甲》中取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没有谈话的题材就不写作”的作家,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发现题材而是找出题材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两篇作品的比较研究,阐述芥川龙之介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分析他借用题材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6.
魏晋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作品数量剧增,品种多样,小说创作多以小说集为主,一般可分为志怪类、志人类、杂传类等。这些小说中出现了一些关于隐士、隐逸的故事题材,其中许多篇章想象奇妙、叙事生动,注重刻画隐士人物形象,设置故事情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文学发展与文化走向来看,魏晋小说中的隐逸题材,可谓是古典隐逸小说的萌芽,它不仅扩展了古代文学的内涵与形式,也对中国古代独特的隐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诗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其创作数量的巨大和创作队伍的庞大上,与其他学样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是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在故事中经常穿插诗作,其中不乏精彩动人之处。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第六章对小说中的诗就有很高的评价:“薛涣思(《河东记》的作)自己没有一首诗留传于世,  相似文献   

8.
"岂非天哉"的三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和 《史学集刊》2003,(2):100-101
汉高帝刘邦出身布衣,毫无凭籍,在秦末大起义中,竟然三年亡秦,五年灭楚,而得天下。《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评论他说:“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第3册,P760)早年读到这一段话,不觉得有何难解之处。“岂非天哉,岂非天哉!”就是司马迁歌颂汉高帝的话,是他把刘邦称为“大圣”的自然结果。刘邦既然是“大圣”,当然就必受天命;两个“岂非天哉”,自然是歌颂之辞。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是见到了《史记》文章所展现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其直接的层面。 稍后,在读《史记》的《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等篇时联想到了这一段话,心里就产生了问题。这里主要列举《高祖本纪》(个别地方据《项羽本纪》)中对刘邦的一些记载,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个“大圣”。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中,录有康有为撰《强学会叙》一文。该文劈头写道:“俄北瞰,英西睒,汝南瞬,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其中“法南瞬”的“瞬”字于理不通,乃“瞵”之误。 瞬者,眨眼。瞬息,须臾,一瞬间,一会儿,一眨眼,转瞬即逝,寓意时间之短促。瞵者,注视。眼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与花果山云台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但对其环境背景却是说得相当明确:“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见《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花果山上  相似文献   

11.
明清两代是江苏继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之后小说创作的又一个颠峰时期。就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而言,无论是作品的数量分布,还是在表现形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话奇谈怪成为晚明文人交游雅集的新风尚,王同轨的《耳谈》正是在这种风气大盛的背景下生成。王同轨通过与胡应麟、屠隆、江进之、李维桢、梅鼎祚、丘长孺、李维寅、顾朗哉、孙鹏初、朱汝修等活跃于文坛的文人名士交游雅集,激发了其小说创作的原动力,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各色素材,由此更赋予了小说文学与史学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田山花袋创作的《棉被》被誉为是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中所描写的“新女性”代表人物芳子,在受惠于消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男性排遣自身焦虑和不安的消费对象。“新女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权利,但从根本上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社会的束缚;“新女性”不过是男权社会新鲜而又时髦的玩偶而已: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曾自称丘八诗人。所谓丘八即源于“兵”字的分解。意思是兵的诗人。其含义既朴实无华,又有些雅意。在旧社会,由于冯玉祥同那些上层人物格格不入,官场上历来都把他当作怪人,李宗仁称他为“怪杰”,他的结盟兄弟张作霖甚至骂他是“人中妖孽”。然而普遍百姓对冯先生的“怪”真是既赞尝,又敬慕。这也许是爱憎观之不同所至。但冯玉祥的“怪”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一部思想艺术都具有独特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志怪传奇小说系统中的一部奇书。它用典雅博奥的文言文,谈狐说鬼、述怪志异,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在中国老百姓中产生了极其广泛、极其深远的影响。《聊斋志异》继承的志怪小说搜奇抉异的故事外壳,但又具有传统志怪小说所没有的重要特点。而蒲松龄却在广泛收集怪异传说的基础上"有意为文,非图纪事"["1]托街谈巷议,以自写其胸中磊块诙奇"[2],将一腔孤愤、平生感慨系之于花妖狐魅的形象结构中,使其作品无论寓意的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了文学史上同类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造像碑表现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题材的极为罕见。此碑选取了唐僧取经的民间神话传说作为雕刻题材,表现了明清时期民俗文化对佛教造像艺术的影响。碑中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四大菩萨及弥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同时出现,反映了明清时期佛教信仰的主流意识和佛教中国化与世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曲亭马琴基于与李渔相似的人生境遇,以及对其创作才华的钦佩之情,模仿其号自名“蓑笠渔隐”,并由此抒发了执着于小说创作,不顾正统文人讥笑、不愿与世俗为伍的隐逸之志。具体到小说观念方面,曲亭马琴立足于自身的文学标准,在深刻接受李渔“义发劝惩”主张的同时,在“取事凡近”上又与李渔大相径庭。而且,两人在作品中都倾注了巨大心血,马琴甚至模仿李渔在《八犬传》的结尾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这一点亦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公刘邑与九陵水●路笛··场险恶的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所以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示要远离险恶之地:“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如果说李广、李陵的悲剧尚有些“不知而为之”的意...  相似文献   

19.
有人称它是石城,有人叫它是石海,有人又在“石城”、“石海”前面加个“怪”字,叫它“怪石城”、“怪石海”。怪石海因有方圆20多公里的千奇百状的嶙峋怪石而得名。它地处丝绸古道戈壁深处,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之西,甘肃酒泉和中国东风  相似文献   

20.
《光明日报》1988年7月26日发表史国藩《关于孔夫子对待经商的态度》文,认为:5年前(木巳)人在该报上所发的《读书人不要染上市侩气》中,“引用‘赐不受命,而货殖焉’来说明孔夫子不满意子贡经商一例,似乎不妥”。又从这一事例论起,连举两例,得出结论是:“说明孔夫子是同情经商的。” 所举一、二两例都出自《论语》,一是《先进》篇的“赐不受命,而货殖焉,镱则屡中”。说,“显然,这是孔夫子对端木赐善于经商表示赞赏。”二是《子罕》篇的:“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韞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说:“这是孔夫子对商品买卖感兴趣的一种乐观自豪表现。”尽管不免有拔高之嫌,但总还是有所依据的,而第3例所举《孔子家语》中的“置六关”,是应加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