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雪丹 《福建史志》2022,(4):65-70+72
近代知名学者王治心在福建协和大学任职期间组织福建文化研究会,并担任该会首任会长,确立该会的研究范围、架构、使命、宗旨等,推动了该会与《福建文化》的发展。而王治心从地域视角研究“福建理学”“福建版本”,丰富了福建史地文化和物产文化的研究。王治心主持福建协和大学闽文化研究期间的学术成果,值得福建文史研究者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福建宝福铸钱局是清代重要的钱币铸造机构.福建宝福局开办于清顺治年间,初名"福建铸钱局".据道光<福建通志>卷53<钱法志>记载:"顺治四年(1647)开福建铸局".雍正年间改称"福建宝福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个人经历、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三个方面,探讨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的内涵与意义。作者认为,福建学不仅是把“福建”作为一个区域地理与行政单位来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范畴;更重要的是,“福建”更多地是作为地缘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单位来研究的范畴。而东南亚福建学,无疑与福建、福建学密切相关。个体层面上,它是以东南亚福建人为研究主题和主要分析单元的学问。但在更大的理论架构和学术关怀层面上,它同时有对福建学、汉学甚至东南亚研究等整体性关联和参照的终极考量,无论该关联和参照是比较性的、地方性的抑或是分析性的。  相似文献   

4.
《福建考古资料汇编(1953~1959)》由福建博物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498页,约73.8万字。定价188元。在20世纪50年代,福建文物管理委员会先后编写了《福建古窑址》、《福建古墓葬》、《福建新石器时代遗址》三个油印本资  相似文献   

5.
福建宝福铸钱局是清代重要的钱币铸造机构。宝福局开办于清代顺治年间,初名“福建铸钱局”。据道光《福建通志》卷五三《钱法志》记载,顺治四年(1647年)“开福建铸局”。雍正年间改称“福建宝福局”。宝福局开局后,先后铸造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等钱。  相似文献   

6.
福建青铜时代大约在商代晚期至汉代前期,近二年来,在浦城发掘了一批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获得一批重要的随葬品。首次发现福建境内的周代石室土墩墓,首次在福建墓葬中发现青铜器.并发现至今为止的“福建第一璧”、“福建第一剑”,填补福建考古空白和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周年之际.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志》(简称《福建电大志》),这是全国电大系统、我省高校系统首部志书。《福建电大志》由福建电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全书150多万字.12卷,45章,文中配有图、表、照,格调新颖,令人喜爱。  相似文献   

8.
清代福建茶叶经济兴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福建茶叶经济是福建的支柱产业.福建茶叶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唯一大宗商品.它涉及农工商交通运输诸行业,影响千家万户。研究清代福建茶叶经济的兴衰.可以了解清代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之一般,对振兴民族经济寻找发展途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伐时期福建战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敏华《北伐战争中的福建战场试探》一文,填补了福建战场的研究空白,改变了过去“和平进入福建”的错误说法。为把福建战场的基本状况叙述得完整、准确些,我愿就福建战场的若干问题请教于作者。  相似文献   

10.
黄镔 《史学月刊》2022,(4):35-4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觊觎与侵略有全方位的战略考量,除在华北步步进逼外,日本也意图渗透华南地区,扶植亲日反蒋政权削弱南京国民政府。福建事变爆发前,日本对福建的渗透,既是基于日本传统的对闽政策,也意在利用粤桂闽三省的反蒋力量。福建事变爆发后,福建人民政府虽明确表示反蒋,但也与日本和中共协调以求生存。台湾军企图暗中干涉福建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则针锋相对展开行动。日本因素遂成为解决福建事变中各方博弈的重要筹码。南京国民政府利用民族情感,制造了陈铭枢等人“联共通日”的舆论,同时也联系日本,力图避免日本干涉。随着福建人民政府的垮台,福建事变落幕。在日本侵华背景下,围绕福建事变中日本因素的明争暗斗显示,对日关系已成为国民党内争中各方进行政治博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海峰、庄明水两位同志合著的《福建教育史》提出福建考中南唐进士有戴洪宗、戴秉权。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福建教育史》是有遗漏的。福建南唐进士还有沙县的张确和建阳的阮思道等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福建私票成为纸币收藏的宠儿之后,加盖在福建私票上的印章因刻工精巧、造型多样、内涵丰富,具有福建地方特色而受到藏家的喜爱。本文拟对福建私票印章进行分类并予以命名,以此展示其精美绝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明初洪武年间,福建多次遭受倭寇劫掠,直至永乐年间倭患才逐渐平息。为抵御倭寇骚扰,福建沿海各地建造大量海船,同时设置卫所、水寨,构筑海防体系。永乐以后,福建海防体系开始败坏,统治者多次整治也无济于事,最终使得嘉靖年间倭寇肆虐福建。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编纂,始于明代弘治年间黄仲昭的《八闽通志》,继而有万历间何乔远《闽书》。清代则编有多部闽省通志:康熙间郑开极等人、雍正间谢道承等人,皆纂有《福建通志》,乾隆间沈廷芳等则纂《福建续志》,道光间有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福建最后一部旧式省志是民国五年至二十六年,由陈衍主纂的《福建新通志》,该书也简称《福建通志》。  相似文献   

15.
福建文化在琉球的传播与影响谢必震一、引言古代琉球(今日本冲绳)在福建东南的海上。明初,凡外商入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在福建者专为琉球而设”。[1]清沿明制,福建仍是通琉球的唯一口岸。因此,在长达五百余年的福建与琉球的交往中,福建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输入...  相似文献   

16.
自唐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诏令天下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孔庙依托官学普及而遍及各地。宋时,福建统县政区及下辖县均有1处孔庙,共计57处。对于宋代福建孔庙,学界已有一定研究,著述如《宋代的州县学》(周愚文著,台北:国立编译馆,1996年)、《福建教育史》(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福建教育史》(王豫生主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  相似文献   

17.
《翰墨全书》是元代前期福建建阳知名学者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该书收录的诗词文章多有作者为福建籍,以及仕宦、寓居福建的官员、学者文士书写闽地者,对于研究福建历史文化比如古代农业、交通、教育、文学文人具有一定的资料功用。  相似文献   

18.
《福建史志》2020,(4):1-7+71
福建观察使的名称来自于两个最主要的辖州——福州和建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王朝设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见于史。大历六年(771年),开始设置权限较低的福建观察使。唐代福建的藩帅大多数是文职,对中央表现恭顺,在发展城市和交通建设、发展农业水利、科举教化、发展工商业、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冯云萍 《旅游纵览》2013,(5):168-169,171
文章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在分析了福建发展生态旅游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福建发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发展福建生态旅游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六种明末清初福建地方抄本文献叙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宝川 《文献》2001,(4):165-176
明末清初,南明唐王即位福州,建元隆武;清军入闽,以郑成功为主的福建各地抗清斗争此起彼伏;清廷全面厉行海禁与迁界政策,福建沿海居民背井离乡,无处求生;耿精忠在福建叛清,福建再次陷入战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