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子语 《湖南文史》2013,(10):52-53
清末很多在北京为官的进士喜欢辞职回乡当老师。如福州人林则徐(1785—1850)曾说过:“30年前的福州,读书人不想升官,即使考中进士做了京官,也宁可归乡,在州郡书院里找一个教书的工作养家糊口。”他说的虽是嘉庆年间的情况,但整个清末基本如此。1883年,四川富顺县人刘光第(1859—1898)考中进士后被授刑部广西司主事(司法部副厅级官),因母丧守制回乡不归,在地方书院教书。浙江湖州人钱振伦(1816-1879),22岁考中进士,在北京十来年,  相似文献   

2.
据1994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闽掌故大全》记载,全国共有18个千名进士县.其中.福建省占了4个。这4个县分别是:晋江,历代进士1299人;莆田,历代进士1433人;闽县(今福州),历代进士1159人;建安(今建瓯),历代进士1107人.  相似文献   

3.
一、清代福州科举事业的兴盛 从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中《清代福建进士分区统计表》可见:福州府中进士735名,兴化府共61名,泉州府238名,漳州府113名.延平府28名,建宁府39名,邵武府25名,汀州府87名.福宁府24名,台湾府33名,永春州20名,龙岩州22名,镇海卫3名。  相似文献   

4.
正一何振岱,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福建福州人。他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尤以诗词成就最高,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近代可谓独树一帜。陈懋鼎,福建福州人,被誉为清末民初的奇才。他除了是一位诗人、翻译家、外交官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清末帝师陈宝琛的大侄子。他的父亲陈宝8),当年因为与陈懋鼎、还有另一位弟弟陈宝璐,同时考上进士,被称为"同榜三进士"而艳称一时。陈懋鼎与何振岱一样,都是福州人,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11—12日,由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闽台科举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40余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一、福建在科举史上的重要地位。福建在宋代进士之多居全国之首,在明代仍是科举大省,人均进士数、人均一甲进士数、人均庶吉士数以及人均进士家族数,皆为全国第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李世愉指出:"福建在清代科举中有着举足  相似文献   

6.
许然 《福建史志》2008,(3):47-50
许将(1037—1111),字冲元,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廷试为进士第一,是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至尚书左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处丞辅之位近十年.在北宋后期政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烈,字季慈,学者称季甫先生,福建福州人,家住城内郎官巷。生于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庆历元年(1041年)举乡荐,试进士不举.遂不再往。倡导道学,与陈襄、周希孟、郑穆称“海滨四先生”。  相似文献   

8.
林岷 《北京文史》2000,(1):19-2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开眼看世界,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大英雄”林则徐1811年27岁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金榜题名不久便返回故乡福州,于1813年初夏携夫人郑淑卿抵达北京,直住到1820年。七年京官,林则徐在宣南的活动主要从三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9.
王炯 《福建史志》2009,(5):31-33
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福建漳浦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祖父蔡而昱是明末大儒黄道周的门人,父亲蔡璧学宗朱子,曾为福建罗源县教谕,后主讲于福建最高学府福州鳌峰书院。蔡世远少承家学,康熙四十四年中举人,康熙四十八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深得大学士李光地赏识和教诲。  相似文献   

10.
在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与"进士"身份相关的称谓。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指获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而落第的士人;前进士指擢第之后释褐授官之前的进士;殿试进士指殿试合格的进士。  相似文献   

11.
程师孟诗考     
陈庆元 《古籍研究》2000,(4):31-36,107
程师孟(1009-1086),字公闢,吴(今江苏苏州人)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累知南康军、楚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知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为江西转运使,熙宁元年(1068)知福州,三年移知广州(据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二),在广六年,入为给事中、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中进士,1820年放为浙江杭嘉湖道,1837年授湖广总督.林则徐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禁烟抗敌的民族英雄,其虎门销烟的业绩彪炳千秋,世人景仰.但由于其时代和知识的局限,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至少有过三次严重失误. 一、对于查禁鸦片过程中的矛盾转换毫无察觉 1838年,道光帝决然采取严厉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6),金朝国势发展达到了顶峰,社会政治平稳发展,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明昌年间科举及第的进士与赐进士,宏词科进士不仅在政坛上崭露头脚,而且在文坛上积极地推动了金朝文学的繁荣,将金朝文学在金末推向了新的高峰,明昌进士的诗歌创作更具时代特征。本文拟对明昌进士诗歌创作通过题材分类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4.
陈如斯 《福建史志》2022,(5):18-29+71
本文以“明清福建省进士量化数据库”与“清代福建省官员量化数据库”为主要研究资料,分析明清福建省进士以及清代福建省官员的分布与变动,总结福建省进士分布的地域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考察考中进士到成为官员二者之间的延续性。从明到清,福建省进士分布广泛,但地区之间不平衡性,表现出东南沿海兴盛、西北内陆衰弱的自然集聚性。总体而言,福建省内进士集中度和官员集中度相关性极高,明清两代进士辈出之家,在清末的官场也颇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金代"前进士"称谓,承袭于唐、辽、宋,影响直至元代。唐代"前进士"是指进士及第后通过吏部关试获得铨选资格,但尚未仕宦于官僚机构的守选进士。辽宋"前进士"比唐代又增加了新内涵,表现出对进士称谓引申出文化特质的尊重与认同。金代"前进士"内涵比之辽宋又出现新的变化,参加科举考试,但未通过殿试获得及第进士身份者以"前进士"自称作为知识身份象征。元代金遗民"前进士"内涵中增加时间维度,特指已经覆灭王朝遗存至新王朝的及第进士。"前进士"内涵于辽、金、元三朝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北疆民族政权统治下的文士对自身儒学文化继承人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进士籍贯刊误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列表的方式,论述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存在的6种进士籍贯刊误现象,即: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省内进士县际籍贯互误、进士籍贯标注字误、以俗名标注进士籍贯、以府名标注进士籍贯及以府、县二级标注进士籍贯。文章并较细致地探讨了该书出现这些刊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江南进士在全国数量最多,比例高达近15%;而江南进士在地域分布上,苏州府考中的进士数量之多,为他府所不及。明清苏州府科甲如此兴盛,与苏州的经济条件、文化氛围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从其内部分布来看,却极不均衡。本文对明清时期苏州府地区进士的数量、地域分布等情况作了详尽分析,并初步探析了其进士总数众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皇帝在科举考试之外特赐进士及第,这一现象在唐后期开始出现,但它只是作为一种偶见性举措,属于皇帝在科举制外的"文柄自决"。经过五代宋初的发展,特赐进士及第逐渐制度化。与此同时,宋初还将"赐进士"普遍化,通过进士科考试者都被"赐进士",进士以外诸科亦以"赐"的形式给予出身,这标志着所有科举出身者都成为皇帝"文柄自决"的产物。唐后期五代统治者针对科举制存在的问题采取过诸多举措,但直到宋初"赐进士"的普遍化与殿试制度相结合,特赐进士及第所代表的皇帝"文柄自决"权威被引入科举体制中,这些问题才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对孙伏伽的身分,早在30年代,邓嗣禹先生就在《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中论及他作为隋代进士“是确凿无疑的”①。后来,何忠礼先生在《科举制起源考》一文中认为,孙伏伽在隋朝中进士一事应予否定,他作为唐武德进士理由充分。但对何文,又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孙伏伽在武德中考进士,于情理不通,他不可能是唐武德进士,并认为孙伏伽为隋进士一说仍然可信②。近年出版的各种“状元传”、“状元谱”、“状元录”、“状元史话”等,都无例外地把孙伏伽当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显然,论者所歧义者乃是隋进士或唐进士…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朝中晚期的朝中汉族重臣和封疆大吏当中,多为进士即所谓科举正路出身:陶澍,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林则徐,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曾国藩,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李鸿章,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沈葆桢,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可是,同样声名显赫的左宗棠,却始终没有通过科举取士进入上层社会,然而他的仕途却也辉煌,口碑似乎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要好,这其中有许多机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