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更、签证、索赔是承包商尤其是文物建筑维修承包商在建筑市场上保护自身权益、弥补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和有效手段,管理以其本身花费较少、经济效果明显而受到承包商的高度重视。文物建筑维修承包商索赔的成效如何,是与承包商的索赔策略和诸多相关因素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张龙军 《神州》2012,(10):170-170
要学习历史,学好历史,就要进行必不可少的记忆。是的,如果没有对历史大量的记忆,那就无法谈其作用,则无异于椽木求鱼,舍本逐末,也就成无源之水了。所以,学好历史的前提关键是记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因为只有记好了历史。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3.
李晔 《旅游》2010,(5):14-15
坐在东方饭店的1918老房子咖啡厅内,丝毫没有察觉时间在慢慢流逝,直到阳光落入对面那座红白相间的四层建筑身后。春天和煦的阳光直透过落地玻璃窗与杯中飘散出的咖啡香气混合,温暖着身体也满足着味蕾,身下是仿民国风格的木桌椅,能满足任何挑剔的视觉要求。坐在东方饭店的1918老房子咖啡厅内,丝毫没有察觉时间在慢慢流逝,直到阳光落入对  相似文献   

4.
马捷 《神州》2012,(25):103-105
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将木材这一主要的结构材料充分运用并将其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许多方面可以与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相媲美。所谓"木构架",就是建筑的结构与骨架,一般由柱、梁、檩、枋、椽以及斗拱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按照一定的模数合理排列布置,构成所要营造的建筑的整体支撑框架,从而起到稳固建筑整体与承托屋顶等部分重量的作用。本文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下寺当地木构架民居构建过程中用到的木构件为例,与中国传统木构架中的木构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印象加拿大     
李崑 《丝绸之路》2011,(19):68-72
金卡丁市面积不大,它位于休伦湖滨,开发较早,已经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了。这里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的后裔,所以这个城市很有英国味,有人说他是英国以外最具英国特色的城市。这座城市依湖而建,越是湖边的房屋越古老,道路也狭窄,有的路边道牙和花园边还是四四方方的木头,老房子多是木质结构,里外都是木头,也有砖包外表的,这些老房子窗子狭窄,都没有车库,但显得十分精美。  相似文献   

6.
台胞温送珍先生为乐山文物事业捐款近百万春风台北市南昌路调解委员会主席七十高龄的温送珍老先生,于1988年随旅游团来乐山游览参观。当旅游团一行进入凌云寺的大雄殿时,老先生发现殿内有漏雨的痕迹,再看大雄殿的房梁屋架颇为破烂,深为年久失修的古老文物而叹惜!...  相似文献   

7.
八廓街的每一个老房子,都有属于它的房名。在旧西藏,没有现在的诸如某居委会,某某门牌号之类的行政区域划分和名称,老房子的房名就成了某一行政管辖区的标志符号或参照物。如果需要找一个地方,只要说出这地方附近一处贵族或富豪宅府的名称,基本就能找到。尤其是贵族的房名,在当时名声特别响亮,几乎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8.
李洁 《江淮文史》2004,(3):134-145
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忙着拆除老房子。当华夏大地上的老房子越拆越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才会猛然意识到本土的一些不可替代的重要标识已经稀罕了!屈指详数,那些储藏着历史风云、标志着时代特征的老建筑们,已经成为暴发的水泥楼林里衰老而稀疏的老人,正朝不保夕地等待着被那些毫无特色的方楼埋葬。于是,每次到外地,我在工作之余的惟一爱好,就是对照着当地地图或某一本书去寻找那些苟延残喘的代表性老建筑。  相似文献   

9.
四天四夜     
<正>凌晨的噩梦一阵"呼隆咔嚓"巨大响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猛地睁开了眼,本能地坐了起来,也就在这一刹那,粗大的房梁带着沉重的房顶呼啸而落,房梁的中间部位,重重地砸在熟睡在宿舍中间的长条桌上的一个学员的身上,一股热呼呼的东西喷溅了我一身。  相似文献   

10.
《中华遗产》2009,(5):12-12
新郑胡庄墓地王陵由国君墓与夫人墓组成,墓葬规模之大,全国罕见。在墓葬外发现三重环壕和墓上建筑,填补了战国陵园制度研究的空白。两墓均发现了整层草泥、椽木、檩木等组成的屋顶形迹象,文献中早有“椁有四阿”的记载,认为椁室有四出或四面坡的屋顶,而胡庄墓地的发现终于使这一记载得到了证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木材树种的鉴定是古木结构建筑维修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为配合建水县指林寺大殿修缮保护的需要,为修缮树种选用提供依据,了解木文化的特点。本研究对建水指林寺大殿古建筑主要木构件进行了树种鉴定及对材种配置调查分析。采用切片、显微镜拍照、宏观和微观特征分析等方法,对700个试样进行了树种鉴定。结果表明建水指林寺大殿的木构件共有4个树种,分别是硬木松(Pinus sp.)、白青冈(Cyclobalanopsis sp.)、格木(Erythrophleum sp.)和荷木(Schima sp.)。通过材种配置分析可得指林寺大殿木构件在选材方面达到很高水平,不仅反应了建造年代,而且体现修缮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大木作,是传统建筑营建的核心,木构架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立面造型。然而.清代的紫禁城,并没有自己的大木木匠培训系统。民间的木匠,上至房梁檩柱,下至桌椅板凳,样样精通。而宫里的木工工艺却有比较严格的分工,清宫虽然养了一批木匠,薪酬比外面的普通木匠高,年节还有赏赐,但他们都属于小器作.也就是给皇帝做家具。负责修缮皇宫的大木木匠,平时并不在内务府系统支取薪水,他们是临时召集来的,换句话说,属于“临时工”。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白下区四条巷一个不起眼的路口,孤零零站着一栋破旧的老房子,在它的周围,是烧鸡店、水果摊、玻璃铺……再过去,是一个小型的垃圾中转站。老宅一侧临街,墙上用浆糊贴着一张毛笔字的纸条:危墙小心。确实需要小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不止一次地看见有人走过时,老宅墙头应声掉落两片瓦来,于是那些幸运没被砸到脑袋的人们脖子一缩,快步闪开。这是一处文物保护建筑,青石板上写  相似文献   

14.
晋东南古建筑木结构用材树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木材树种鉴定是古建筑木结构维修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用材树种的鉴定,一方面能了解木材的材性,为木构件的保护维修与更换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分析与研究古建筑木材  相似文献   

15.
故宫太和殿木构件现状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对古建筑的维修保护,故宫博物院对太和殿进行了勘查,发现如下木构件问题:西山挑檐檩跨中挠度过大;三次间正身顺梁及山面扶柁木榫头位置下沉10cm;明间藻井下垂13cm,井口爬梁已经开裂.通过运用结构力学相关方法,对这些构件的结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解决了这些问题.结果表明:西山挑檐檩虽然挠度较大,但强度满足要求,不需要加固;山面扶柁木榫头下沉的原因是局部受弯强度不足,但已通过支顶解决该问题;正身顺梁榫头下沉的可能原因是材料老化,局部受拉、弯、剪强度不足,通过采用钢木组合结构进行了加固;藻井下沉的原因是木材老化,井口爬梁抗弯及抗压承载力不足,通过采用扁钢箍加固的方法进行了加固.研究结果可为古建筑保护及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自唐至民国,曾有“九毁十兴”之说,但小的兴废维修远远超过此数。从北宋开始已经有重建和维修的碑记,最早的要数北宋皇枯五年(!053)南康知军郭祥正的《白底洞书堂记)。但元代之前的碑记,除见诸文献外,尚未见其碑石。一、明代的重建与维修明代以来的重建与维修碑记,计有屋宇重建维修,桥梁重建维修以及亭台重建与维修。(一)屋宇重建与维修明代屋宇重建与维修计十一次,有碑记十四篇,现存碑七通,遗佚七通。现存碑七通1、胡严:重建白鹿洞书院记(明正统七年)(图一)。2、李龄:重修白鹿洞书院记(明成化M年…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人类学会用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火可以造福于人类。但失去控制的火时常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史前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发生过火灾的遗址,比如西安半坡遗址的F41,由于被火烧毁后整个屋顶倒塌在坑内。留下20多根炭化的木椽①。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哈民忙哈遗址.发现了7座因失火而较好的保存下房屋木质构件坍塌痕迹的房屋,  相似文献   

18.
以往有“瓦当之位置,正在榱头之上,或因此得名”,“瓦当的作用是用以蔽护檐头”的说法。有文物资料证明,瓦当与檐椽就数量与位置而言,均未必对应。四川汉代崖墓考古收获更提供了充分的相关信息。古来释瓦当为“椽头饰”,“椽头当”的说法,看来并不确当。  相似文献   

19.
赵亮 《神州》2011,(1):94-95
第一次看到陈牧春的油画,我仿佛坐进时空机器,回到从前。老门、老树、老北京……我们越来越被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携裹不知方向的今天,对于老旧的、传统的事物总是更多地回忆和想念。听陈牧春讲述作画的经历,看她留住过往的"老画",那斑驳的木门,残破的门槛,形态各异的门楼,仿佛在默默地望着我,向我倾吐这里的沧海桑田。北京的老房子开始画这些老房子,只是为了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绘画风格的题材,渐渐地,当画进去了,每天面对着这些岁月的痕迹时,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些老房子。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12,(2):33-33
二月之际,在早春寻访古迹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山东潍坊,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大部分山东人都知道青岛有一批德国老房子,殊不知,“红瓦绿树”的欧陆风情在齐鲁大地上并非独此一家。在潍坊市坊子老城区,有一片至今仍比较究整保存着的德式建筑群,在方圆8公里的区域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欧式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