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适是我国文坛巨擘。蔡元培称誉他“新知深沉”,“旧学邃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写过许多白话诗,也写过一些旧体诗词,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  相似文献   

2.
人们用“一字师”指代那些为人改正一个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辉者,据说典故出于唐朝: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更是超群出众,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间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写一些吉祥的字,贴在门上、梁上或柱上,预示诸事顺遂,称心如意。这些吉祥的字中,“福”字是写得最多的。也有假借“福”到了的口彩,有意将“福”字倒贴,取其吉利。“福”贴倒了,就是“福”临家门,到了的意思。民间为何爱贴福字,如何...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一亲戚参加考试,欲仰仗李鸿章的权势得到优待,在考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的亲……”欲写“戚”,无奈搜索枯肠,就是想不起“戚”字如何写,最后写成“妻”字。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  相似文献   

5.
书家     
丁杰 《文史月刊》2009,(5):48-5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论书》中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按照苏东坡的说法,只有君子才能成为真正的书家,才能将字写得好。而小人是写不好字的,那些小人写出来的字,不仅没有君子风范,反而会有小人习气。  相似文献   

6.
1936年,正当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加紧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时,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公开出版了一份四开铅印的《文化报》。报头由蔡元培先生题写,下面印着:“中宣部登记证中字2872号内政部登记证警字5706号”。先后参与这张报纸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总共不过五六个人,  相似文献   

7.
姜昆二三事     
说起姜昆,大家都很熟悉。他创作和表演了近百段脍炙人口的相声,是广大观众喜爱的相声艺术家。 姜昆和我素有交往,生活中的姜昆也不乏幽默。姜昆的书法很有特点,像他的性格一样:诙谐洒脱。他常常爱写的 是,一个大大的“酒”字,既形象又具其书法功底。他把“酒”字写得像只酒瓮,三点水像滴下来的酒。“酒”字的下面又有几行小字:“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有人劝会耍赖,天黑以前得回来”。既风趣又颇有寓意。 姜昆有部“公爵”私家车,牌照是“京01-1444”,当我问他为什么用这么一个”不吉利”的数字时,他又反问我:…  相似文献   

8.
昔日有沪上出版人拜访王元化讨论“文章谁写得好”,王老断然下判:“文章写得好的当然是黄裳,他用的都是平常的字句,你写得出他这个味道?”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将科学精神与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他从民国教育为宗旨“养成健全之人格”出发,指出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培养大众的科学理性。蔡元培将力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宣传科学文明、引入科学方法等归结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以“诚、勤、勇、爱”四字真言培育公民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宝林 《纵横》2011,(11):56-57
一个作家,既写小说,也写剧本,还写评论和杂文,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却只是六个字,这情状恐怕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这位作家叫郑拾风(1920-1996),他的“最短杂文”是一句短评:“今日无话可说。”1995年11月,高集、高汾收到郑拾风写来的一封短信,只有两三行字: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是“写文章的用心在于要把文章写得像精雕细刻的龙文一样美”。“文心雕龙”四字是“文之枢纽”中的“枢纽”,是全书的中心论点,它最能体现刘勰论文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2.
庄亦邻 《神州》2011,(8):87-87
在美术创作领域,创新意味着生命。周积寅教授说过,艺术发展的规律就是:在发展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变化”意味着不停地超越旧的樊篱,不停地向前迈进。从蔡元培先生的“美术代宗教”论至今,艺术流派更替迅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而其中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两个字:创新。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将科学精神与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他从民国教育为宗旨“齐成健全之人格”出发,指出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培养大众的科学理性。蔡元培将力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宣传科学文明、引入科学方法等归结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以“诚、勤、勇、爱”四字真言培育公民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榕树俗称松树 福州人称榕树为“松”树。民谚说:“千年松柏万年松”其中第二个“松”字指的是“榕树”。福州人称“榕树”为“松树”,称“松树”为“松柏”。这是众约俗成的。松树和榕树都有万年长青的含义,要混为一起说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另据《康熙字典》载:“松”字,古作“寮”字写。“寮”字通”榕”。  相似文献   

15.
郭炜 《文史月刊》2009,(12):21-21
北宋仁宗时,文人赵旭在一次科举考试中文章出众,堪称榜首。殿试时仁宗皇帝一看他写的字,把“唯”字的“口”字旁写成了三角形的“厶”。仁宗说:“卿文章锦绣,然将‘唯’字的‘口’旁写成了三角,有失规范。”不想这个赵旭自我感觉良好,答辩称:“口与厶在书法中是可以通用的。”  相似文献   

16.
避暑山庄寻找康熙的足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2004,(1):16-18
避暑山庄,是“康熙盛世”的产物。“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康熙写的,这四个汉字写得很好,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祥,可以想见他首次踏进山庄时的步履也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1954年,诗人高平写了一首献给藏族阿妈的诗,其中有一句:“我们替你种下的青稞要在你的门前发芽”,当时的西南军区文化部部长陈斐琴看后建议他把“替”字改成“帮”字。陈部长说:“我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事情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这件事让高平感触颇深,40多年后他记忆犹新,感慨地说:“这样的‘一字师’最可贵,这不仅是一字之易,更是思想的提高和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刘言 《中华遗产》2010,(10):160-165
井,象什么形? 从古至今,要说字形上变化最少的字,“井”字得算一个,两横、一撇、一竖,写了三千年,看了三千年,也用了三千年。那一眼圆而深的井,留在很多人对古老村镇和家乡的记忆中。然而方方正正的象形字“井”怎么会像那圆圆的井口?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曾任国府委员、监察院长、司法部长、教育总长、中研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等多重职务,可谓“位高权重”,然而他并不习惯这种生活。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其时笔者正在苗疆腹地的一所乡下中学读书。一次,人民公社党委派我们全校师生到公路对面的一座山上去“写”一条标语。之所以选择那个方,为的是让乘车人等一眼就可了然。整条标语只有十个字。然而我们全校师生却奋战了两个期才完成。我们得首先用柴刀、镰刀把整匹坡上的柴草砍光,然后用锄头一笔一划地挖成一个深15厘米、长宽各10米的特大字,再用石灰将笔划填满。字与字之间相距40米,一条标语(连标符号一起)共480米长。写的是:“力耕三尺深,亩产万斤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