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月刊》2013,(10):63-63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任国学院导师一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其实,从《吴宓日记》中的记载来看,在推荐陈寅恪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问题上,吴宓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1926年,35岁的陈寅恪结束了国外求学生涯,回国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一起并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由于陈寅恪长期以来潜心学业,加之他认为自己体弱多病,恐累及他人,故一直未婚。这时,  相似文献   

3.
马奔腾 《史学月刊》2007,(12):124-126
近年新发现一批梁启超、沈兼士致王国维的书信,这些书信,原件是王国维自己保存下来的,后来由其家属转交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目前,除有的学术著作中引用过少部分内容外,尚未正式全部发表过。梁、王、沈三人均是在学术上有突出成就的国学大师,这批书信涉及到大师们的治学思想以及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些大事,因此值得认真关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1929年停办。曾任职于此的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被称为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存在的短短四年里,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现…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私立中国学院坚持在沦陷区办学。在日伪统治下,中国学院暗中与重庆国民政府保持联系,并接受教育部的补助,重庆国民政府也希望以经费资助换取中国学院的政治忠诚。同时该校与中共保持合作,有师生直接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在日伪统治下,作为一所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中国学院没有被日伪政府接收,也没有被迫停办,反而规模不断扩充。评价何其巩及中国学院在沦陷时期北平的表现,应该考虑到日伪统治下特殊的生存环境,其表面所做的大多是策略性的,而背后实际的行为逻辑才是判断其是否伪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学院之所以能够获得非常态"发展",与沦陷区学人的道德良心及国家认同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文史月刊》2013,(10):45-45
胡适年长季羡林10岁。对季羡林而言,胡适既是"有知遇之恩的恩师",也是可引为知己的良友。 1944年,季羡林因二战被困德国,听说陈寅恪先生正在英国就医,连忙给陈寅恪写了一封致敬信,并附上发表在哥根廷科学院集刊上用德文写成的论文,汇报自己十年来学习的成绩。陈寅恪很快回信,问季羡林愿不愿意到北大去任教。季羡林立即回信同意。于是,陈寅恪将季羡林推荐给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胡适欣然接受了这个三十岁出头的无名留学生。  相似文献   

6.
1926年,35岁的陈寅恪结束了国外求学生涯,回国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因无家室,便住到了同事赵元任的家中,吃饭也在赵家搭伙,日常一些生活琐事也都由赵元任夫妇代管。陈寅恪对此显然很满意,他说:“我愿意有个家,但不愿意成家。”  相似文献   

7.
正刘迎胜先生,河南获嘉人,1947年生。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副理事长。1987—2001年,分别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班贝格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从事专题研究。1990—1992年曾三次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多国"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游牧/阿勒泰丝绸之路"考察,并被推举为国际  相似文献   

8.
做梦也不会梦到,教书,教中专化学,竟然会教出"罪"来。而且,我真"幸运",我的这个"罪行"抚今追昔还是绝无仅有,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文革初期的一天,在工作组的操纵指挥下,貌似斯文,不学无术的校长带领不明真相的学生批斗我。校长气势汹汹声嘶力竭地质问:"你,必须交代,你的一大罪行:污蔑革命导师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桑兵 《近代史研究》2000,11(5):71-93
导致1927年厦门大学国学院解体的两大内因,即因缘北京大学而来的鲁迅与所谓现代评论派的冲突,以及国学院与校长林庆及理科的过节,虽有各种复杂的人事纠葛与性格冲突,本身并无政治上实质性的大是大非,不宜单从鲁迅一面立论,将冲突各方推向反面或视为异类。不过,跳出具体的个人恩怨,此事蕴藏着那一时期中国政治与学术重新分化组合的征兆。面对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五四以来笼统的政治派分进一步分解,学则在意见分歧中走向各执一端的狭境。  相似文献   

10.
1924年初,清华学校报请当局,欲正式“改办大学”。同年10月,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决定在筹建大学部的同时,筹备创建国学研究院。起初,清华校长曹云祥欲聘请在新文化运动中爆得大名的胡适主持国学研究院院务。胡适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当即推辞,明确表示自己只做顾问不做院长。曹云祥不甘心,又提出请胡适出任研究院导师。胡适再次表示自己不够格:“非第一流的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相似文献   

11.
<正>自余英时于上世纪80年代发表《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一文以来,史家陈寅恪1949年的去留问题成为学林一段公案,不断有学者搜求新史料,探讨陈寅恪晚年生命史上的这一重要转折点。2008年,胡文辉出版《陈寅恪诗笺释》一书,汇集台湾相关人士对于陈寅恪有意赴台的种种听闻,并综合陈诗与时人旁证,得出结论:"陈氏最终决定留下,绝不等于他原来未考虑过出走。"(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3页)2009年,他又根据  相似文献   

12.
陈寅恪的史学考证,在史料不足的前提下不得不使用"推度之法",常常借助于各种间接的证据与方法。在陈寅恪的史学论著中有关推测性的词汇大量使用,因为陈寅恪本人对此已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而其推测性的结论,被后来学者反复讨论,成为学术研究史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来矾 《神州》2013,(8):156-156
校长不是一个多大的官,他只是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小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关系到几百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那么,如何做好一名称职的校长,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校长应该规范自己形象1、校长的形象。①校长形象的内容可以分为:工作形象、生活形象、处世想象、学术形象。②校长形象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应该这样做)、楷模性(学习榜样)、标准性(照样子做)等意义。③校长形象的建立是一种力量。她具有影响力、号召力、鞭策和命令等。2、校长类型粗线条。可以分为①行政性的。即"三靠":不  相似文献   

14.
正人物简介陈寅恪,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927年王国维投湖自尽,众说纷纭中,陈寅恪在故友的纪念碑上留下这句话,他以"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赞誉这位大师。20多年后,双目已盲的陈寅恪解释了碑文的内容:"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  相似文献   

15.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 1月 2 7日至 2 9日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澳洲的 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为陈寅恪与 2 0世纪的学术研究。担任会议主席的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在开幕式上做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报告 ,高度评价陈寅恪先生的品格和学术成就 ,为会议定下了基调。会议共收到论文 4 0余篇 ,涉及许多方面 ,其中不少提出了新材料或在认真解读既有材料的基础上阐述了新见解。兹仅就与会议主题关系密切的论文做一简要评介。一近年来 ,对…  相似文献   

16.
笑话六则     
《南京史志》2011,(19):30
区别生物课上老师提问: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区别?张三回答: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是革新派,想吃天鹅肉。物质奖励校长问一个学生:"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你愿意大会表扬,还是愿意接受物质奖励?"学生:"愿意接受物质奖励。"校长:"为什么?"学生:"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数学王子"。19岁时,他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读博士。一天晚上,高斯在宿舍做导师布置的数学题。题目很快就做完了,当他准备合上书本休息时,却发现里面还夹着张纸条: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17边形。难道这是导师留的附加题?高斯没多想,  相似文献   

18.
吴鸣 《文史博览》2013,(11):35-35
赵元任被称为“中国语言之父”。无论何种语言,他一听就会。有人统计,其精通33种地方方言和英德法等9门外语,人送外号“赵八哥”。除此之外,赵元任还获得过数学学士、哲学博士,对中西音乐有着极深的造诣,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相似文献   

19.
人名联趣     
陈章 《文史天地》2007,(11):46-47
传说,陈寅恪任教清华大学时,有一次考试出了这么一道小题目:为"孙行者"作对联。他自己的答案是"胡适之",结果有位学生对"祖冲之",陈寅恪觉得比自己对得更好,赞许有加。此事传为佳话后,有学者撰文认为,从平仄的角度,此联若对清代训诂学者、嘉庆进士"王引之"更佳。其实,人名联对到这种程度,平仄应该不是很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陈丹青的油画《国学研究院》,画了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吴宓,5位国学大师"人"字形站在清华校园里。这当属当代油画精品,人物挑选很严、很准,寓意自不待言。陈寅恪,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学大师。他留学于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多种东西方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