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东南亚华侨中介商经济地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商是近代东南亚华侨的重要经济力量。在 2 0世纪初 ,东南亚各地区华侨中介商的经济实力是不一样的 ,由于受西方殖民统治者的压迫 ,以及当地土著居民经济状况的制约 ,华侨中介商所处的经济地位是被动的 ,他们的经济发展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20世纪初东南亚日人对当地华侨民族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初 ,日人依靠其政府扶持迅速崛起于东南亚地区 ,这一切对当地华侨民族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 ,日人在当地待遇的改善更加凸显出华侨地位的不平等 ,刺激着华侨不断抗争 ,向日人看齐成为华侨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和奋斗目标之一。其次 ,日人的崛起历程犹如一个参照系 ,使华侨切实体验到一国的强大对其侨民在海外发展的积极意义 ,推动着他们为中国的强大而奋斗。最后 ,一战期间 ,日人在当地的经济扩张威胁到华侨在当地的生存发展 ,为此 ,广大华侨高举民族主义旗帜 ,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与日人展开斗争  相似文献   

3.
福建籍的华侨、华人约90%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二次大战以前,他们的经济活动领域历来以经营商业为主,其活动范围则以这一地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战后,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开始着手建立各自的民族经济。随着广大华侨先后加入了所在国国籍,华侨资本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的投资领域和经济活动范围也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 2月 1 9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龙登高博士发表题为“美国华人经济 :在边缘与前沿的成长”的演讲 ,分析和报告美国华侨华人经济活动的现状、特色、趋势以及美国华侨华人的移民动向和人口概况。龙博士指出 ,与东南亚华人在当地主流经济中长袖善舞迥然相异 ,美国华侨华人通常是在主流经济之外或其缝隙之间生存与成长。以唐人街经济为代表的边缘经济形态在美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而 1 980年代以来华人又在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新经济中迅速成长 ,形成富有活力的前沿经济形态。作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移居欧洲的中国人急剧增长,加上原有的移民,目前欧洲华侨华人已达200多万人,欧洲已经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一方面,华侨华人的文化和经济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多元文化和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其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当地社会带来较大冲击,引发了一系列冲突。这些事件引起人们对欧洲华侨华人与当地社会关系的极大关注:他们的经济环境如何?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如何?他们融入和适应当地社会面临什么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角度探讨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建设。从国内外研究华侨华人的历史看 ,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西方对于华侨华人的学术研究 ,从一开始就不是历史学或经济学、政治学之类的单一学科的研究 ,而是综合性、全方位的研究 ,其覆盖面甚广。其特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单一性 ,而不是学科或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因此 ,欲建立华侨华人学 ,必须包括诸学科的研究 ,即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尤其重要的是 ,这些多学科研究并非单指研究对象的改变 ,而是指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特别是研究的理论架构方面必须有所变化 ,以建立综合性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朱杰勤教授著的《中外关系史论文集》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文集收入朱杰勤教授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论文共二十四篇。其内容包括有:阐述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和海外交通史范围的文章五篇:论述中国和外国友好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的文章三篇:关于中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论著四篇;论述十三世纪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的关系的文章两篇;着重研究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来,中国沿海居民和东南亚各国华侨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的文章五篇;主要论述中国与英  相似文献   

8.
自16世纪开始,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西方殖民势力向东方扩张,一方面,使东方国家成了它们侵略和掠夺的对象,给东方国家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日渐增强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澳门作为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租占的通商口岸,在沟通全球贸易,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特殊的枢纽与门户作用。一明代嘉靖年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乘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骚扰之机,勾结中国海盗,混入澳门。之后,又利用武力和贿赂明朝地方官吏的手段,并借传教为名,租占了澳门。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莫过于90%以上的华侨加入当地国籍以及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当地化。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正式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并鼓励华侨自愿参加当地国籍,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①这对于从华侨到华人的政治认同的转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华人政治身份的改变无疑有力地加速了华人的当地化进程。融入当地社会已成为现代海外华人发展的主流。东南亚华人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的企业集团,但这种经济已不属于侨民经济的范畴,而是当地经济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一、华侨一词的起源近年来,国内外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已开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问题予以普遍的重视,特别是有关战后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问题,更被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历史学者和社会学者列为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这些国家华侨和华人的经济、社会、文化与当地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难以分割——甚至可以说,已成为当地  相似文献   

11.
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是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术界的一种移民理论,它多出现于对全球化背景下移民超越民族国家疆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研究讨论中。近年来,不少学者也将跨国主义运用于华侨华人研究中。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跨国主义,更好地运用跨国主义理论推进华侨华人研究,2007年9月24日,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丘立本研究员、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李明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吴前进研究员及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潮龙起副教授,与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在中国侨联三楼…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华侨学校的特点1.战后海外华侨学校的当地化现象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华侨的主要居住区东南亚,随着殖民主义统治的结束和新生独立国家的建立,“国民的统合”与“国民意识的形成”等问题自然地摆在了各新生国家政府的面前。如何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华侨实行“国民化”的问题成了东南亚各华侨居住国的至上课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东南亚各华侨居住国政府担心共产主义思想通过华侨、特别是通过当地的华侨学校扩散到东南亚。这就更增加了各国对华侨的戒』乙。因此,战后各华侨居住国普遍在…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华侨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周恩来曾九次访问缅甸,在解决缅甸华侨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解决缅甸华侨问题的思想,从国籍选择到解决华侨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婚姻等方面问题,均围绕华侨如何在当地长期生存和发展这一核心。历史证明,这些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清初广东籍侨僧元韶禅师等佛门僧侣及有关华侨为研究对象,通过史籍、碑铭等文献资料,分析考证了他们的生平简介和生存状况。结果是,元韶禅师的生卒年代是1648-1728年,赴越时间为1677年。从越南华侨华人史的角度来考察,元韶禅师、拙公和尚和明行禅师有其特殊性。一是他们以个体身份杂居于移入国社会之中,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形成一个华侨华人社会;二是他们百年之后能够名垂青“石”,让当地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和功德。此外,欧阳汇登、蒋光廷、陈文惠、程泰荣和黄我瑞等华侨能在越南“后碑”上留名,反映了华侨华人在当地落地生根、与当地人民和平共处的事实和一种少有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末中国和俄罗斯都在进行社会经济转型,两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双方经济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也决定了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莫斯科的华侨社群伴随着这一深刻的时代变化而再度兴起,多达十多万的中国人远赴俄罗斯,寻求经商致富和求学发展的历史机遇,尤以民间贸易的兴起和发展为显著特征.最近十多年,旅俄华侨社群从构成成分到与当地社会的融合特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的旅俄华侨社群还处在一个初期的发展阶段,与东南亚的华侨社会相比有很大区别,有它的独特之处,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新兴的侨民社群在初期阶段的表现和特征、其未来的演变趋势等等,都是值得不断探索和跟踪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的中国早期经济近代化引起了经济历史学家们的极大关注,他们一直试图找出这一尝试失败的原因,并估量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他们普遍忽视了当时中国正力图摆脱不断加强的外国经济控制、寻找外国资本的替代物的事实。这个替代物就是华侨资本。清政府相信,华侨资本可以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宗亲会、同乡会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最常见的联谊性组织,它在东南亚华侨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有过多方面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绝大多数华侨加入当地国籍,成为所在国公民,华侨社会演变为华人社会,华人心态由落叶归根转向落地生根,这个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传统社会组织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这个传统社会组织产生的历史条件、特点与功能及挑战与反应看其命运与前途。一特定历史的产物中国人流寓海外由来已久,但大规模移居国外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人出国谋…  相似文献   

18.
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以学界研究较薄弱的山区侨乡——梅县为研究区域,对华侨与近代侨乡工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华侨在率先投资近代工业中,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及经营理念。在侨乡工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华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与学科建设-浅议“华侨华人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从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认为现在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已不再是历史研究一枝独秀的局面,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民族、人口、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其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已广泛地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华侨华人研究实际上已成为多学科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的“边缘交叉学科”,建立起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华侨华人学”势在必行。当前,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应该加强学科意识,在吸收欧、美、日的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同时,根据我们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实际需要,发展自己的研究,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的华侨华人学。  相似文献   

20.
欧人在东南亚各地的殖民地政权陆续建立后,面临的问题是无法撇开华侨直接从事与当地土著社会的贸易活动,既不能掠取或收购欧洲市场需要的各种商品和原料,也难以把携来的货物推销出去。因此,不得不依靠华人充当欧人与南洋社会的贸易媒介,但对华侨在当地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他们的精明强干的能力又深为忌讳,深恐他们尾大不掉而难以控制。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也决定了他们对华侨政策的两面性,既招徐、依靠、利用,又不断加以限制、打击甚至屠杀。而华侨先民则以其不屈不挠的意志与顽强的活力,在明清两朝政府和殖民政权的双重迫害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