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冰 《文史月刊》2009,(8):51-52
中国封建监察制度是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实验考古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它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文物、艺术品进行测试研究考证,不仅为考古学的结论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这种研究也丰富和拓宽了化学本品。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绚丽多彩的颜料和釉彩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实验考古学的重要分支。本分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古代调料的发展和研究作如下剖析。 一、我国古代颜料的来源 颜料的来源有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天然颜料中,无机矿物质居多,如红土、朱砂、雄黄、铜绿等,少数为植物性颜料,像藤黄。合成颜料有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  相似文献   

3.
用一套严格的史官制度,以保证史事的连绵不断的记注和撰述,这是我国古代史学—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和传统。史官制度在我国起源很早。《世本·作篇》说:“沮诵、仓颉作书。”宋衷注日:“黄帝之世,始立史官、沮诵、仓颉居其职。”这说明,在我国,打从文字一产生,便有了以记事为职的史官。殷代的甲骨文中,有“乍册”、“史”等字样,而刻甲骨文的“贞人”,也就是那时的史官。周代的史官,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名目。不仅周天子的中央王朝有史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墓葬相继被发掘,为研究古代的棺椁制度提供了实物证据。大量的墓葬考古材料表明,文献中记载的棺椁制度并不是西周初年就有的,而是在战国末期出现,西汉时期才形成的一种墓葬制度。一、周代棺椁制度与古籍记载的差异《礼记》中的《檀弓上》和《丧大记》两篇记载,天子之棺四重,棺外有“柏椁以端长六尺。”即一椁四棺。国君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二棺。大夫又分上大夫、下大夫,都用一椁二倌。但椁、棺的厚度不同。士用一椁一棺。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整、体系化,极具特色的监察制度,它主要包括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两互为补充,相互配合,成为强化、巩固专制君权的重要工具。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现代行政监察体系,就必须总结运用历代所积累的监察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它和婚姻制度同时产生,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变化和进步。在我国古代婚姻结构还未严密时,离婚相当自由,所谓"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自周朝开始,夫权制婚姻家庭制度才建立  相似文献   

7.
中国彝族古代史官制度初探向中银彝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的独特的史官制度,这一套制度保证了史官队伍的壮大、延续和大量史著的诞生、历史知识的普及以及彝族内聚力的增强,因而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一、以布摩为核心的史官队伍的产生布摩是...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侨务立法初探毛起雄一明代之前封建国家对中国人移居海外的规定我国封建社会时代,虽无侨务立法之说,但确有涉侨法律内容之实。秦汉以来,随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确立,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统治阶级开始重视与四周邻国的关系,并派使者前往周边国家议...  相似文献   

9.
石红 《文物世界》2006,(5):42-48
梅瓶是唐以后古代南北瓷苑中常见的一种器皿,特征是小口,短颈,腹修长,近底处微外撇,全器成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关于梅瓶,一说以为是容酒的器皿,又称为“酒经”或“经瓶”。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卷三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口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置,书云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磁州窑梅瓶,上书“醉乡美酒”和“清沽美酒”,可知宋代时梅瓶确是用于盛酒的。  相似文献   

10.
户籍管理制度,是国家依照法律对人口进行统计、调查、管理的制度,它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户籍管理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据我国古籍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这就是说,早在我国夏朝时期,就开始以行敌区域进行人口普查登记。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所谓"休沐"或者"洗沐",唐《初学记》解释得十分清楚:"休假亦曰休沐。汉律,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08,(9):30-31
据史料,我国的假日制度始自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汉书·郑当时传》载:“孝景时为太子合人,每五日休沐。”《汉书·万石君传》也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所谓“休沐”或者“洗沐”,唐《初学记》解释得十分清楚:“休假亦日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以上文献说明西汉官吏每5天就有1天休息。自那时起,  相似文献   

13.
乡土史教育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作为社会教育组成部分的广义的乡土史教育和作为学校历史教育组成部分的狭义的乡土史教育。它们都以乡土史作为自己的依据和内容,广义的乡土史教育面向有关地区的全社会,将所有社会成员作为教育对象。以向社会传播本地区历史知识,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敦睦社会风气为主要任务。狭义的乡土史教育服从学校的教育任务,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现代的乡土史教育,以中小学生(又以开设历史课程的各年级学生为主)为主要对象。它的主要任务是:向青少年传授本地区的历史知识,了解本地区的历史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爱乡爱国的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我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的乡土史教育(无论广义或狭义)。但是在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在社会教育或学校教育中,都以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的社会改革,在党中央领导下,十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由于政策和策略上的某些失误,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其中贪污受贿、敲榨勒索、官倒私倒、挥霍浪费,以及执法犯法、渎职失职、官僚主义种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已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当此时,党中央及时提出加强廉政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如此,不能搞好党风和政风,也难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廉政建设,在其根本上说来,就是廉政制度的建设。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8月就明确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  相似文献   

15.
赵春满 《黑龙江史志》2013,(4):38-38,43
<正>一、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我国古代把官吏年老退休称之为"致仕",即"还禄位于君",意为交还官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代之以新的流官致仕制度。到了汉朝,逐渐形成一套人事制度,明确规定了条件和待遇。周朝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据东汉班固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亲亲相隐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  相似文献   

17.
《文史天地》2014,(9):94-94
正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实行这项原则,是为了维护封建伦常和家族制度,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亲亲相隐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亲亲相隐原则进一步得到确认。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以后各朝的规定大体上与唐相同,其内容主要有3点:亲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历代方志八千余种,十万多卷,其中既有私修,也有(?)修,两相比较,后者占了绝大多数。我国的方志纂修,历史悠久,大体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至于这里的所谓“方志”或“四方之志”,究竟是什么东西,东汉学者郑玄有注释:“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杌》。”虽然现代许多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我们认为,这里的“方志”是有关西周统治下各个地方情况的记录,说其为原始方志并不为过。西周时期的原始方志既  相似文献   

19.
(清)高士奇撰。有《辽海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6年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白丛书》点校本。高士奇《1645年~1704年》,浙江钵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澹人,号江村。康熙19年(1680年)授额外翰林院侍讲,康熙24年(1685年)为侍读学士,后任詹事府少詹事。著有《春秋地名考略》、《松亭记行》、《扈从西巡目录》等。  相似文献   

20.
退体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而出于中国长期以来是"官本位"之国,各项政治制度的设置,基本上是围绕各级官员进行,所以古代退休制度主要也就是官员的退休制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