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我于1920年11月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李少川出身名门望族,家族里有很多人在满清政府做官,唯有父亲一人背叛封建家庭,早年投身于辛亥革命,参加了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父亲与王亚樵、王传柱等在合肥举旗响应,宣布庐州独立,成立庐州军政分府.之后,无论是二次革命,还是护国、护法,无役不从,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不计名利,不避风险,所以很受革命党人敬重.  相似文献   

2.
说唐代经过庐州的二京路宓三能《全唐文》卷六一二辑录有陈鸿所撰的《庐州同食馆记》,文中说:“东南自会稽、朱方、宣城、扬州,西过蔡汝,陆行抵京师。江淮牧守,三台郎吏,出入多游郡道。……开元中,江淮间人走崤函,合肥、寿春为中路。大历末,蔡人为贼,是道中废。...  相似文献   

3.
《江淮文史》2011,(3):169
肥西县官亭镇古有"庐州后花园"的美誉,今有"合肥西大门"之称,地处合肥市与六安市的中轴点,东距合肥25公里,西离六安30公里,是合肥的西大门,是肥西县西北部农业大镇、经济重镇和新农村建设先行镇。近年来,在中共中央改革开放富民  相似文献   

4.
万绚 《江淮文史》2021,(4):122-129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在合肥西大街(现长江中路)四古巷内的杨宅,在这里度过了六年时光,后因其父赴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而举家迁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杨振宁随母从清华园返回合肥居住半年,就读于庐州中学.1938年3月,合肥沦陷在即,杨家辗转迁往昆明,从此远离故土.  相似文献   

5.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生于真宗咸平二年(999),卒于仁宗嘉祜七年(1062)。享年六十四岁。包拯在仁宗朝仕宦,由进士及第累官至枢密副使,其间三十余年,历职多次变化。但宋修《两朝(仁宗、英宗)国史》与元修《宋史》的《包拯传》对此记载比较疏  相似文献   

6.
文博简讯     
《文物》1965,(2)
英王陈玉成致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的信一八六一年九月,天京上游之屏障——安庆失守以后,英王陈玉成退守庐州(合肥),以巩固安省(皖北地区)。一八六二年二月十九日,清将多隆阿部自安徽  相似文献   

7.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9,(11):60-61
陇西人李公佐,大历间在庐州,贞元末自吴入洛阳,元和中历任江淮从事、江西从事。  相似文献   

8.
《江淮文史》2010,(3):F0004-F0004
合肥一中前身是庐州中学堂,由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于1902年创办,是合肥地区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学校百年来风雨沧桑,几经更名、几易校址,到全国解放后方定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2007年起合肥一中整体搬至滨湖新区办学。  相似文献   

9.
黄季耕 《江淮文史》2008,(4):173-174
合肥龙门巷(今安徽日报社宿舍址)的一所大院里,张冀牖(吉友)家诞生了四个女儿。这四姐妹即元和、允和、兆和与充和。名字下面都有腿,父亲的意思是:有着两条腿就要走出去,而且能走得远。果然,四人都走出合肥,走出苏州,在上海、北京上大学,参加工作,不仅在国内有名,还蜚声海外。  相似文献   

10.
祖瑞年 《江淮文史》2003,(2):119-125
庐州中学西迁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12月,芜湖沦陷,全皖震动。1938年初,省教育厅乃于皖西山区设立4所临时中学,收容失学的中学生。原省立庐州中学高初中400多名师生,都到设在金寨流波疃的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因陋就简,重振弦歌。学校校长为谭植菁,教务主任为蔡荫桥,训育主任为操震球。当时,日军飞机对流波疃狂轰滥炸,全镇被破坏,一临中被炸死3名学生,周亮荪老师被炸伤,谢重宏老师一家3口遇难。5、6月间,合肥、安庆相继沦陷。省立4所临时中学以及阜阳地区的3所省立中等学校奉命西迁,师生泣别…  相似文献   

11.
忆父亲     
一 1922年我在安徽合肥出生的时候,父亲是安庆一所中学的教员。我不满周岁的时候父亲考取了安徽留美公费生。父亲于1923年秋入斯坦福大学,1924年得学士学位后转入芝加哥大学读研究院。  相似文献   

12.
蓝盛春,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重要将领,1862年春,太平军远征西北的主要统帅之一。对于他的历史,遗留甚少,我们根据各方面材料综合,大体知道他原叫洪仁春,因避讳改姓为蓝,广西人,参加过金田起义。1853年参加太平军西征,此后即留在皖北,曾随胡以晃夺取庐州(今安徽合肥),击毙皖北团练首领周盛华,先后任第十五检查,付丞相,1858年守卫庐州要镇派河驿,后升亮天义、祜王。1864年春,天京危急,汉中的陈得才和蓝成春,分路疾驰来援,声势浩大,“但见旌旗遍岩谷,多不由路,惟漫山而进”,“前队虽入皖,后队计尚在鄂”。5日,前军(《弢园随笔》),可是行抵安徽英山附近,天京失陷耗音传来,军心开始混乱。11月  相似文献   

13.
父亲于1976年10月3日在合肥去世,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回忆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岁月,他严于律己、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任劳任怨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4.
庐剧     
<正>庐剧,是安徽地方剧种,旧称"倒七戏",稻季戏,俗称小倒戏、小戏。因其主要流行地区在古庐州府治内,故1955年7月1日更名为庐剧。庐剧的形成,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  相似文献   

15.
原增光 《黑龙江史志》2007,(6):22-22,48
<正>志者,记也。以文字、表格、图片、符号等客观地记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历史上对志书的作用探讨者不乏其人。最早提出志书有"资政、教化、存史"作用的是宋代的郑兴裔(宋元进士,庐州及扬州太守,曾先后主修《合肥志》与《广陵志》)。后人对志书的作用大多沿用郑的说法,只是各有所侧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八六二年五月,清军攻陷了太平天国的皖北重镇庐州,英王陈玉成率部北走寿州,结果被二次叛变降清的练匪苗沛霖所诱擒,不久在河南延津遇害。关于陈玉成遇害问题,江地同志在《捻军史初探》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叙述和说明:“在皖南,清军多隆阿、張德胜、雷正绾等部猛攻庐州城,五月十三日英王陈玉成见此难以支持,遂率军撤出庐州,突破清军包围,连夜北上。北边就是  相似文献   

17.
1885年2月,总理衙门大臣张佩纶因马江战败被革职流放,在张家口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好在京中好友时常寄赠银两,尤其是李鸿章,多次赠银不菲。张佩纶为什么能得到李鸿章的频频资助呢?各种缘由,颇耐人寻味。李鸿章与张佩纶本有"世谊",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曾任安徽宁池太广兵备道,太平军攻打安庆,张印塘因守卫庐州要隘集贤关有功,升任安徽按察使。这时,李鸿章正在安徽参加镇压太平天国的团练。  相似文献   

18.
在隆重纪念包拯(999-1999)诞辰1000周年的日子里,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杨国宜教授的古籍研究整理的最新成果《包拯集校注》,已于1999年6月中旬在黄山书社出版,并在下旬召开的全国性包拯诞辰千年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公开发行。该书为国家重点古籍图书,由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委员会组织编辑包拯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对后世影响很大,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的崇仰,被尊称为包公。其遗著《包公奏议》,历史上曾多次翻刻,盛行不衰,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给今人带来很多不便。新版《包拯集校注》,在作者10年前出版的《包拯集编…  相似文献   

19.
“假如今天曾先生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杨振宁教授于1995年1月28日接受香港电台记者采访时的谈话。杨振宁于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他出生时父亲正在安庆的中学任教,安庆当时被称为怀宁,父亲为他取名“振宁”,“振”为杨家辈名,“宁”即怀宁之意。1942年杨振宁在  相似文献   

20.
高廷瑶,字青书,又字雪庐,贵州贵筑洪边里北衙(今贵阳市鸟当区新添寨北衙)人。乾隆丙午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嘉庆五年(1800年),因“抚”平马场苗民反(一说广青苗),恩尝六品顶戴。嘉庆六年(1801年)大挑一等,奉旨加一等,以通判用。嘉庆七年,选授安徽庐州,后历官安徽庐州凤阳通判,擢凤阳同知、平乐知府。调广东肇庆、广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