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偶翻词集,读李煜词《浣溪纱》:“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依阑干”。把玩之下,心思百出,不由想起南京近郊的“南唐二陵”,决计前往,寻味那国运多舛的南唐文明。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在宁开幕之际,秦淮风光带特色景观——伏龟楼遗址及南唐城垣遗迹展览馆建成。展览馆坐落于外秦淮河畔,明城墙武定门段的东南隅,游人可以乘坐外秦淮河游船抵达,也可以从江宁路到雨花桥北,再沿河边向东步行100米左右到达。它是继南唐二陵之后的又一处大型南唐文化遗  相似文献   

3.
所谓“三神山”,是指中国神话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山,它们分别叫做蓬莱、方丈、瀛洲,为神仙所居。《史记·封禅书》载:“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没能至云”。  相似文献   

4.
5.
安徽省内相继在芜湖出水“永通泉货”大铁钱,引起泉界极大兴趣和关注,众多师友们参于研究讨论,张振才老先生也作过再探的结论,很有说服力,更能说明是官铸无疑,可填补史缺,是安徽泉界研究的一大成果。2000年7月合肥又发现一枚铜质“永通泉  相似文献   

6.
看过一些古籍与志书,见有称镇江为吴头楚尾的,有称南京、仪征及六合为吴头楚尾的,还有称芜湖、安庆及江西九江为吴头楚尾的。到底哪里才称得上是“吴头楚尾”地呢? 查阅权威性辞书,《辞源》解释为“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接界之地,因称吴头楚尾,也称楚尾吴头”;《辞海》解释为“江西  相似文献   

7.
老刘 《福建史志》2004,(1):63-63
我国历代以来的都城为何多取名“京”?原来“京”字的原意是“大”与“高”。《诗经》里就有“迺觏于京”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李宏坤 《收藏家》2008,(11):59-62
公元907年,唐朝藩镇将领朱温废掉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南唐交泰元年(958年)约50年时间,仍延续着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战乱不断。937年,李异灭吴,建立了南唐,把地盘扩大到江东、江西、湖北以及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地区。李异注重发展农业、蚕桑业,  相似文献   

9.
施建中 《东南文化》2011,(4):123-126
中国历史上的南唐时期,因统治阶层倡导文治,文人价值观对社会精神起主导作用。在社会文化风尚的影响下,南唐画家的作品也呈现出文人化的倾向,文人画在五代已处于萌生状态,如诗、书、画开始结合于一体且书法用笔进入绘画。中国画在这一时代的发展对文人画的形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人类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的众多矛盾时,人们时常使用“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等概念。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却存在明显的歧异。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把贯穿整个近代的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称为“基本的矛盾”.把中日矛盾称为当时的“主要的矛盾”。这里,他对“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这两个概念是区别使用的。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这两个概念的用法却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举世关注的中国古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问题,成为中外学百家争论的热点,归纳起来,有“泉州说”、“番禺说”、“徐闻说”与“合浦说”等几种说法。除了合浦说和徐闻说,都拿不出令人折服的物证和理证。  相似文献   

12.
1968年秋,正值“文革”高潮时期。南京玄武湖畔百子亨17号那幢米黄色旧洋楼里,突然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他们是在黄永胜、叶群控制下的中央军委办事组的专案人员,他们要求户主廖运泽写一份材料,证明林彪副统帅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廖运泽出于尊重历史考虑,拒绝了这个荒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全国各地分裂割据政权之间,充满了激烈的军阀混战,造成了频繁的王朝更迭,南唐就是接替杨吴建立的割据王朝。南京出版社把《南唐书(两种)》收入《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正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巴讴”汉晋人著作中 ,言及有所谓“巴讴”、“女翟舞”者 ,是研究古代巴蜀地区文化史的重要材料 ,不可忽视。略引二条 :扬雄《蜀记》 :“蜀之先代人椎髻、左语 ,不晓文字 ,女翟讴歌 ,巴土人之歌也”。左思《三都赋·魏都赋》 :“(巴人 )或  (椎 )结而左言 ,或镂肤而钅赞发 ;或明发而女翟舞 ,或浮冰而卒岁”。“女翟讴歌”简称“女翟讴”、“讴歌” ,既是“巴土人之歌” ,亦可称“巴讴”。“巴讴”是古代巴蜀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人类的原始社会 ,当艺术刚从劳动中产生出来时 ,诗歌、音乐、舞蹈还未发展为独立的…  相似文献   

15.
“黄祸论”或“中国威胁论”的历史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衔天 《百年潮》2007,(1):11-14
“黄祸论”或“中国威胁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解一下“黄祸论”的百年史,分析一下其实质所在,对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能使我们保持更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6.
庐客 《宁夏史志》2004,(4):42-48
在宁夏的历史沿革中,银川市先后作为新、旧宁夏省的省会城市,现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又是中国历史化名城之一,更是西北新兴的名旅游城市,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那么,“银川”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呢?是什么时候叫开的呢?它又有哪些含义呢?下面将笔的看法介绍给广大读,以求指教。  相似文献   

17.
武汉地名中用得最频繁的字之一是“里”。如华中里、金城里、三德里、如寿里、汉润里等。老百姓谈话中,也时常使用“街坊邻里”、“街道里份”、“家长里短”,“十里八乡”等有“里”字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壬午殉难”既不载昔日的“正史”,也少见现今述。这段交织着血与火、凶残与悲壮、邪恶与正义的历史,竟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尘封至今,已有整整60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史论丛》2002,(1):242-254
  相似文献   

20.
旧志"分野"考--评古代中国人的地理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野”是旧志编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天象星宿与疆土州国的对应,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地理化观念。以星宿定位州国的宇宙观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众多记载,被赋予特殊丰富的内涵,对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地理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