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顾孟余,祖籍浙江上虞,1888年生于河北宛平(今属北京),1903年进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求学,专修德语和法国文学。1906年,顾孟余以译学馆生遴选赴德留学,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  相似文献   

2.
"顾孟余案"是监察院历史上影响颇大的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政治风波,而且对以后监察院的弹劾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弹劾制度的运行程序为线索,对"顾孟余案"进行解读,并分析监察院弹劾制度及国民政府监察院的制度设计、运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天的监察制度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1934年6月,监察院弹劾顾孟余,史称顾案。顾案本质上是孙科与于右任联合反汪的一次尝试。汪精卫利用中政会通过三项办法予以反击。蒋介石迫于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干预顾案,实行袒汪抑于的政策,支持汪精卫。最终,顾孟余不仅免于惩戒,在三项办法存废问题的角力中,三项办法得以保留。顾案的发生及善后,意味着在特定形势与条件下汪很大程度上拥有政策的主导权,蒋反而是处于被动支持的另一种局面。  相似文献   

4.
杨天石 《百年潮》2003,(9):71-72
李大钊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声明》及1927年初的《致柏文蔚、王法勤、徐谦、顾孟余函》,都是国共合作的历史文献,久已为研究者所熟知,但是,国民党原上海环龙路档案中所存李大钊致张继、汪精卫函一通,迄今尚  相似文献   

5.
民国史上,顾孟余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顾祖籍浙江上虞,1888年生于河北宛平(今属北京),1903年进北京京师大学堂求学,专修德语和法国文学。1906年,顾以译学馆生遴选赴德留学,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电学和政治经济学。留德第一学期,顾孟余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顾专程归国,抵沪入宁。不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邀顾任司长,顾未就。袁世凯篡权后,蔡元培愤而辞职赴德,顾竟与之同行。1913年,“二次革命”起,顾回国参与其事。革命失败,顾遂密居上海。1914年,德国西门子公…  相似文献   

6.
1949年初,当中国人民大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蒋介石玩弄假下野的手段把李宗仁推到前台,任代总统。国共经过和谈,李宗仁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并被逼逃往广州。在广州,他在美国支持下搞“第三势力”,策动前中央大学校长顾孟余,组织“自由民主大同盟”。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州。“自由民主大同盟”也就散了。  相似文献   

7.
一 顾孟余率“第三势力”登场1949年,中国面临着新旧社会的大转换.1月,面对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权,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把一个沉重的包袱甩给了不堪重负的李宗仁.下旬,李宗仁宣布代理副总统,并正式上台视事.继之,改组政府、国共和谈并很快破裂、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京解放、国民党布置大西南防线……这一切都使刚上台的李宗仁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相似文献   

8.
1934年监察院弹劾时任铁道部部长顾孟余,国民党中政会在汪精卫的力主下出台旨在限制弹劾权的《关于监察院弹劾案等三项办法》,从而引发对中政会权限的争论。在监察院和舆情均对中政会权限提出质疑时,汪、蒋均表示中政会权威应予维持。透视"三项办法"的出台,既是中政会在实际运作中突破"指导"权限的展现,亦是国民党高层政争的结果。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于右任、孙科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矛盾与相互利用,是导致"顾案"持续发酵的制度外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卢艳香 《史学月刊》2014,(3):53-59,115
1934年监察院弹劾时任铁道部部长顾孟余,国民党中政会在汪精卫的力主下出台旨在限制弹劾权的《关于监察院弹劾案等三项办法》,从而引发对中政会权限的争论。在监察院和舆情均对中政会权限提出质疑时,汪、蒋均表示中政会权威应予维持。透视"三项办法"的出台,既是中政会在实际运作中突破"指导"权限的展现,亦是国民党高层政争的结果。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于右任、孙科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矛盾与相互利用,是导致"顾案"持续发酵的制度外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舞台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情感的表现则是无限的,在一些优秀戏剧作品当中,经常会看到导演的一些精妙停顿处理,这些停顿处理,又往往突破了现实逻辑空间的束缚,以多层次的心理时空为途径,进入到戏剧深层情感当中。  相似文献   

11.
陈志芳 《神州》2021,(1):229-230
疫情果断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毫无战备情况下由课堂面授模式进入了空中课堂模式,微信、QQ、湖北教育云、钉钉直播等平台已进入教育舞台.作为一线的在线教学的教师既感受到在线教学带来的优势,又深深感受到在线教学在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带来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据刘海粟(1896-1994)晚年回忆称,他与胡适相识于1921年的岁末。这年12月,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受曾任上海美专校董,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之邀,北上讲学。到京后,因蔡患脚疾,入东交民巷的一所德国医院治疗,刘前去探望。"在医院里,我结识了李大钊、许寿裳、经亨颐、胡适、顾孟余、高仁山等新朋友……还遇到了当时的新派人物陈独秀,胡适便是他介绍给我的。"(详参《追忆蔡元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相似文献   

13.
视线 《旅游纵览》2007,(8):36-39
<正>这是我记忆中很难忘的一次旅行,在一个飘雪的日子里,随一些热衷摄影和探险的朋友一起穿越永定河峡谷,穿越的过程真如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又恍惚进入了时空的隧道。  相似文献   

14.
常焕 《神州》2012,(21):116-117
学习语文,必须注意宇词积累。丰富的字词积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进入初中以后。有些学生对字词积累很不认真,有些甚至对此满不在乎。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两年来续志资料收集准备工作,哈尔滨市部分区志开始进入试写阶段。从阅读过的一些稿子来看,多数能做到观点鲜明正确、资料翔实准确、行文朴实流畅。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除了各学科各领域继续循着学术发展的轨道开拓和深入之外,也有一些值得特别注意之处:一是对区域史和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出现了与地理学、文学相交叉的研究成果;二是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又有新拓展,自由职业者群体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三是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中共与美国关系的探讨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7.
何方 《炎黄春秋》2014,(11):21-28
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晚年人称“活党史”,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位忘年交。在我放弃从事50余年的国际问题研究改行研究中共党史后,找她谈话、搜集和订正一些材料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我和她谈得最多的是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问题。由于我和刘英是1950年底一同进入外交部、又同在部里工作近十年,外交部的人和事也是我们经常触及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心灵的时空穿越,通过对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充分挖掘、对历史事件发生现实条件的分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中国近现代史中,在激发其爱国热情的同时,又能让其理性地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并从中领悟一些属于自己的智慧。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多样化,情景式、COSPLAY式、正反辩论式、视频等都可适当采用。总之,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太原开始的,初二没上几天,日军就从北平到了河北与山西交界的娘子关一带,太原很快就会发生战争。于是,我和弟弟、妹妹跟着母亲辗转来到西安,进入铭贤中学继续读书。这里也不安全,日军飞机常来轰炸,我们又迁到重庆,进入南开中学读高中。当时每逢星期天、节假日,我经常和一些同学一起到《新华日报》社去玩。  相似文献   

20.
徐帅 《神州》2011,(17):28-29
学校网络流量的管理是现今各类艺术院校以及普通高校都面临的难题,如何能有效的管理好学校的网络流量并且做到各种上网行为需求互相不冲突但是又能尽可能的分配到相应的网络带宽资源而得到较好的满足,本文在此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