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宗启 《神州民俗》2007,(11):52-55
历史上对壮族形象的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每种情形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都不一样。个中原因就在于建构所遵循的文化认同是不同的。这就给我们今天重建壮族形象的活动以启示。在建构壮族现代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建构,并紧密依据今天的文化情势建构出这一文化认同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壮族乡村文化为基点,突出乡村体验模式为创新点,探讨壮族乡村文化旅游三阶段4E体验模式。提出乡村文化体验旅游可以给游客三阶段4E体验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帮助游客深度体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壮族乡村文化,激发游客更多的旅游兴趣。该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接待村镇、接待农户四方配合与积极参与才能够让游客体验得放心,深度体验到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姓名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以中、俄、英、美四国为例,对东西方姓名文化的不同点,主要从姓与名产生的时间先后,姓与名的排列顺序及姓名的文化色彩三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东西方姓名文化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回顾姓名的发展演变史,旨在了解影响东西方人命名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加深对东西方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以郡县制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其后的中国历史即是郡县制国家的历史。在朝廷与郡县纵向的和郡县之间横向的人员、物资、信息资料的交流路途中,设站点供人员以及坐骑、运输的牲口(驴马之类)歇息,或更换驴马,这些站点即为驿站。在需要紧急传递公文、信息或物资时,甚至一站一站地接力传递。可以说,驿路(包括驿站)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流通的动脉。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随国民政府还都重庆,大批史地学者和教学科研机构云集西南。他们应西南开发的需要,积极开展西南历史地理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在对西南历史政治地理、西南历史民族地理、西南历史经济地理、西南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方法、目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考证和遗迹调查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川西高原的民居形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进而探寻影响川西民居演变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川西高原的民居可分为石室、板屋、土屋和帐房四类。在建筑材料、民居选址和民居形态上,川西高原的民居显著地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出于生产生活的便利和在动荡社会环境中自保的需要,藏羌民居的防御形式和内部功能日渐趋同;不同社会文化力量,尤其表现为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藏、羌、彝族民居逐渐渲染上个性的色彩,打上民族的烙印;最后,建筑形制自身的演变也会促使川西民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博 《史学理论研究》2022,(6):146-156+160
史念海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多个领域的研究中关注历史民族地理问题。相较于政治史、民族史等领域的研究,史念海突破传统片面强调血缘、族别的观念,立足于各民族所居多元地理环境,从民众在生产生活中的人地互动和族际互动入手,基于动态分析的视角,从疆域沿革、农牧分界线变迁、农牧区域盈缩、生态环境变化等过程,对民族空间分布变迁、民族交流融合、民族区域开发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直面社会现实问题与需求,这些理念与方法至今仍有重要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特点并非在短期内形成,而是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和变化,并与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学术性与致用性形成共振。  相似文献   

8.
章对新疆与中亚民族、化融合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处于几大明之间,中亚地区成为不同种族、民族融合的舞台,民族的复杂化和化的多元化使这里从远古至19世纪在经济上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大多数时候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民族发展进程中表现为整体上伊斯兰化、突厥化的同对,近代各个民族也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的海洋开发、海洋竞争并曰趋剧烈的时代背景下,我省航海事业、海港海域建设日新月异。但2008年春季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濒临东海的浙江,如何进一步开发海域、海港、海产,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岛旅游,海上商贸等产业,加快培养海洋人才,发展海洋科技,无疑是推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海洋大省宏伟目标的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10.
古代广西有一些著名的特产在岭南有影响,甚至驰名中国,成为时尚之物,诸如郁林布(桂布)、苍梧竹叶酒、桂林八桂酒(瑞露)、荔浦修仁茶、融州松纹剑等。这些特产既有农业文明,也有工业文明,有的还显示先进的技术文化,闪耀着历史文化之光。有的诗人诗作记录了它们,历史文化之光更有浪漫诗意。  相似文献   

11.
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5,(4):87-103
皖江文化就是皖江地区人从古到今在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具有源远流长、文化世家多、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辐射力强、发展不平衡和自主性不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圣学 《人文地理》1990,5(1):27-33
本文分析了苏联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状,认为苏联城市化可分为六个阶段:缓慢发展时期、停滞时期、大发展时期、停滞及恢复发展时期、高速持续发展时期、中速发展时期、认为苏联城市化的水平已达到了高度城市化阶段,但存在地区差异。阐述了苏联城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黄隽  谭芸  伍心颖 《旅游纵览》2013,(6):271-275
该文以武汉市昙华林历史老街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和文献考据研究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对其历史文化、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征与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揭示老街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掘老街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价值,探寻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方法。寻求适合的老街保护模式,为历史文化老街的保护提供政策的参考。再根据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老街未来发展的走向及对策,力求实现街区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白城市境内有松花江和嫩江两大水系,地上、地下资源丰富,自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全市共有900多处古代人类生活遗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理区域,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构成了具有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区,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我选择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 迄今,这一研究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了十六年之久,虽然还没有大的成功,但毕竟已经初见成效,这对我的灵魂是个莫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由水、气候、地貌、土壤、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构成,人文环境由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学术等人文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均是发展变化的,并且两大环境类型之闻,两大环境类型包含的子环境类型之间,交互作用,彼此融合.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是历史文化资源孕育、形成和积淀的摇篮,不仅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亦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纪欣  张杰 《文物春秋》2005,(6):42-48
清代民族政策较之前代更为成熟而富有成效,它直接推动了承德历史文化的发展。承德历史文化以源远流长的滦河流域文明为母体,以清代民族政策的有效实施为主要促成因素,并有着四个重要的标志或载体,即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外八庙和热河文庙。  相似文献   

18.
引言 肖生玉是我国玉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体裁门类,更是我国玉雕艺术及其历史文明与民族文化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西方“文化”概念成为整理传统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概念工具。国人编纂文化史有意展现传统中国的文化成就,反映出中西文化竞争下,国人隐秘的文化争胜意识。“文化”与“历史”结合,逐渐成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文化史在史学研究的对象、价值判断、时代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发展出自身特征,亦反映出西方文明史、文化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中国“新史学”的影响。文化史在实践中注重对民族历史生活的呈现,表现出民族史的特征,其叙述特定群体或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群体的精神内核。历史、文化与民族融会一体,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权威失坠的情况下,文化史构建了一种彰显社会凝聚力的叙事。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方封建政权,渤海国当时附于唐朝,全盛时期设5京、15府、62州,在其立国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第一,从渤海国遗址的系列发掘成果看,上京龙泉府城市规划周密,布局得当,是仿造长安城兴建的一座规模宏伟的城市,是唐文化向东北传播的纽带。第二,从渤海国文字和文学看,起码在渤海国的上层人物及官方中普遍使用汉字。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其影响,渤海国也创造了同一时期的诗歌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