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凤羽与传说     
白族人民给自已居住地区的山、水和村庄,取了许多名字。其中,有许多与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紧密相联。透过这些地名,不仅能知道许多传说故事,而且还可以让我们追寻一部分白族古代历史的轨迹。凤羽坝的起名据说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只凤凰飞越凤羽坝上空,落下一根美丽的羽毛,所以就被叫作“凤羽”。据《浪穹县志》记载,唐朝时南诏蒙氏曾设置凤羽县。可见这个传说已很古老。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则解释说:凤羽西边“岗条数十,东下如凤之羽,故名凤羽”。徐霞客  相似文献   

2.
春日的一天。沿着徐霞客先生的足迹,我们来到滇西大理州洱源县凤羽乡。游览那有名的地下石林——清源洞。一上路友人嘱我。游毕一定要品品酸肝和糯米肠因为那里是白族名食也是凤羽的特产。在别处你还吃不到哩。 那清源洞“洞深不可测,中有石田.石林、石莲、石鲁之类,石笋倒悬。五色毕具”──徐霞客先生游了此洞后写下《清源洞纪游》一文向世人介绍。游罢清源洞我们一行便步入当地白族人开设的一家小吃店。刚落坐一位白族大嫂便请点菜,我便点了酸肝和糯米血肠。“几位算是美食家,别的不点,光点我们的特产,不仅有眼力,还有口福。” …  相似文献   

3.
洱源县凤羽坝子,有“凤凰之乡”的誉称。凤凰之乡的婚礼婚俗,既古朴淳厚,又饶有情趣。定婚要行“鸡酒礼”鸡酒礼,白族话叫“隔格枝”,这是凤羽白族的定婚习俗。凤羽白族男女青年的终身大事谈定后,双方就选择一个“大吉大利”的双月双日,举行鸡酒礼。定婚那天,媒夫媒妇率领男方家的至亲长辈,跟未来的“新郎官”一起,到女方家去。同行的还有十来个穿红着绿的姑娘。她们都端着油漆托盘,托盘里摆放着  相似文献   

4.
提起儿童节 ,你一定会想到大家熟知的“六一”儿童节。然而 ,在云南省洱源县凤羽街白族儿童中 ,有一个有趣而富有寓意的活动 ,当地群众称之为“尹尹悟” ,外人则称它是当地的白族儿童节。“尹尹悟”是白族话 ,译成汉语则是“恭贺喜庆”之意。而“搭拼和”的意思就是“大家在一起吃”。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晚上 ,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凤羽街上 ,一群群 7至 12岁的少年儿童便不约而同地以村、巷为主的组成一支支“尹尹悟”的小队伍 ,在夜色中挨家逐户地去“尹尹悟”。他们“尹”到一家 ,便童声齐喊 :“尹尹悟、尹尹悟”。这时 ,早已等候在门口…  相似文献   

5.
一千多年前,白族人民以一朵云霓为幻想,根据自己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望夫云》。无论是书面记载还是口头流传,这个传说都以它特有的魅力,在白族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许多白族民间艺人,采用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这饱含深刻寓意的传说。当代诗人、作家们也争相借题抒怀。这里发表的这部《望夫云》说唱作品,就是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白族大本曲,它以自己的特色区别于其它文艺形式,深深植根于洱海之滨的土地。论其这部《望夫云》的价值,不仅可作为文学欣赏作品,而且可作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望夫云》这个传说的资料。本期正欲发稿,惊悉著名大本曲艺人李明章不幸去世,特发表此遗作,表示我们的悼念。  相似文献   

6.
我们洱源县凤羽坝子的西边,有一个大瀑布。泉水从三十多丈高的峭壁上落下来,溅起了无数的水花。瀑布两边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怪石,周围草木繁茂,风景可美啦。当地的白族人管这个瀑布叫“须活整”,汉话的意思,就是开花挂果的水树。这里的人们都爱去瀑布附近游玩,看一看山,观一现水。清朝白族有名的诗人赵辉璧,曾写了一首诗赞美瀑布:  相似文献   

7.
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作为白族民间歌舞曾经广泛流传在滇西北地区的白族聚居区。后来由于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才逐步衰落了下来;一直到1949年前后,只剩下剑川县的甸南镇、羊岑乡的一些村寨还在流传,其它地方都几乎失传。文章从《青姑娘》与内地《请紫姑》流传地区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方面比较入手,深入分析内地《请紫姑》对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安女《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文化阐释》一书,从文化学视角探讨了白族金石文献中所体现的白族文化制度、族群意识、生命观,帝王治世思想、儒释道观念在白族地区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批资料所呈现的文学价值。得益于选题与材料占有的优势,该书在论证中多有创见,大幅推进了白族金石文献的研究进展,为近年白族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有些中外学者对夜郎族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苗族说,白族说,濮族说等。如早在1916年,就有法国学者马司帛洛在远东法国学校校刊上,发表《秦汉象郡考》一文中说:“竹王统治之夜郎国,亦苗种也。”中国学者马长寿于1935年5月,在《民族学研究集刊》发表《中国西南民族分类》一文里,也说:“夜郎为苗族所建。”朱希祖于1939年9月,在《青年中国季刊》第一期发表《云南濮族考》一文中说:“濮与僰实同一种属族。”在论述中,是主白族说的,但把今仡佬族先民“濮”与白族先民“僰”混为一谈了。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里说:“夜郎系濮族  相似文献   

10.
论观音神话     
《论白族神话与密教》一书,系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书中对白族神话与密教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刊特录其中一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洱源凤羽鸟吊山脚下,住着一位美丽、勤劳、纯朴的白族姑娘,名叫玉莹。她每天上山砍柴,以打樵为生,养活着年老眼瞎的母亲。有一天,玉莹上山砍柴,口渴了,在一道陡崖前寻泉水喝。忽然,崖洞中飞出一支巨大凶猛的羊雕,张开黑黑的翅膀,血盆大口中露出一排獠牙,伸出锋利的双爪向她直扑过来,她顿时吓呆了。正在这时候,忽听“嗖”的一声响,一支利箭飞来,不偏不倚正好射中大雕的胸膛,凶恶的羊雕哀鸣一声滚落山涧。玉莹得  相似文献   

12.
清朝年间,洱源县的凤羽出了个陈思泰,他聪明好学,自幼熟读诗书,有一肚子学问,但因怀才不遇,一生以农为生。陈思泰智多计广,同情人民,反对邪恶势力。凭他的智慧和才干,跟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老爷们轮番较量。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被人们传为美谈。有天没日凤羽坝子里,有几个劣绅与衙门里的几个师爷勾结,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乡民们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衙门里有人,势力大呀。  相似文献   

13.
此文系作者近著《白族文学史略》一书中的两节,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选出加以发表。  相似文献   

14.
《望夫云》是白族古老的神话,在洱海周围的白族民间,已流传了千多年,早就家喻户晓了。本文拟就民间《望夫云》神话的形成及其演化发展,略事考索辨析。《望夫云》神话,历时虽然久远,但历来凭白语口耳相传,并不见诸文献记载,迄于明清之际,始有载录。如《云南通志》、《大理府志》、《大理县志》等地方史志,均有载录。《云南通志》载云:“俗传昔有人,素贫困;遇苍山神授以异术,忽生肉翅,能飞。  相似文献   

15.
《山茶》自创刊以来,发表了许多少数民族和汉族作家、作者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创作和数量众多的新民歌。其中有大家熟悉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如白族诗人晓雪的长篇叙事诗《大黑天神》(80年第二期)、白族作家杨苏的中篇小说《石钟山的故事》(82年第六期、83年第一期连载)、藏族诗人饶阶巴桑的《爱的花瓣》(82年第五期)、白族作家张长的散文《蜜峰》(81年第四期)、回族作家马瑞麟的抒情诗《流蜜的河》(82年第一期)等等;也有许多后起之秀的作品,如纳西族杨世光的散文《玉龙春色》(80年第三期)、纳西族  相似文献   

16.
白族形成问题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据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白族有 1,5 98,0 5 2人 ;75 %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其中以大理市 (古称太和 )为主。另外 ,昆明官渡区团结乡、元江县、保山市、湖南桑植县 ,以及河南、贵州等地都有白族的分布。今天仍保持白族原始传统的白族是兰坪县的拉玛人、勒墨人。大理州的白族则多受到汉文化影响。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 ,学者们就曾对白族的形成问题展开过讨论。近年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白族形成问题又有新的进展 ,但论见歧出 ,尚无定论。兹将近 5 0年来关于白族形成诸问题讨论的情况综述如…  相似文献   

17.
斧子曲     
剑川县白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叙述稻谷栽培过程的白族调,叫《谷子曲》,也叫《谷穗曲》。现翻译、整理如下:龙头三弦引歌声,歌如流水不断根,我来唱个《谷子曲》唱给大家听。金黄谷粒象珍珠,五谷之中你为首,农家要你长得好,流汗夺丰收。送秧田安生。惊蛰选种又泡种,春水浸透谷种心,三天过后露嫩芽,农夫朝朝去探望,农妇晚晚睡不稳,盼你嫩芽出水面,一片绿茵茵。秧苗长得嫩又壮,微风吹来绿波起,布谷见了声声叫,斑坞淌口汉。农夫找水给你喝,农妇每天招呼你,秧苗一天一个样,旧貌换新颇。舞场摆到稻田心,手舞足蹈笑盈盈,白族姑娘唱曲子,庆你乐安身。…  相似文献   

18.
“红花衣裳绿里子”一句,出于《民间文学》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王寿春同志整理的白族民间长诗《青姑娘》。同年,该刊第九期发表王明达同志文章《关于青姑娘反抗性格及其他》,对此句作了部分校正,改“绿里子”为“绿袖头”。读后,觉得它涉及到如何搜集、整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问题,确实值得一议。青姑娘应该怎样穿着? 她是千千万万白族青年妇女中的一个,她痛苦的遭遇跟姐妹们相似,她的悲剧深得姐妹们的同情,因此,她的穿着自然和姐妹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文化局和云南音乐舞蹈家协会编辑的《云南民歌选》,即将在云南出版。该书介绍了云南省二十多个民族的一百五十首民歌。汉族民歌有:滇中地区的昆明《耍山调》、安宁《八街调》,滇东北的东川民歌《望郎坡》,滇南建水一带的《农家苦》,滇西凤庆、巍山、弥渡等地的山歌。彝族民歌有:红河、楚雄、大理、保山等地的山歌《彝家山上山歌多》,情歌《通海小调》,舞蹈歌《打歌调》、《采花行》,儿歌《什么最明亮》等。白族民歌有:民间歌手张明德演唱的《泥鳅调》,大理《白族调》,邓川《汉调》。傣族民歌有:德宏、西双版纳等地不同特点的山歌和具有说唱风  相似文献   

20.
1959年,云南大理发现一品《大理国彦贲赵兴明为亡母造尊胜墓幢》。它反映了大理国时期大理白族盛行火葬的习俗,白族对尊胜佛母的普遍信仰。墓幢上的"元亨"纪年题记,对于订正文献中有关大理国的纪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