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于晨凌 《神州》2014,(6):145-145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们重要的认知手段。随着近几年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的认知功能在翻译当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就结合隐喻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是关于语言交际的理论,也适用于书面交际活动,对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有极强的解释力。教师如果能在讲授英语阅读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该理论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倩  张超峰 《沧桑》2009,(1):137-138
认知程度的不同决定翻译水准的高低,表达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认知的差异。从“认知”角度来说,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存在个体差异,为了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译者应充分考虑源语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一。本文以斯珀伯和威尔逊“关联理论”为指导,简要探讨了该理论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旅游广告的目的就是吸引游客注意,激发他们去旅游地旅游。因此,旅游广告的重点就是游客。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文体,旅游广告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在翻译旅游广告时,译文只有在符合受众的语言、文化习惯下,才能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欲望。本文发现关联理论能够有力地指导广告翻译。在提出了基本关联理论的翻译模式之后,以具体的广告为例,阐述了这些方法在旅游广告翻译中的应用。指出译者在该模式  相似文献   

5.
隐喻认知与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红霞 《攀登》2008,27(5):148-150
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隐喻是理解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了解英汉语言中隐喻的不同特点,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学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子敬  张洁 《神州》2013,(3):44-44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的思维方式。在标志设计中,隐喻为设计思维创想与表达提供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拓展创意思维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带来多种途径和方法,而且也能创新出新的图形视觉语言。本文对隐喻在标志设计用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宏强 《旅游纵览》2013,(6):311-31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架构策略,它影响着语篇的生成与理解。本文从隐喻对语篇的语体特征、衔接与连贯以及整个语篇的理解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隐喻建构语篇的功能。一、理论背景传统上隐喻被看作是在有限条件下使用的非常规语言。隐喻是语言和思想的最基本的成分,是构成常规理性认知活动的概念系统。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思维、行为之中。Lakoff认  相似文献   

8.
潘晓慧 《神州》2013,(15):242-242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中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所阐释的明示-推理的过程对科技英语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关联理论和翻译之间的联系,结合科技英语的基本特点,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曹进 《丝绸之路》2012,(18):17-20
隐喻是一种象似符。隐喻借助于自己的特征指示事物,即通过描述其他事物中的对应关系来体现事物的表象特征。皮尔斯认为,符号具有"三位一体"性质并具有层级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隐喻也具有这些性质。本文应用皮氏符号学理论,分析了网络隐喻符号的"三位一体"性质和层级性,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隐喻,同时也是对皮氏符号学理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也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社会语言学、民俗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英语实际运用的水平。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研究。2.非言语交际中的身体姿势及体距等隐喻联想。3.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标记作用及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婷婷 《丝绸之路》2011,(6):122-123
本文基于关联理论,剖析英语歧义在交际过程中的产生及消解,旨在提出交际话语的最大关联和动态推理是减少或避免英语歧义产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莉 《文史博览》2013,(4):39-41
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需要认知语境的介入,就是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以译者为中心,译者在最佳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去建构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语境,并以各种明示手段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原文的言外之意。同时,言外之意的翻译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建构言外之意翻译的语境建构认知模型,包含六个心智空间,关联和推理贯穿整个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邓娜 《神州》2012,(31):1-2,4
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译者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来审视翻译活动。本文归纳分析了该理论,把译者主体的适应选择与诗歌翻译这一载体相结合,从“三维”(语言、文化和交际)转换角度对《静夜思》一诗的几种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本,并对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关联翻译与语境顺应为支撑点、最佳关联与交际语境为切入口,对比赏析《龟虽寿》的四个英译本。指出在翻译时译者要明确原作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译文须符合读者及作者的认知语境,以期获得最佳关联。翻译是特定语境下的特殊交际,故译文与原文的交际语境相顺应非常必要。对比发现许先生译本在传情达意等各方面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5.
汪涵 《神州》2011,(2X):58-59
概念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词汇习得方面。本文正是一次英语词汇教学改革实证性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基于概念隐喻的词汇教学优干传统词汇教学,从而使得概念隐喻理论价值得以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袁诗茗 《神州》2014,(2):173-173
随着隐喻理论在各个领域如网络技术、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等的应用逐渐增多,隐喻这个课题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但是由于研究者对于隐喻理论的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迄今关于隐喻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完善改进。在此,笔者以俄罗斯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化特性为例,讨论隐喻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花 《丝绸之路》2012,(6):86-88
概念隐喻理论是词汇习得策略的一个重要补充,在高职、高专学生词汇习得过程中融人概念隐喻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词汇内在含义扩展的能力和隐喻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比较好地掌握一词多义、词汇搭配和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周立健 《风景名胜》2020,(1):0125-0125
多种语言间的交际促成了我们当今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翻译是一个重要的交流过程,并非简单的 “语言传递”。翻译是复杂的思考和沟通过程,满足语言在译入语文化内最大程度被读者所接受。本文主要介绍交际翻译理论,并运用例句来解释说明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句子如何能够实现更好的让读者接受和理解。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该理论。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同样也为制定某种政策或采取某项行动制造舆论。文章结合具体的事例,揭示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孟天琳 《神州》2014,(3):25-25
谜语作为一种思维、语言游戏,它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本文以民间谜语和灯谜为语料,尝试从三个角度分析谜语在"问—答"的过程中产生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