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让胡适深陷情网难以自拔的曹诚英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记载他们交往的信件和诗作应如何解读?两位有情人缘何未能终成眷属?曹诚英最后的结局如何?破解如此众多的历史之谜会让我们认识到胡适先生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
结合曹操生活的时代背景,从他的军事生活、日常生活、与人交往和令文诗作中可以体现出其率直豪迈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柳亚子与李叔同(弘—法师)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交往。早在清朝末年,两人就互相仰慕;民国初年他们在上海相交而相知,后交往中断;抗战开始,柳亚子和弘一法师重新接上关系。 1912年元月,柳亚子不满于南京临时大总统府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有“维新公子”之称的陈三立挈家定居南京,结交了一批江浙一带的朋友,李审言即其中一位.1996年,李审言哲嗣李稚甫先生披露了陈三立致李审言未刊信札八通.在陈函没有面世之前,我们只能根据陈三立《散原精舍诗》和《李审言文集》保存的唱和诗作对两人的交往进行粗线条的勾勒.现在有了通信史实,两人交往的背景、细节就呈现出来,静止的书面材料变得生动有味.把信札与唱和诗作结合起来考察,陈、李的人事关系开始明朗,两人的社交圈子与生存状态、性格情趣也从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殷尧藩《送白舍人渡江》为切入点,通过对白居易与殷尧藩的交往及二人深厚友谊的分析,同时,对同时代人的赠答之作以及《送白舍人渡江》诗作本身的分析,最终得出陶敏先生的考证之误。  相似文献   

6.
张大千晚年在台湾定居以后,闭门谢客,仅与极少数故旧往来,台静农便是这“极少数”者之一。 如今,张大千与台静农已先后逝世于台北,但他们晚年交往中的许多佳话,仍流播于两岸。 倪元璐墨宝寄深情 台静农与张大千相识于抗战前,而相交于抗战之间。 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张目寒是台静农的同乡好友,20年代初,他们在北京求学时,与鲁迅交往甚深。学生时代结束后,台静农走上了教坛,先后在北平辅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张目寒则追随于右任,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进入了政界…  相似文献   

7.
宋元瓷器题字及其文化内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瓷器题字较早的实物见于三国,它既承继了器勒工名的传统,又有袭自镜铭的吉祥语句,甚至用作墓志刻铭。唐代长沙窑瓷器上的题字开始具有引人人胜的意味,其内容有字号广告、诗歌谚语①,使我们可以从中约略窥得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宋(金)元时期,瓷器题字的内容更趋纷繁复杂,其文化内蕴也愈加丰富深刻,可以说是反映当时社会风俗和世态民情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它所产生的社会制度的技术条件以及最深层的从事制作的工匠的思想观念和他们劳动生息的社会对他们所产生的作用”“。较早著录瓷器上题字的是明代的陈继儒(眉公),其…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与杨志玖是具有师生关系的两代学人,他们二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但很少有人对他们的交往和情谊进行论述。他们数十年前往来的书信和交往的资料,记载了他们交往的史实和表现出的深厚情谊,其中既显示了杨志玖先生谦虚诚实、好学进取的学人风范和重诚尚信、尊师重道的品格,也反映出傅斯年为发展学术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遗余力奖掖后学的宗师风范。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看了一些文物和有关报导,十分兴奋。仅就前凉金错泥筩题字和武威东汉张君墓出土铜马题字略加考证,以就正于诸同志。  相似文献   

10.
宁夏拜寺沟西夏方塔《诗集》收录的主要诗作的作者是夏仁宗时期移居西夏的原宋朝陕西地区的佚名宋人,其诗作涉及西夏乡村的诸多面相。首先,诗作描述了诗人生活场域中的民居、农田与私塾等具体的乡村景观,勾勒出西夏乡村实体组成概貌;其次,诗作描写了农人、樵父与渔父等村居群体的生存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贫困的日常生产生活境况。通过对诗人基于实际生活场域的诗作内容的辨别,可以窥见西夏基层社会的乡村风物与乡村群体的生活画面,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对西夏乡村社会的具象认知。  相似文献   

11.
杨冬梅 《收藏家》2010,(4):39-42
《杨慎书法册》,册长38、宽28厘米,画心长32.5、宽23.5厘米,共九开,册页的封面和封底为蓝色封皮,题签为《杨升庵先生真迹》,现藏济南市博物馆。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城,正德六年(1511年),在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清代乾隆帝《盘山图》轴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画面空间处理方式,并着重解读画上的题诗,从题诗的时间顺序、位置布局、主题内容、诗体形式、诗后钤印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剖析乾隆帝在漫长岁月中的心理变化,指出《盘山图》轴通过大量有纪年的题诗,将时间的流逝留驻于空间的布置之中,使画与历法联系起来,从而使这幅普通的山水画具有了更为深层的意识形态价值。此外,作者也研究了董邦达创作的《田盘胜概图》册和《盘山十六景图》卷,与《盘山图》轴和《盘山志》版画插图等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画法精细的《田盘胜概图》册在写实的表象之下具有高度风格化的倾向;《盘山十六景图》卷同样对空间作了风格化的处理,通过压缩、位移等技术手法,加上观看必需的时间过程,使画面空间与时间维度联系起来,这是长卷构图固有的特性,与《盘山图》立轴式的时空交融方式形成了对比。乾隆帝不选择适于书写题跋的《盘山十六景图》卷拖尾题诗,而选择在《盘山图》轴上局促的空白处题诗,更证明了他对《盘山图》轴有特殊的意匠经营。  相似文献   

13.
汉铜印以其规范模式、艺术成就与风格奠定其历史地位。汉官印字是一种从篆书向隶书过渡。汉官印的特色:严谨中见生动、规矩中见流畅,自有刚毅雄强之气。汉私印则形式自由,款式灵活,丰富多样,印幅面较小,制作精细。从这些古印中可窥测到汉代铜印艺术特色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依据20世纪90年代国家组织的全国文物鉴定系统工程中, 所见青铜伪器、伪铭的典型资料,进行较全面的研究,依其伪作内涵,对器体、装饰、铭文等伪作的种种表现,以及伪作中相互交叉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对伪作铭文的多种方法和内容的复杂性给予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对伪作铜镜特点,也进行了阐述。文章还从理论上论述了有关青铜器与金文辨伪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其中如伪作溯源和历代伪作主要特点,辨伪的理念与方法等,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秀玲 《收藏家》2011,(11):58-64
在定陵出土丝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有题记。题记形式有墨书、绣字、织字等几类。这些题记内容广泛,记载详细,有织造机构、各道工序人员、司吏、丝织名称、颜色、纹饰、质地、用料、用途及匹料长度等。这些题记为后人研究明代官办丝织业的组织分工情况,督造验收制度,织品的产地、规格、品种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丝织业发展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对宋代瓷器铭文中有关佛教内容的分析,结合佛教在中国流传的历史过程,阐述宋代佛教的世俗化倾向。尽管目前所知的与佛教有关的宋代瓷器铭文资料十分有限,难以全面解答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问题,但铭文中的内容却无可非议地昭示着佛教进入普通平民的生活后,那种大众化、实用化、民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