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揭阳为粤东古邑,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编《揭阳县志》记载: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兵攻取岭南之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并派兵戍守五岭。南海郡辖揭阳等六县。揭阳因揭岭得名。时揭阳地域广阔,包括今潮汕地区及兴梅、闽南一带。尔后揭阳历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大,但古时很多地名至今仍在沿用。挖掘揭阳地名蕴藏着的丰富历史文化,有助于文化大市建设,全面促进揭阳各项事业跨越发展。追本溯源,揭阳地名命名之由来,大概有以下类型:  相似文献   

2.
潮汕古史中,就地方名称及建制而论,以揭阳为最古,时在秦汉之际,国史中《史记》、《汉书》皆备载。去800年之后,潮州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始置。故述潮汕上古史,应以古揭阳为主;中古隋唐之后,及至清末,以潮州涵盖全潮汕而综述之,当毫无疑义。而潮汕上古史中最关键的历史人物,应为史禄、史定。  相似文献   

3.
近日,古都西安一文友知道我在研究“西汉揭阳令史定”的课题,遂寄来一本书,书名《寻根探秘百家姓》,为大32开本,由王大良编著、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出版。在第242页“揭姓”词条上这样载:“揭氏是一个出自复姓‘揭阳’的姓氏,姓氏来源相传与西汉安道侯揭阳定有关,史称‘揭定’。原来以‘史’为姓,因担任揭阳令而被称为‘揭阳定’。汉武帝时,他被封为‘安道侯’,他的后代就以‘揭阳’为姓。  相似文献   

4.
一、三苗非潮汕地区原始土著畲族之先民拙文《论古揭阳与闽西南及赣南的关系——兼论(揭氏族谱)的史料价值》①曾就上古的潮汕前史以及原始土著等相关问题作相关的讨论。近期,由于地方上有的文章对潮汕族源有不少误解,认为“畲族是东夷三古帝南迁苗裔之一,非原始土著”;“三苗即今瑶、畲、苗等族先民”;“畲族籍出东夷,是南迁而来,故应作迁久成籍的土著较宜”等,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5.
据潮汕古今史籍的记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揭阳令史定闻汉兵至 ,遂降汉 ,被封为安道候 ,仍任揭阳令。”前些时候 ,广西南宁桂迪合纤有限公司总经理揭家良先生来揭从事商务活动 ,并向揭阳的客户林凯兵先生询问并讲述 :“贵地在汉初时是否有个县令叫史定?他是我们揭氏的始祖。据我们《揭氏族谱》的记载和族人相传 ,我们的始祖原姓史名定 ,汉初时曾任揭阳县令 ,是个智勇双全、屡立战功的人。后因“史”和“屎”偕音 ,认为不吉利 ,遂请汉帝赐姓改名。汉帝认为他在揭阳任职 ,作战又多谋勇猛 ,便赐姓揭 ,赐名猛。后林凯兵先生将此事转告…  相似文献   

6.
题记:饶宗颐先生以饶百子署名于民国32年(1943)8月1日,在揭阳文献委员会出版的《文献》创刊号上发表《揭阳方志考》一文,对揭阳县历代旧志作精辟的考述。笔者近年因参与编印《古赢志乘丛编》,对揭阳旧志略有查阅。本文企图依饶老指引之路,学走一趟,以使对揭阳方志有进一步的了解。“疏舛自知不免,尚冀方闻,有以正之。”  相似文献   

7.
西汉揭阳县令史定若干史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年底,广西一揭姓先生到揭阳寻根问祖,言明“汉初时揭阳令史定是他们揭氏的始祖”,笔者以此为线索,在查阅了《揭氏族谱》及有关资料之后,本文提出若干新说,以此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8.
古代粤东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个是自秦汉之际揭阳的开县至隋唐之际,以古揭阳为主导的内陆文化时期:一个是自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设置潮州至清末之际以潮州府为主导的内河文化时期:一个是近代自汕头开埠至改革开放后三市分立.以汕头市为主导的海洋文化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揭阳的竹丝编织字画.既是堪称“中华一绝”的文化遗产,又是濒临失传的特种工艺,必须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刘业勤,广西桂平县拔贡生。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揭阳知县(据刘业勤《重建天后宫碑记》则应为三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满。乾隆四十年(1775),又回任揭阳知县,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始离揭回京。刘业勤为官清正廉洁。断案曲直分明,时有“包青天”之称。在任期间,他根据揭阳县城群众要求,结合自己实地考察情况,修建桥梁道路,疏通城内大小溪河。同时又主持编纂《揭阳县志》,邀请番禺著名才子凌鱼(进士)和本邑中有才华的文人一起编修,并亲拟《凡例》,撰写《序言》,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五月纂定《揭阳县志》8卷。 在长达267年的清王朝统治中,揭阳共经历126任知县,其中有刘业勤(广西桂平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揭阳“一年八任县长”的内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期,县长曾一度实行“民选制”,1923年,李烈钧以参谋部部长之衔进驻潮汕、“代行大总统职权”,而废除“民选制”,改用“委任制”。 揭阳第一个被委任的县长是周伯初。由于实行“委任制”,使“县长之位”成为当时相互争购的“热销商品”。患有“官瘾”者,便四处活动:或公开捐资、或暗中行贿、或献物纳谷、或攀亲结友……花样层出不穷。据《揭阳县志通讯》载:“当时向军酋买官者,继周伯初之后的有林宴林、陈颉龙、姚绍墀、陈实甫、林毓荃、林奇等。”仅民国十四年(1525)这一年,揭阳县便有8任县长先后任职:  相似文献   

12.
广东揭阳县在1958年平整耕地期间,在红旗人民公社西寨村附近的古墓中,发现"蔡伯喈"戏曲抄本二本。1960年春,由揭阳榕江剧团交县博物馆保存,广东潮剧院曾对它进行了一些考查,现已归省文化局,由专人负责装裱,并准备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这一古剧本的发现,对探索广东潮剧历史源流将有很大的帮助。出土古剧抄本的墓位于西寨村东南榕江河边,据老年人说,过去这里荆棘丛生,人们都称为明代坟埸。古墓只剩下四方的棺木框,墓前原有一碑,1952年已移至他处,现石碑仍保存完好,个别字迹已模糊不清。碑文为: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史学集刊》2004,(1):88-96
字义构形及释义 ,历来为公私观念研究中的难点 ,因而自然成为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先秦思想史研究中亟待攻克的一个难题。近来有学者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作者从“象意”造字法角度切入 ,认为“厶”像人鼻形 ,“公”“厶”均象人脸部之形 ,并得出了“侧面为私 ,正面为公”的结论。在“公”“厶”字义构形及释义上 ,这虽不失为一种创意 ,而验之古文字学规律、先秦文献用语习惯、先秦公私观念发展嬗变等几个方面 ,“侧面为厶 ,正面为公”的结论 ,还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由中共揭阳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揭阳年鉴》编纂委员会负责组织编纂的《揭阳年鉴(2008)》于2009年2月出版发行。至此,《揭阳年鉴》共出版发行13本。1991年12月揭阳设市.1994年成立市史志办公室,1995年开始编修年鉴,1996年,创刊号《揭阳年鉴(1992~1995)》出版发行,此后,一年一鉴。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初夏之后,在揭阳龙砂乡8个自然村一带,各家各户纷纷“竖灯竿升彩凤”。每当夜暮降临,红灯、彩凤相映,分外美丽、壮观。凡经过此地的人,无不惊叹。  相似文献   

16.
郭笃士(1906-1990年),名敦,字笃士,以字行,曾用笔名守正,盖取“笃士守正”之义,又自称草草庐主,晚号个翁,揭阳厚和郭村人。郭笃士先生  相似文献   

17.
西周金文中的京到底位于何处?金文家争论了几十年,仍然莫衷一是。这个难题几乎成了古史界干古之谜。谜底如何揭开?本文试图从另外几个角度去探索。谨以芹献,就正于方家。 一、从《诗》镐与方的地理说起 西周时玁狁犯周所及之地域,文献中主要的有“镐”与“方”两地。其确实地望,  相似文献   

18.
“夜郎古旬”摩崖石刺位于遵义市凤冈县何坝乡康坝村长安桥,“夜郎古旬”在此地的发现绝非偶然,本文旨在结合一些文献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夜郎古旬”与古夜郎国、相关夜郎县及历史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时下学界对“疑古”思潮的反思,仍大多局限在“疑古”派的某些早期的观点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破坏上。这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疑古”思潮,只是它的一个层面。本文认为,从《古史辨》第一册到第二册之间,面对考古发现和新材料不断涌现的挑战,“疑古”思潮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即从意识形态的思想冲击到学术典范的建立,从而把它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人们观念中的“上古”。《古史辨》第三册反映了顾颉刚“疑古”方法论的逐步完善,回到文献考订后,“层累造成古史”理论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史定其人其事,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的一文一表。一文为《南越列传》,一表即《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南越列传》只于篇末有一句“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为什么南越的揭阳令史定会“自定属汉”呢?这里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但司马迁论述简要,这方面没有说清楚。而《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则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封史定为安道侯兼揭阳令,是年三月乙酉日为其侯国元年。我查考司马迁所撰写的《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里面记载汉武帝封功臣70余人为侯,其中以县令因功封侯者,只有史定一人;而封侯又再兼任县令者,也只有史定一人。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汉武帝南平两越、统一南中国时,史定立下了特殊的功勋,是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否则以区区一县令归汉,是断不可能封侯的。司马迁与史定同是汉武帝时人,所以其史料记载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