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茶》2011,(2):168-168
这个场景看起来几乎有点滑稽:是鹦鹉不听话.让摄影师罗伯特.克拉克很头疼吗?不是的。其实克拉克——本期杂志中《羽毛进化史》一文的摄影师——在他纽约布鲁克林工作室里拍摄这只鸟的时候.态度是极为严肃的。  相似文献   

2.
清晨化缘     
《山茶》2009,(7):178-178
这张刊登在1912年3月号《国家地理》上的照片.记录下每天早晨.吴哥的僧人集中在一起.准备前往资助他们的村庄化缘的情景。一些来自有地位家庭的孩子们会随同僧人一起,帮着提提篮子什么的,对孩子们来说,  相似文献   

3.
《山茶》2010,(6):155-155
5月12日-30日.由《华夏地理》杂志协助举办的“交叉的目光——滇越铁路百年纪念摄影展”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此次展出的作品有一部分是本刊特约摄影师曾年拍摄的《滇越小铁路》专题的内容.另一部分则是法国摄影师安琳拍摄的滇越铁路。照片和专题真实地呈现了滇越铁路的壮美与历史沧桑.  相似文献   

4.
据福州市作家池敬嘉创作的长篇小说《天朝使臣》改编的电视片《郑和下西洋》(50集),将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电视制作中心投资5000万元拍摄.该电视剧组将在福州、泉州、海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实地拍摄.所用道具——一艘2000吨级仿古木船将委托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司建造。数艘50吨的仿古小船也将同时建造.  相似文献   

5.
12月     
<正>161917年12月英国作家,科幻小说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出生。克拉克的科幻作品多以科学为依据,小说里的许多预测都已成现实。尤其是他对卫星通信的描写,与实际发展惊人的一致。其作品包括《童年的终结》《月尘飘落》《来自天穹的声音》《帝国大地》和《2001》等。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为之准备了很长时间的旅游计划,出游的动机源自电影《花样年华》和《古墓丽影》。虽然在此前我就已经知道了吴哥这个名字,但形成探访吴哥古迹的决心和能力,却是近两年的事情。最终决定去吴哥,是因为有人说:那是一种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感受。 吴哥位于柬埔寨暹粒省省会暹粒附近,始建于公元802年,在这方圆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静静地躺着600余座石砌建筑,大都是佛教、印度教庙宇和宫殿,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尼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 去吴哥时,适逢雨季。当飞机开始下降的时候,透过舷窗,看到无边的丛林下,竟然是泽国。一出机舱,湿热扑面而来,生机勃勃的绿色撞入眼中。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传统     
《山茶》2009,(7):2-2
阅读美国作者撰写的考古报道,总让我想起好莱坞电影。不仅仅是印第安纳琼斯,或者古墓丽影,还包括所有的侦探类型片——发现蛛丝马迹,开始抽丝剥茧.逐渐柳暗花明,最终真相大白。本期的《吴哥沉浮之谜》.则让我直接联想到前阵子断续看过的一套美国电视剧《人骨拼图》:美丽而极度理性的女法医人类学家.在每集里遭遇一具无名尸骨.然后凭着医学图书馆般的渊博知识和如同科幻的高科技,还原罪案现场,擒获真凶。  相似文献   

8.
正若是你去过多伦多,就会发现,许多在电影中被标注为纽约、芝加哥或者波士顿的电影场景,其实都是在多伦多拍摄的,许多景点早已不知不觉地出现在电影之中了。比如拍摄了《生化危机2:启示录》《星际迷航:下一代》和《环太平洋》等电影的多伦多市政厅;拍摄了《哈利·波特》《心灵捕手》和《机械战警》等电影的多伦多大学;拍摄了《龙卷风》《无敌浩克》和《迈阿密风云》等电影的古酿酒厂区……但在多伦多拍摄了最多电影的取景地,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古堡——卡萨罗马城堡(Casa Loma)!  相似文献   

9.
柬埔寨曾有5000多座寺庙,印度教的、佛教的……红色高棉摧毁了其中2000多座,但是他们没有摧毁吴哥——波尔布特(红色高棉前领导人)把吴哥视为古代之粹。在吴哥,大多数古代遗迹没有吴哥窟那样声名远播.但同样无与伦比,比如班迭斯雷寺(Banteay Srei)。  相似文献   

10.
《桑登分到了土地》是1959年7月西藏民主改革期间。摄影家蓝志贵摄于山南拉加里的作品。桑登曾经是拉加里地方的一名奴隶.在两个多月的采访中.蓝志贵连续拍摄了《桑登求乞》,《桑登欢迎平叛解放军》,《桑登分到了土地》等系列图片,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变迁。《桑登分到了土地》对人物表情的瞬间把握,使这类题材具有了极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吴哥石窟的文物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蕴含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足著名的世界史化遗产,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结构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吴哥石窟建筑结构形式.并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简述了吴哥石窟建筑破坏的类型,即结构破坏与材料破坏两种类型,在保护修复中,应针对不同的破坏肜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哥王朝创造了伟大的吴哥文明,并在今天暹粒市北郊的吴哥建筑群中得以保留。本文对吴哥的历史、吴哥王朝的信仰、建筑形制、石雕艺术等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吴哥建筑群独特的宗教艺术内涵和石筑建筑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重走南丝路     
《华夏地理》2008,(6):181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4月8日.《华夏地理》杂志专题小组赴四川省邛崃市,踏上了重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旅程。此次重走南丝路活动.由成都市政府主办.历时16天,途径汉源.西昌、会理、攀枝花、云南大姚、祥云.大理、保山、腾;中、瑞丽等地。活动旨在拍摄和记录南丝路沿线珍贵历史遗迹和风土人情。活动中沿途拍摄的作品意外成为大地震前的最后纪录。这些照片将于下半年在”2008中国.成都(邛崃)国际南丝路文化旅游节”中展出.《华夏地理》杂志届时亦会推出“南丝路”相关专题。  相似文献   

14.
乳海甘露     
《搅动乳海》是印度教一则著名的神话故事,也是我们漫步在吴哥古迹时,随处可见的壁画内容,许多雕刻的形象都来自于这个神话。由于湿婆的诅咒,三界失去了活力。为了拯救世界和自己,天神与阿修罗们不情愿地联手,一起搅动乳海,试图从中搅拌出能让人永生的一滴不死甘露。凡间的古高棉人把自己对于众神的崇拜和永生的渴求,用壮观的石头寺庙以及石头上的精细雕刻表达了出来,高棉帝国的国王都热衷于此,于是吴哥地区的丛林中遍布印度教和佛教庙  相似文献   

15.
吴哥王宫遗址是柬埔寨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记载了十三世纪末王宫建筑"屋头壮观,修廊复道,参差突兀,稍有规模"的景致。随着吴哥王朝的衰落,被废弃的王宫逐渐湮没于原始森林里。1860年代,王宫遗址被重新发现。王宫遗址是吴哥古迹群的核心遗址,是古代柬埔寨吴哥都城王宫的所在地,也是解读古代高棉历史乃至东南亚文化的核心。大批国际学者已对王宫遗址开展了百余年的调查与研究,多从碑铭学、建筑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等方向入手,但受人力和物力所限,始终未开展综合全面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国援柬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改变原有的单一保护模式,将建筑保护、考古发掘、实验室建设、柬方人才能力培养、生物病害治理和价值展示与阐释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拍摄《敦煌》用了整整4年;拍摄《故宫》深入故宫的深宅大院;拍摄《外滩》耗资1300万元。他是中国为数不多可以用"奢侈"方式拍摄纪录片的导演  相似文献   

17.
克拉克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克瓷作为明末清初的一种中国外销瓷,对世界陶瓷文化和陶瓷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克拉克瓷名称的含义、特征、分期、窑口和时代等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对克拉克瓷的历史作了研究。着重地介绍了外国目前对克拉克瓷的研究成果,并对克拉克瓷的生产范畴和断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与动物同行     
《华夏地理》2008,(6):38-39
《国家地理》杂志一向是野外动物考察和摄影的坚定支持者。早在1906年主编格罗夫纳就曾用整本杂志来报道通过动物触发相机拍摄的自然动物世界。前美国国会议员乔治.西罗斯三世利用动物触发相机的装置.在黑暗的夜里拍摄了74张动物照片.这些鹿.豪猪和山猫触发相机的精彩瞬间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影响了整整一代读者对野生动物的兴趣。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国家地理》顺应时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尽管早在17世纪初叶,一些西方传教士出于猎奇和探险而与苗族有过初步的接触了解,但绝大多数的西方人对这个古老的民族仍一无所知。直到19世纪,西方学者才在他们的著作中零星地提到苗族的有关情况特别是其种属问题。我姑且谓之为“早期西方苗学阶段”。这个时期的代表学者和作品有:1861年英国传教士洛克哈特e关于中国的苗族或土著居民》,1862年英国军人布勒契斯顿《长江上的5个月》.19世纪80年代法国人类学家德·卡特勒法热《人类种族通史》、韦尔努《人类的种族》和拉戎基埃《在越南北部的两年》,1894年英国传教士克拉克《中国西部的…  相似文献   

20.
我有柬埔寨一行,终了多年夙愿。不到吴哥,不知道亚洲有如此辉煌的过去,不到吴哥,不知道中国文人关于中国文化,说了多少大话,过了头。1860年,一个法国探险家从金边出发,手持一本《真腊风土记》(宋人周达观著),披荆斩棘800里,在榛莽古木中发现了这座被废弃的石头城:五座城门巍峨入云,四周环以护城河,城墙长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