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活着"的大运河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二是隋朝时期,为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并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隋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运  相似文献   

2.
资讯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赴河南考察大运河申遗工作 9月18日-21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在河南考察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遴选工作。河南境内分布的大运河遗址主要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南段与通济渠的北段遗址.涉及郑州、开封、洛阳、商丘,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8个省辖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开展了大规模的运河遗产走向及遗产分布的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贯通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大运河在古代为中国经济的沟通、文化的沟通、人口的流动发挥了巨大作用。一部运河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近年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打造,整合大运河沿线众多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修缮、文化重塑和城市改造。那么,在建设中应该如何阐述运河文化,打造重点工程,促进文旅融合,提升投资效益,带动城市经济呢?  相似文献   

4.
京杭运河(又称大运河)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长达1794公里。江苏是古运河的重要流经地,大运河在江苏穿越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江苏大地留下了大运河的骄傲,也写满了古运河的沧桑与变迁。在京杭运河还没有开凿之前,江苏境内就有了最早的运河———邗沟。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今苏州),先后打败了南方的越国和西方的楚国,又进一步想讨伐北部的齐、晋、鲁、宋等国,以图称霸中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人工运河,以沟通江淮水路交通,由今江都引长江水东北流,直到射阳湖中,再由射阳湖通到末口(今淮安市楚州北神堰)注入淮河。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夫差一度把都城从姑苏迁往邗(今扬州)。因运河流经邗城城下,故历史上称为“邗沟”。公元7世纪初,隋朝统一了中国。隋文帝与隋炀帝父子先后开凿了山阳渎、江南运河、通济渠与永济渠。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共有4段,除了永济渠外,其它3段都与江苏密切相关。隋开皇七年(587),隋文帝下令开凿山阳渎。山阳渎沿袭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旧道,北起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引淮水南流,经江都(今...  相似文献   

5.
李琴 《世界遗产》2014,(7):45-48
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两个形态。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之初,申遗地点仅限京杭大运河沿线。后来在专家建议下,隋唐大运河被扩充进来。随着隋唐大运河考古发掘工作成果的涌现,通济渠、永济渠位于河南、安徽的9个遗产点段被遴选出申报世界遗产,其中三处为粮仓遗址。  相似文献   

6.
“活着”的大运河 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琴 《世界遗产》2014,(7):105-107
从洛阳至临清的卫河由历史上的白沟、永济渠、御河演进形成。一直是华北平原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大运河申遗遴选出的滑县、浚县段故道长约18千米,是永济渠保留最完整的一段。在申遗过程中经历了诸多“不相信”之后,沿线的居民终于为沉寂多年的古镇修来了“千年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运河船号     
运河船号,是指曾在南运河水运航段流行传唱的船工号子. 南运河指京杭大运河的天津至山东临清(再往南为漳卫河)478公里航段.在我国漫长的南运河航运史进程中形成的船工号子,至今保留在泊头市区为数不多的老船工记忆里,是南运河航运史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留存. 古镇码头 南运河曾是黄河故道,亦称清水.曹魏时期沿此修建白沟水运,隋代成为南北大运河的一部分,时称永济渠,又名御河.从那个时候开始,“泊头城区兴起于运河漕运,由运河码头发展而成”.中国水运史丛书《河北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说:“泊头镇位于河北省中部偏南,是南运河上的著名码头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遗产利用程度不高、相关机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和困难。博物馆作为传承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机构,是保护和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当前运河专题博物馆数量仍较少,运河沿岸城市博物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利用程度仍较低,通过推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教育活动开发和加大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力度等途径,能够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对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从而传承和弘扬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聊城段大运河文化是京杭大运河(以下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聊城东昌府段的大运河文化更是独具特色。聊城东昌府段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虽然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该段运河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系统、有效的开发等。为此,应充分挖掘聊城东昌府段运河沿岸文化资源,通过“Phonograph”模式解决该段运河文化资源联动性不高的问题,从而促进东昌府段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运河的保护和开发向更高阶段、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1.
<正>"悠悠大运河,不仅承载了丰厚的过去和历史,还将繁华的今天送往灿烂的未来。"2017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3周年纪念日,运河大讲堂——杭州运河文化之旅在杭州大运河畔隆重举行。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京、津、冀、鲁、苏、浙、豫和皖8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全线贯  相似文献   

12.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与开发是贯彻和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切实实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现实要求。本文在梳理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加强运河保护、科学合理规划、开发运河旅游产品、培养运河人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大宣传等对策,旨在保护和开发隋唐大运河洛阳段。  相似文献   

13.
齐廉允 《文史天地》2014,(10):38-42
正"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上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荷渔叉、扛长枪,跟着翟让打杨广,杀死杨广免遭殃。"一首歌谣把思绪带回到1300多年前那个车辚辚马萧萧的英雄时代。瓦岗在今河南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是一个并不大的山冈。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东南岸,东邻山东,北靠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瓦岗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朝  相似文献   

14.
张向芳 《风景名胜》2013,(10):12-18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 或"运河",号称中国运河之最, 是中国最长的运河,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1公里。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后经7世纪(隋)和13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水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向为漕运要道, 使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苏北段,北起苏鲁交界的大沙河口,南至扬州六圩运河口,包括不牢河、中运河、里运河,全长404公里。连同微山湖西线航道,计461公里。这段运河.是大运河上最早的人工航道和自然航道之所在,是扬州、淮安、宿迁、徐州等城市的母亲河。这段运河,北接山东运河,南连江南运河,承担着向长江三角洲这一我国制造业中心运输煤炭等资源的大任。大运河苏北段的变化是新中国60年沧桑巨变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运河访谈录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林留根 《东南文化》2021,(3):136-141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全流域、全时空、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的风采的专题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以宏观叙事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和现代展示手段,通过反映大运河历史、运河价值、运河文化的各类文物、文献、展品,向公众讲述大运河的中国故事,展现大运河的魅力和文化风采.策展团队挖掘、选择合适的文物展品并根据展品和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以此来实现展览目的 .科学、直观地揭示历史,同时生动、形象地解读运河文化,这样的策展理念和实现路径,可为我国大型线性遗产的展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董正 《美成在久》2020,(1):56-59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一度支撑着中国的南北通衢。曾经千帆竞渡的大运河今天已失旧日风光。历经沧桑之后,古老的运河与今天的你我该是怎样的关系呢?当代社会该如何面对大运河?现实生活中的运河受到保护的同时,是否需要唤醒与运河相伴的精神记忆?  相似文献   

20.
冯玉珠 《旅游纵览》2022,(7):101-104
饮食文化是京杭大运河多样文化形态之一,是京杭大运河文化生活化的一面。本研究将以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整理、提炼河北运河沿岸区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分析大运河河北段饮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探讨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河北大运河饮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响“美丽河北·运河风韵”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