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梦心 《神州》2011,(8):43-43
“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李素丽  相似文献   

2.
诺夫 《广西文史》2007,(4):52-54
撩开历史的重重帷幕,古老的白州在我眼前隐约闪现。我不是博白人,只为博白是广西客家人聚居之地,客家人那种特有的亲和力,使我对它多了一份情愫,总想为它说些什么。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首先使我想到的是,屈大均所说的“东粤女子能诗”第一人——绿珠。  相似文献   

3.
卢弘 《百年潮》2003,(3):72-78
当孩子们端着玩具冲锋枪进行“激战”并作出“牺牲”状时,我常想: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争,怎么叫牺牲,怎样才是和平与幸福,又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本文作者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重大国际历史事件——朝鲜停战,我有幸正在世界瞩目的三八线战  相似文献   

4.
蓝鲸冬游记     
在阿卡普尔科港的诸多白色游艇中,“太平洋风暴号”十分显眼:它是一艘工作船,黑色的船身,之前是在美国西海岸捕鱼的拖网渔船,如今重获新生,成了一艘海洋考察船。港口中有的是比它更大、更豪华的船只——阿卡普尔科港的白色快艇都造价不菲——但这艘长26米,酷劲十足、船头高昂的拖船却最合我意。要是让我在这些船中任选一般,载我完成一个月的蓝鲸追逐之旅,  相似文献   

5.
B面张信哲     
在马伊琍说出“且行且珍借”的那个晚上,我翻出了张信哲1996年的专辑《梦想》从头听起——那首歌亦是那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歌。我清楚地记得,它是B面第四首,对应的A面第二首是《错过你错过爱》。  相似文献   

6.
声音     
《神州》2005,(8)
“我一生只结过两次婚,大陆的一些书中就说我结婚三次,把我说的风流的不得了,所以我的名誉在这方面并不太好。”——大师李敖披露将于2005年9月访问大陆时笑谈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风流形象。“统一尚未完成,同胞仍需努力”——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时,借孙中山先生名句勉励两岸青年时刻肩负起实现祖国统一责任。“巴黎应该举办奥运会,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城市之一”——环法自行车赛的传奇人物阿姆斯特朗为法国巴黎申办奥运失败深感遗憾。“饭店小牙签多为‘三无’产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指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泥土     
我曾经是那么地讨厌泥土。讨厌它的颜色——那是一种介于黑色与红色之间的颜色——棕色;讨厌它总是沾在我的鞋底,甚至衣服上,让我回家受到母亲的责骂。我曾经是那么地讨厌父亲。讨厌他的性格——那是一种介于深沉与浅薄之间的性格——中庸;讨厌他总是对我罗罗嗦嗦,不停地问这问那,甚至用父亲的威严镇压我。曾经令我十分无奈的是:父亲喜欢泥土。父亲是那么地热爱着泥土。  相似文献   

8.
从印度奔逃     
一旦回到西方世界——回到那个只把“虚幻”看成抽象观念、而不把它当作一种蚀骨铭心的感受的西方文化中,我就发觉,印度精神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走了。在我的感觉中,它就像一个我永远无法完整表达、从此再也捕捉不回来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传统戏剧不太像生活——读者别误会,我只是说“不太像生活”,没有说它不反映生活——古代戏曲虽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来源干生活,但它不像生活本身那么平淡无奇。特别是在形式上,戏曲绝对与生活迥异,它是仪式化了的生活。中国戏曲注重服装、脸谱、说白、唱腔、动作乃至一招一式的美术化和故事情节程式化,以及大团圆的结局,这些都与现实生活有别。  相似文献   

10.
积雨云——喇叭吹响蘑菇丛生 “这个野花叫‘Biu·Biu’,小时候经常玩,”藏族小伙尕玛对我说,“你看,把它揪下来可以当喇叭吹。”话音未落,那朵野花已经被尕玛叼在嘴里,用力吹响——名副其实的“Biu·Biu”,那声音不像喇叭一般嘹亮,而是沉闷干涩的响动。一朵路边的野花,先端如盘,末尾细长似管子——以植物学的视角看来,那是一种名叫“管花马先蒿”的植物,青藏高原常见的野花——不嘹亮的喇叭声吹响之后.藏族小伙抬起头望向天边,目光茫远。“小时候的玩具?”我问尕玛道,“就当喇叭吹吗?”“我阿爸不许我吹,我就偷偷吹,”尕玛回忆起往昔,脸上带着略显得意的神色,“这个,吹完以后会下雨的。阿爸说这个喇叭能把雨叫过来。”  相似文献   

1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北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代人》——顾城)“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苣予婷)  相似文献   

12.
追逐时尚     
楼上,又唱起了——说是唱,不如说是配乐朗诵——近来很流行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难听,没有《红楼梦》中《枉凝眉》的典雅的词句,亦没有《梁祝》那样悠长的旋律。我捂上耳朵。猛然间,我发现自己是个落伍的人,总是与时尚格格不入,亦或跟不上时尚的步伐,还总以为自己是“阳春白雪”。我该出去走走了,去感受一点流行的风,让自己融入流行中……我走街串巷,迎面吹来的是温和却强烈的流行风。以前,我惯以称之为“世俗风”,还以“可以鄙视世俗,但决不公开反对它”来告诫自己。如今,情随事迁,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个句子用低沉的男中音读出来,就是王家卫电影开头的典型旁白台词,而这个句式几乎可以套用于每一年。时光是一列火车。搭乘者你我,眼睁睁看着这列火车呼啸向前,从不逆行。  相似文献   

14.
极致便携     
——“你为什么会写作?” ——“我写作,因为我不快乐,写作是一种对抗不快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山茶》2011,(3):42-42
在杰克逊的心目中是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有的只是它永远迫不及待想见的“人”。我应该解释一下:杰克逊是我养的一条杰克罗素梗犬,雄性。它遇见人的时候.短短的尾巴立刻摇得光影缭乱,那股振动的力量沿着带有花斑的身体传递,直传到软塌塌的耳朵上去。它总是兴高采烈.淘气活泼.又有爱心——爱狗之人心仪的优点它都占齐了。它的形象很可以代表经过多年选择性育种而驯化的动物。  相似文献   

16.
广西的文学前辈,我最早认识是苗延秀同志——还是称呼他为同志吧,在他生前我一直这样称呼他。虽然他年长我17岁,又曾两度是我工作的直接领导人,我都不以他职务称呼。觉得这样既表达了对他的尊重也亲切些,当年苏联的一首歌有两句歌词:“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它比一切尊称都光荣。”  相似文献   

17.
李天宇 《神州》2013,(20):4-5
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虽一问世就备受争议,但它崇高的艺术价值和发人深省的结局获得无数读者的青睐。它是王尔德最隐晦和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之一,也是对灵魂腐败惟妙惟肖的铮铮写照。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即“三重人格”——本我,自我,超我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三个主角之间的微妙关系。探究王尔德在小说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碰撞,揭示王尔德的多重人格及其内心的挣扎。  相似文献   

18.
周剑生 《世界》2003,(6):8-9
留学日本时,我曾在东京银座的大街上看到一幅巨型图片“空中城市——马丘比丘”,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传保护“世界遗产”的广告。我被它神奇的景色所震撼,久久不愿离去,心中有个强烈的呼唤:“今生一定要去这个地方!”正是它,让我萌生了将世界遗产介绍给中国的想法,开始了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去走世界、去拍摄世界遗产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书,重重地合上。合上的是一本写童年的书。我,匆匆地寻觅。寻觅的是一件儿时的玩具。“哗!”它从书橱上落下——一个沾满灰尘的五彩圈子。我也不知它姓甚名谁,只记得小时候叫它“啦啦圈”。那个漂亮的“啦啦圈”是哥哥送的,可现在却活像个小丑,又脏又旧。唉! 童年时天很蓝、草很软,女孩子们都在草地上玩着“啦啦圈”。配着那“沙啦沙啦”的声音,女孩子们扭动着纤细的腰肢,羊角辫满足地晃着;大点的女孩还会玩出  相似文献   

20.
一片树叶     
正有一片树叶,它十分普通。这片树叶上,有几个小洞,大概是蚂蚁留下的信件吧——可惜已被我"截获"。这只是一片薄荷叶。它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用它做书签,书页的芳香会渐渐融入薄荷的清香。它来的就是那么凑巧:夏日的一天夜里,我正在看《资治通鉴》,可正巧没有一个合适的书签——在我的心中,史书的书签都应是一幅山水画——浓墨渲染,轻笔勾勒。可巧,它随风飘来,应是窗外那盆中的一员,被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