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节     
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间举行,所以又叫十月年,哈尼语称“扎勒特”,是哈尼族一年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盛大节日. 由于哈尼族的支系较多,其年节也较为复杂.大年第一天称为“美首扎勒特”,有“荡秋千”祈福的传统,而青年男女利用此媒介谈情说爱、缔结良缘.节日期间,人们你来我往,互相探亲访友,赶场集会,对歌作乐,喜气洋洋.有些地方还举行“资乌都”活动,“资”是酒,“乌”是盛大、欢乐的意思,“都”是喝,连在一起就是全村合饮、欢乐幸福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三对春鸟     
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使用的历法与汉族的夏历相近而不完全相同,夏历的十月是哈尼历的岁首,从十月开始一年十二个月的时序排列。在计算时间的时候,哈尼族每年以攀枝花、樱桃花等树木的开花时间和候鸟的来去作为识别标志。春季的主要象征是三对春鸟——“唧唧本本鸟”、阳雀和布谷鸟。“唧唧本本鸟”是生长在哀牢山中的一种小鸟,大小如布谷,毛羽呈花斑色,鸣声清脆嘹亮,因为它的叫声是“唧——唧本本,唧——唧本本”。哈尼族人民就叫它“唧唧本本鸟”。  相似文献   

3.
照哈尼族的传统习俗,每年由十月至次年三月,是青年人谈情说爱,举办婚嫁喜事的日子。夜幕早临的冬夜,哈尼山寨的影壁常常被山梁子上的篝火照得闪亮。那堆闪耀着红光的篝火,是一对对恋人火热的心点燃的。透过哈尼族的婚俗与情歌,我们尚可探寻该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蜕变的龛影。一个冬夜,我在金平县大寨区白沙坡老寨罗美人那里,观看青年人集体“吃火草烟”(意即“玩姑娘”。旧时,谈情说爱中,有让姑娘给小  相似文献   

4.
雷山苗年节     
正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盛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月、十月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内容和形式各地则大同小异。"苗年"一般持续五至十二天,在这段时间里,串寨喝酒、吹笙跳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图为雷山苗年节的盛大场景。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的哈尼族,有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大摆寨宴。这一颇有文化内涵和积极意义的传统习俗,可谓是哈尼族食文化的代表。它深入人心,世代相沿。哈尼族大摆寨宴,一般都选在“扎勒太”(十月年)或“昂玛吐”(祭寨神)这两大节日里,但有的村寨也选在春节后某个吉祥的日子里。在选定的这一天,不论村寨大小,每户人家都要做一桌自己最拿手的佳肴美味,一家一桌,全村寨欢欢喜喜、齐刷刷地来大摆寨宴。地点选在广场、街道或秋千场上(荡秋千是哈尼人最喜爱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每个村寨都设有秋千场)。寨宴开始之前,先噼噼啪啪…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云南各民族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酷爱和品饮着这片叶子。哈尼族作为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茶俗文化。茶对于哈尼族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传承体,哈尼族有着自己独有的茶俗文化,背后蕴藏着哈尼族深厚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郭晋勇 《丝绸之路》2010,(12):41-42
我国是民族文化大国,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哈尼族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哈尼族文化亟待向外翻译宣传,以促进云南西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提升哈尼族文化的知名度。本文着重讨论红河州哈尼族"苗爱拿"节日文化的理解和翻译,以期促进红河州哈尼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澜沧境内有哈尼族人口4.68万人,主要分布在东朗、酒井、惠民、发展河四个哈尼族乡,其次分布在新城、东回、南岭、糯福、勐朗、竹塘等乡(镇)。澜沧、盂连中缅边境一线的哈尼族(阿卡人)形成了跨境而居的主要民族,他们与缅甸、泰国哈尼族(阿卡人)的关系甚为密切,来往频繁。居住在澜沧的哈尼族90%以上均属爱尼人(自称牙尼或阿卡)。  相似文献   

9.
“苦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在考察哈尼族民俗及其传说时,哈尼族各个支系的老人都说这个传统节日是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产生的。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各支系,过“苦扎扎”节的方式大同小异,但“传说”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与农业祭祀有关的,有人类同鬼魂作斗争的,有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有神人联姻的,等等。研究同一民族中同一习俗传说故事的演变,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出文学、习俗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找到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下面,将我收集到的“苦扎扎”节的各种传说和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为研究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同志提供一点资料。 1.有关农业祭祀方面的: 绿春县大水沟区普石寨哈尼族支系期地人过“苦扎扎”节,传说源于一个《神  相似文献   

10.
古代氐羌族群的迁徙分化导致哈尼族的诞生。频繁南迁使哈尼族从游牧群体变成游耕民族,定居哀牢山区使哈尼族从游耕民族发展成为梯田民族,而部分继续迁徙较晚定居的哈尼族则更多地从事山地农耕,成为散居其他民族中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在这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把年节称为“春节”过,所以从此算起,“春节”一词的历史到今年刚好是100年。  相似文献   

12.
王兰凤 《旅游纵览》2013,(3):314-315
哈尼族,对天存有最高的敬畏,将"天规"作为最重要的行为规范。禁忌是哈尼族习惯法的重要来源之一。习惯法有着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哈尼族习惯法与现行法律的冲突反映了他们背后的文化冲突——神权至上与人权至上的文化冲突。对少数民族的习惯法要采取尊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红河哈尼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创造梯田的哈尼族,则是大山的雕塑家。在哀牢山区域内哈尼族因为开创了闻名中外的红河哈尼梯田,被人们赞誉为雕刻大山的民族,是大地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原始宗教活动中,认为“万物有魂”的观念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有人魂,动物有动物魂,植物有植物魂。平常社会生活中不仅要随时叫人的魂,还要叫牲畜和庄稼的魂。叫魂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支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本文仅以滇东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大兴镇哈尼族为例,介绍三种常见的哈尼族叫魂习俗。  相似文献   

15.
元阳县哈尼族祖先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境内哈尼族有罗碧、罗缅、阿邬、豪尼、郭宏、多尼、白宏、阿松等多种自称,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据哈尼族创世史诗《浦嘎纳嘎》记载,哈尼祖先诞生于遥远的"努玛阿美"地方,后长途迁徙,定居滇中"谷哈"(今昆明一带),融入"昆明"部族,后因战乱频繁,哈尼族祖先被迫离开滇中腹地,南迁六诏山区和滇南红河南岸,多数定居于红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以今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境一带为生息繁衍和活动的中心。现哈尼族分布于元阳县各地,多集中于高山和半山地区,这些地区水丰土肥,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明、清以来,这些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境内先后置纳楼茶甸长官司、纳更土巡检、稿吾土把总和勐弄、宗瓦、宗哈、五亩、五邦、水塘、马龙六掌寨,统属临安府。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元阳县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现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8.02%,其中哈尼族人就占总入口的53.29%。元阳的哈尼梯田就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民依山造田,建造梯田堪称哈尼人民一绝,是他们对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海拔280米~1800米之间梯田密布,呈现出一幅"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农耕图景。  相似文献   

16.
元阳县哈尼族祖先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境内哈尼族有罗碧、罗缅、阿邬、豪尼、郭宏、多尼、白宏、阿松等多种自称,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据哈尼族创世史诗《浦嘎纳嘎》记载,哈尼祖先诞生于遥远的"努玛阿美"地方,后长途迁徙,定居滇中"谷哈"(今昆明一带),融入"昆明"部族,后因战乱频繁,哈尼族祖先被迫离开滇中腹地,南迁六诏山区和滇南红河南岸,多数定居于红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以今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境一带为生息繁衍和活动的中心。现哈尼族分布于元阳县各地,多集中于高山和半山地区,这些地区水丰土肥,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明、清以来,这些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境内先后置纳楼茶甸长官司、纳更土巡检、稿吾土把总和勐弄、宗瓦、宗哈、五亩、五邦、水塘、马龙六掌寨,统属临安府。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元阳县行政区划几经变更,现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88.02%,其中哈尼族人就占总入口的53.29%。元阳的哈尼梯田就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哈尼族人民依山造田,建造梯田堪称哈尼人民一绝,是他们对历史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海拔280米~1800米之间梯田密布,呈现...  相似文献   

17.
民族节庆旅游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极强的趣味性、体验性和参与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并得到了普遍认同,成为了近年来最有亮点的旅游产品。本文以雷山苗年节为研究对象,分析苗年节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苗年节旅游品牌化过程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聚居在祖国云南边疆的哈尼族各支系中所流行着的许多传统风俗民习和传统节日,往往与民间文学相互交融,甚至相互依存在一起,成为血肉难分的哈尼族固有的精神财富。弄清哈尼族的风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蕴藏着许多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谚以及音乐、舞蹈等。在传统节日和祭祀场合,以村寨为单位的群众文娱活动更为突出、活跃,几乎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都流传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神话。重大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天神“奥玛”、地神“阿奥”、山公“搓司搓欤”、山母“腊必腊衫”以及“卜  相似文献   

19.
王洪伟 《旅游》2006,(4):48-55
我已经记不得是多少次来到哈尼族的另一个支系——奕车人生活的这个地方了。几年来,这个以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哈尼梯田和梯田文化而被人们誉为大山的雕塑家,红河县大羊街乡的奕车人,以其独特的婚姻、风情、民俗等民族文化而驰名海内外,尤其是妇女、姑娘们的服饰,在哈尼族的妇女服饰中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20.
哈尼民族文化有着其独特的一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哈尼族文化亟待向外翻译、宣传,以提高哈尼族文化的知名度,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着重讨论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昂玛突”节日文化的内涵及理解、翻译.供大家讨论,以促进红河州哈尼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