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球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给人类最为温馨感觉的就应当数“家”了。家是狂风暴雨中一个安静的避风港.家是寂静深夜中一点温暖的火光。  相似文献   

2.
"人类世"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地质学和地层学角度,论证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深刻变化,进而说明地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质时期。近年来,对人类世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类世的社会意蕴及人文内涵。在此基础上,历史学家也参与到人类世的讨论中,认为这一概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历史观念,超越人类历史的局限。人类世时代,新的历史观念的产生将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历史研究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摒弃历史叙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看到非人类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很多生命生存的家园。在这个家园中,我们人类是它们中的佼佼者,我们有着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我们的努力下,地球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些变化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人类是地球的主人,更应该是地球的卫士。我们应该为地球的和谐负责。  相似文献   

4.
<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我们生命的承载之舟。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人类是地球上的新客,从早期智人的出现算起,至今只有20多万年的历史。这段时间与地球46亿年的悠久岁月相比,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地球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它孕育了智慧的人类,铸就了我们健康的身心,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事业中精力充沛,创造无数的文明奇迹。人类一出现,就与地球形成  相似文献   

5.
人文地理,乍看好象是一个新型的名辞,其实,它是人类文化中久已被人忽略而遗忘的学识,尤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在秦汉以前,已经特别重视。即如儒家传统经学所谓“群经之首”的《周易系传》里,便已提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人文地理的纲要。演绎言之:从地球物理的时空方位来讲,  相似文献   

6.
王伊帆 《风景名胜》2020,(3):0274-0274,0276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影响并污染地球大气环境的主要成分,并且可诱发光化学污染、酸雨,侵害地球生态平衡,进而影响人类生存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相应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因此为了可以给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生存环境,国家加大了对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的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锅炉烟气处理加强了环保意识,也提升了环保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一水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据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环境科学院佛朗西斯科·塔皮亚多博士的研究结果认为,在45亿年前的时候,地球是一个岩浆球,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活火山。这些火山不断喷发,岩浆携带着水蒸气散布到地球各处,当岩浆变凉以后,水蒸气就凝结成雨,坠落在地球上。这样就开始了水的循环。水造福于人类的功德是巨大的,人类利用水的历史大概伴随着人类诞生就开始了。考古发现,早期人类已会制造各种取水器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取水陶器,如尖底瓶等,足以证明人类对于用水取水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早期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制作工…  相似文献   

8.
面向大海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中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因为覆盖了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大海,是蔚蓝色的。而我们这期的主题就是大海,那片久违的蔚蓝色。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部纪录片叫《地球公民》,系统全面地揭露了当今人类是如何大规模地屠杀和虐待动物,影片让观众看到,我们这个地球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人类已经堕落到何等残忍和无知的境地而不自觉。  相似文献   

10.
辞旧迎新之际,乍淡还浓的扰人雾霾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隐时现.此时,被称作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法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传来好消息——全球195个国家+欧盟参与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新气候协议通过艰难的博弈后终于达成.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慨叹:"《巴黎协定》是人类拯救地球的转折点.为应对最为复杂的气候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合作的新时代."《巴黎协定》让我们看到地球人终于脑洞大开、势不可挡了.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一切生命起源、更新和变化的摇篮。地球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如今的地貌外形 ,也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 ,这对人类来说 ,是天造地设最为完美的一个环境。然而近百年来 ,人类耗用和破坏地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为此1972年 11月 1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面对世界上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日趋受到破坏和威胁 ,号召人们行动起来 ,保护这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际合作活动 ,其宗旨是保护那些因工业化进程加剧、…  相似文献   

12.
陈铭钊 《旅游纵览》2013,(10):202-203
本文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采用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合理的空气质量评价模型,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较好地研究了空气质量和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一、大气污染问题与评价体系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外围的空气层,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生活在大气里,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增长的急速增大,地球上的大气污染日趋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多变的世界。不断变化的大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改变了物界,促进了生物演化,导致了人类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也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人与自然,既有和谐,也有冲突,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大冲突。在人与自然不断的冲突与和谐的循环中,人类学会了生存适应。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的文化,就是在不断的变化和适应中得到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圆顶与方梁     
有趣的是,拱顶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竞争的总体结果好像真有某种正比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吕莜 《旅游纵览》2016,(2):52-55
正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息了大约300万年,人类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和空气在内的整个地球环境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在工业发展以前,地球上的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新鲜的。人类和自然界一直相安无事,那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有限,最多只是局部的改变。但是,近200年来,工业革命让人们学会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从此,生产力水平有  相似文献   

16.
季立伟 《神州》2013,(1):174-174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是地球上的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为现代公民提供了必备的地理知识。而作为一位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为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树立协调的人地关系,使之成为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负起应有的责任。本文主要从地理知识素养、生存素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等几方面对学生加强地理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不得不说,最近两件大事让我们对"环保"的态度立刻严肃起来:《2012》中的玛雅预言"彗星撞地球"般冲撞着地球村民的神经,哥本哈根环境大会上竟然也频频使用"拯救"这个动词。是的,这次我们真的应该认真起来了。在我们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也正在增加碳排放量。我们发现地球越来越暖和,天气越来越怪异,很多动物濒临灭绝,一些岛国接近海平面……有一天地球会变得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这并非危言耸听。旅行是一个享乐的过程,为了减碳而停止旅行活动是不现实的。从今天起,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旅行者,你可以用心想想,我们在旅行中,可以怎样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并进行碳补偿,从而减少给地球、给大自然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息了大约300万年,人类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和空气在内的整个地球环境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生态平衡。在工业发展以前,地球上的水是清洁的,空气是新鲜的。人类和自然界一直相安无事,那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有限,最多只是局部的改变。但是,近200年来,工业革命让人们学会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从此,生产力水平有  相似文献   

19.
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的几个问题傅朗著名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关于神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从天上盗取火种带给人间的感人故事,它流传至今却仍只是一种神话传说。而考古学则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克服畏火本能而利用火的动物。但是,人类...  相似文献   

20.
一 前言 地貌是地球表面在内外应力作用之下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起伏形态,研究地貌的专门学科,称之为地貌学。历史上地貌在形成和变化过程中,除了自然因素参与外,也包含有人类介入下发生的一些影响,考古学所研究的古代人类活动遗迹遗物,大都分布在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地貌之中,因此,如何通过地貌和其中的古代人为地貌形态为考古科学服务,总结前人的经验,开拓新的研究方法,便成为当代考古学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