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迁徙历史中,"出东北"、"入中亚"和"进欧洲",都对中外历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流动迁徙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由东向西迁徙,二是由北向南迁徙。北方少数民族的流动迁徙具有跨度大、阶段性、多向性、艰难性和影响大等特点。尽管学术界已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流动迁徙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进行专题研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相信会实现新突破,逐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刘延兵 《百年潮》2010,(2):66-67
邓拓先生的《燕山夜话》中,有一篇《中国古代的妇女节》,其中谈道:“说起妇女节,现在一般人只知道‘三八’节,谁都不会想到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这个妇女节的由来,虽然带了很大的神话成分,但是它主要以生产劳动、恋爱和婚姻问题为内容的。这个节日就是中国阴历的七月七夕。”实际上,不仅中国古代有“妇女节”,  相似文献   

3.
客家产生于迁徙,但并非迁徙者就是客家。人类古代迁徙是常见的,基督教成为世界宗教是民族大迁徙的结果,不了解部落的迁徙和融合,不了解亚洲的大移民,就不了解欧亚的历史。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的大迁徙,清魏源《湖广水利论》说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清初大移民,移民即“客民”。清陕西按察使严如姬《安流民》:“川陕边微土著之民十无一二,湖广客籍居其五,广东、安徽、江西各省居其三四。”闽粤赣边客民并非最多却成为客家,闽粤赣边均为客家地但客家问题却起于粤而不起于闽赣,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赵畅 《文史春秋》2008,(7):33-37
提及中国近代文化史,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此人便是集我国近代甲骨学、考古学、敦煌学、金石学于一身的一代宗师罗振玉。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是以满清遗臣自任的罗振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遗嘱继承制度质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遗嘱继承制度。遗嘱继承制度的产生 ,以单纯的个人所有权的普遍化和血亲观念的相对淡化为前提条件 ,而中国古代不具备这些条件 ;中国古代的法律仅允许被继承人在“户绝”时适用遗嘱 ,有子时则必须实行法定继承 ,与普通意义上的遗嘱继承制度相去甚远 ;虽然古代史籍中有实行遗嘱继承的个别实例 ,但不能据此认为中国古代存在遗嘱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7.
拙藏一枚面“天国”光背小平钱,径21mm,重3g。查《太平天国钱币》增订本未见此钱;《古钱大辞典》、《历代古代图说》也未见收录;《中国货币史》、《中国古代货币史》、《中国货币发展史纲要》等著作也未提及此钱。此钱究竟是何朝所铸?  相似文献   

8.
韦华 《湖南文史》2012,(5):31-31
我们给老人祝寿时最常说的贺词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东海”就是现在的东海,其实不然,“东海”在古代应该是指渤海。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毗邻渤海,所以古人认为渤海是最大的海,以“福如东海”比喻福气自四方云集。关于“南山”的说法最早见于((诗经》:“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这里的“南山”指终南山(陕西境内,是秦岭山脉的一段),亦称周南山、中南山或太乙山,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相似文献   

9.
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由此可见,《通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宋丙玲 《民俗研究》2005,15(3):195-204
唇妆,在古代又称点唇,今天的口红在古代则称唇脂,这在东汉刘熙《释名.释首饰》中便有记载,“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隋唐以后又有称“口脂”者,如韦庄《江城子》“朱唇动,先觉口脂香”。用唇脂涂唇在古代又称“点唇术”,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光泽,并给人以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来点唇术便备受众多  相似文献   

11.
权衡,是古代测重量之器,类似现在的砝码和秤砣。《论语·尧日》:“谨权量,审法度”。权:俗称“秤砣”、“秤锤”,是秤的对应物。《广雅·释器》载:“锤谓之权”,又谓“秤”。《汉书·律历志上》日:“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也就是知物之重量。秤和权是中国古代及近代最基本的衡器形态,是近三千多年间中国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衡量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之一,周祥副研究员的新《中国古代纸钞》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的“古代”同中国历史分期中的“古代”涵义稍有不同.是按照上海博物馆的习惯用法.其中的古代纸钞包括清末的户部银行、大清银行纸币在内。本书由上海博物馆的古钞、钞版藏品图录和作的相关研究成果组成。  相似文献   

13.
《史学月刊》2007,(4):F0004-F0004
《21世纪广告史研究丛书》是河南大学杨海军教授在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广告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带领“广告史研究课题组”成员共同编撰而就,该丛书近150万字,分为《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杨海军),《中国近现代商业广告史》(苏士梅),《中国当代商业广告史》(黄艳秋、杨栋杰),《世界商业广告史》(杨海军、王成文)四册,是国内目前出版的第一套广告史研究丛书,也是国内第一套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图文并茂的广告史学术专著。该丛书的出版,强化了广告史研究在整个广告学学术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丛书主编杨海军教授,现任中国广…  相似文献   

14.
避讳在历代中的地位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十分突出的文化事项,有一套严密的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避讳”释为:“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长辈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古代的社会风习、心理、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尊古卑今等等。  相似文献   

15.
肖鹰 《神州》2010,(3):8-9
2009年冬天,随着美国大片《2012》在我国公映产生的轰动,将“末世灾难”注射到中国人的意识中。说它是一种“注射”,因为这种“末世灾难”,不仅对于儒家传统主导的古代中国心灵是不存在的,而且也大大地有悖于当下中国人正享受着的经济腾飞、国强民富的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的献典籍中,“章”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概念,作为书面字的专称之后,成为所有体的总称;当它专指诗之外的骈、散体,在发展的长途上又是复杂多变。本书既定名为《中国历代章学论选》,有必要对于那复杂多变的态势尽可能地清理一下。  相似文献   

17.
几案类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小丽 《收藏家》2002,(4):20-25
“几,案属,长五尺,高尺二寸,广一尺,两端赤,中央黑。古者坐必设几,所以依凭之具。然非尊者不之设,所以示优宠也。其来古矣。然人几在左,神几在右,不可以不辨。”——《器物丛谈》从上述资料不难看出,几案类家具为人们的依凭之物。它也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家具品种之一,起初只用于祭祀等较正式场合,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不是一般的平民阶层随便可以使用的。传说是轩辕氏即黄帝发明了几,它主要因“曲木附身,以自捧抱”而得名。《释名》云:“几,度也,其音轨,其义则阁也。”阁的原始含义为放置、停止和搁字相通。所以几本来就是用来凭依伏靠的家具。古代文献资料还记载着孙冯翊与一个看门的小吏关于几的争论。小吏伏在几  相似文献   

18.
徐康 《巴蜀史志》2006,(4):59-60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爱情故事中,西汉时蜀中的一对才子佳人——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前179-前118)与才女卓文君的故事格外生动感人。这不仅因为他俩郎才女貌珠联璧合,还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丰富的传奇色彩——既有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订终身、冲破封建樊笼、对婚姻自由的勇敢追求,又有“相如琴挑,文君夜奔”,一曲《凤求凰》、“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浪漫成分,还有相如“家徒四壁”,文君重才轻财,  相似文献   

19.
罗新慧 《民俗研究》2004,(2):116-122
“瑶台”之称多见于古代文献,但关于瑶台的起源、其所表现的上古婚俗以及流变情况,学者们尚未做深入探讨。上博楚竹书《子羔》篇记载商人女始祖契之母“游于瑶台”,为解析相关问题提供了线索。以下试做分析,祈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结构及其演进轨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005)年初,我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期上发表的拙中,首次提出了“同质社会”假说,但未及展开论述。在我看来,自先秦至明清,长达三、四千年的我国古代社会,可以按其经济形态划分为四种先后相续的同质社会。这就是(一)以“井”、“邑”即村社共同体为基础的先秦族群社会;(二)以“编户齐民”即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汉唐吏民社会;(三)工商业明在农业社会母胎内全面成长的宋明租佃社会;(四)插在汉唐和宋明之间的辽金元(西夏亦应包括在内)社会则带有程度不等的游牧明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