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气候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雨莲  陆林 《人文地理》2008,23(5):7-11
气候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因子。近年来,局部地区恶劣气候频繁出现,旅游业发展受到影响。总结国内外旅游气候研究进展,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目的地气候条件对旅游业发展、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和人类旅游活动对气候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国内研究则集中在气候旅游资源和旅游地气候舒适度两方面。总的看来,国内外旅游气候研究的中心议题都围绕着气候是旅游业的影响要素,主要贡献有气候是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在内的资源形成背景;特殊的气象景观和优良的气候条件是旅游地重要吸引物,进而影响到旅游者决策行为,因此气候调查和分析应视为旅游规划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心理研究二十年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晏鲤波 《旅游科学》2004,18(3):65-69
本文在对中国1984~2004年旅游心理的研究文献和专著进行检索的基础上,从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旅游者心理及行为、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管理心理及旅游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六个方面,对中国近二十年来的旅游心理研究作了回顾、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旅游的摄影透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曹小曙 《人文地理》2000,15(2):45-48
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城市旅游方兴未艾,世界及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本文从摄影的角度对城市旅游作一探讨。初步分析了摄影与城市旅游的关系;摄影的城市旅游景观类别;城市旅游摄影的功能以及城市旅游摄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分析了在城市旅游的研究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观察与思想的研究成果,当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保华 《人文地理》1996,11(Z2):57-59
以山东气候旅游资源为例,应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作了初步尝试,试图为区域气侯旅游资源的评价探讨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旅游系统理论之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全面地识别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要素以及相互之间作用机理。本文阐述旅游系统理论,分析乡村旅游的系统与驱动因素,归纳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特点,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即需求拉动型、供给推动型、中介影响型、支持作用型、以及混合驱动型。通过列举相关案例,全面研究乡村旅游系统驱动机制与利益主体,旨在促进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6.
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两大休闲产业,二者具有相同的功能,娱乐大众,传播文化;电影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也备受关注。《泰囧》的热映为泰国旅游创造了神话,也促使大家更加深入的思考电影如何在旅游产业营销中发挥其最大价值。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作了介绍,并在分析旅游与电影融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影视作品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总结影视旅游作为目的地营销工具的特点,力求从成功的影视旅游案例中寻找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藏的旅游事业发展很快,2004年西藏接待海内外游客约120多万,为了使气象工作更好地配合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帮助海内外游客选择旅游地点和旅游时间。本将对西藏地区各地不同的旅游气候特征作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旅游流的研究及旅游"双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宇杰 《旅游科学》2005,19(1):6-11
在市场经济下,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通过旅游者、旅游企业、地方政府和相关社会团体的行为,形成旅游者流和旅游业生产要素流,后者包括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和物质流,二者的合流统称为旅游流。本文首先对旅游流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然后结合各种示意图,阐述了旅游流的结构,并在旅游流的概念基础上构建旅游“双流”系统。旅游流的概念有助于人们理解旅游活动,而旅游“双流”系统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
旅游人类学理论在中国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健 《旅游科学》2007,21(5):1-6
本文讨论了中国旅游发展中一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例如旅游业服务质量问题、旅游资源和项目开发规划中的问题、中外合资与合作经营中的问题、旅游法制建设问题、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问题等,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重视和加强旅游人类学理论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指导,妥善解决旅游发展中大量存在的社会文化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旅游人类学理论在中国旅游发展宏观调控、微观管理以及发展对外旅游关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国外旅游扶贫理论、实践模式、效果、研究方法、相关国际组织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国外旅游扶贫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框架,为旅游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从研究内容看,自然旅游、遗产旅游、农业旅游、社区旅游是旅游扶贫的主要方式;从扶贫效果看,旅游扶贫对当地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需要合理的规划与操控才能可持续。旅游扶贫研究方法以宏观的定量研究为主,研究案例呈现地理集中性。今后应加强城市贫困问题、精准旅游扶贫及中国旅游扶贫案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With considerable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intrinsic importance of weather and climate for tourist decision-making, the projected redistribution of climatic resources as a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is anticipated to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ourism demand. Some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astal tourism destinations (Mediterranean and Caribbean)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becoming ‘too hot’ for tourism. However, the microclimates of coastal tourism areas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 by such assessments. With a focus on thermo-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climatic paramete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daptive range of microclimatic conditions available in two coastal resort settings in the Caribbean islands of Barbados and Tobago. Recorded weather parameters include air temperature, black glob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The microclimatic results, which are presented using the 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 (UTCI), show that hourly thermal conditions can range up to 4 °C in different outdoor areas of the resort property (beach, garden, pool, cabana). This is salient in terms of characterizing tourism destin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assessments, a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mal conditions can vary at the micro-scale of a coastal resort, with the ability for tourists to attain thermally comfortable conditions within a single resort property. When a location becomes thermally uncomfortable (i.e. too hot), tourists can change their location (e.g. move from the pool to the beach), providing an onsite adaptive range between 1 °C and 4 °C.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rmo-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climatic parameters provide a more precise estimate of the available range of thermal comfort than is inferred from ambient temperature alone.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ts’ climatic preferences and reveal that the microclimatic conditions recorded in this study (UTCI 29–36 °C) are well within tourists’ preferred thermal conditions and do not exceed tourists’ thermal thresholds for coastal tourism.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和扩散联系,且充当旅游网络中介者角色的平均次数为8.25次;(2)北京和上海在入境旅游空间网络中居核心地位,西安、广州和杭州居次核心,其余城市的网络地位较低;(3)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不均衡性较明显。最后,提出优化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碳视角的旅游城市转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新长征。随着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力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型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契机。创建低碳旅游城市是城市宜居生态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中国旅游城市转型的战略模式选择。创新城市低碳旅游公共服务导则、营造城市低碳旅游吸引物体系、发展城市低碳旅游设施、培育城市畅爽旅游体验环境、倡导城市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近期实现旅游城市转型发展需要关注的五个基本层面。为此,要规范发展、互动发展、示范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Lithic technology, subsistence modes, mobility strategies, and habitation mod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east China co-evolved during the Paleolithic-Neolithic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through the beginning of the Holocene, exhibiting notable continuity and the phases of development. The investigation of climate, environment, population, technology, subsistence, and mobility is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strategies and reconstructing cultural adaptation processes. The study of paleoclimatic records in this region indicates that remarkable climatic turbulence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alongside extreme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human technological systems and behavior.  相似文献   

15.
武联 《人文地理》2006,21(3):92-95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以整体的观念、环境的观念、综合及多视角的观念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层次)构成分析法对特殊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下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空间结构特质进行研究,为古城的保护规划奠定基础,通过保护规划使古城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空间结构特质得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构建旅游经济效率及旅游网络优势度评价模型,并结合csQCA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旅游经济效率、旅游网络优势度水平及其关联组合进行分析,对影响旅游效率、旅游网络优势度以及二者组合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构型阐述。研究发现:我国旅游经济效率呈现东西高低分化、南北高低相间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网络优势度表现出明显的多组团形态的板块连片化空间分布格局;市场环境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人力资本水平、交通集散水平、网络信息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等因素,组合形成高旅游经济效率、高旅游网络优势度以及二者协同发展的7种构型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镇化,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对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内涵、驱动因素、特征与影响进行研究对比与综合评述。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系统回顾,展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研究价值,辨明旅游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在当前中国旅游城镇化的消费特征、社会阶层、主客关系、身份认同、城市与文化表征亟需深入探索与案例研究的背景下,国外有关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特征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的旅游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古发掘资料和零星的史载资料表明 ,在约 4~ 5世纪时期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发生第一次大规模变迁 ,很多古城在此时期衰落与消亡。同时塔里木盆地及其相邻地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成果表明 ,在 1.9ka BP~ 1.5 ka BP(公元 2世纪~ 6世纪 )期间 ,气候为一相对的暖干期 ,而在 4~ 5世纪时 ,其暖干的气候达到了峰值。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变迁与古气候的暖干化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气候环境的暖干化可能是导致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在 4~ 5世纪发生第一次大规模变迁的根本原因 ,气候环境的暖干化导致水量的明显减少、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恶化、生存资源减少、生存空间缩小等一系列变化 ,最终导致古城的衰亡 ,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奥运旅游效应与中国奥运旅游圈构想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隆学文  马礼 《人文地理》2004,19(2):47-51
举办奥运会最大的经济受益点是旅游业,中国旅游业应充分抓住奥运给旅游业带来的各种效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合理确定和设计旅游区位,确立"一个核心、多中转辐射地、五圈共享"的"中国奥运旅游圈"区位开发模式,构建北部历史古迹都市文化核心旅游圈、东部东方文化现代都市旅游圈、南部经济特区热带风情都市旅游圈、中西南奇山丽水民族风情旅游圈、西部神奇景观旅游圈,实施整体形象设计与促销战略、多等级多系列产品战略、网络化大交通战略、信息化战略、区域协作战略、规模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机遇,发挥奥运旅游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热点旅游城市旅游国际化水平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飞  王娟 《人文地理》2012,27(2):145-150
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国际旅游业发展环境两大方面入手,构建了4层3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了中国27座热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国热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最后分析了各城市旅游国际水平的优劣势和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