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永春 《文史月刊》2010,(11):10-10
<正>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这"两袖清风"与"廉洁"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2.
那是一个被人遗忘的筑东煤矿,已经关停60年了。时至今日,只留下了煤矿村来纪念它。贵阳80岁以上的老居民可能知道一些,在那里工作过的人恐怕只剩下10余人。  相似文献   

3.
一川 《文史月刊》2012,(2):54-54
"乔迁"这个词来自于《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是指高大的树木,乔迁是说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  相似文献   

4.
张天雁 《文史月刊》2011,(10):37-37
在阅读中国近现代史时,常常会遇到“艳电”、“马日”一些生僻的名词,这些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只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种电报纪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2,(9):94-94
“半斤八两”一词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这一词语的来源有二。 一说东汉时流通三种货币,分别是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又简称钱。将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通常,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有十六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  相似文献   

6.
阳方中 《文史天地》2002,(11):49-49
不久前从报刊上看到署名文章《寿比南山的来历》使我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得知这一成语源出青州城南的云门山,因山上的石刻“寿”字,仅其下“寸”字就比人身还高;人们到此与“寿”字比高,故曰“寿比南山”。据我所知,“寿比南山”的出处也还另有一些说法,特作几点补充意见:(一)这一成语在南方各地多用于祝寿的对联,即“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里是把“不老松”的长青比喻长寿健康。(二)据经典的说法是出自《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里也是把“南…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14,(1):94-94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1573年,意大利修道士山·马尔荷用木料、粘土制作了一个玩偶,并且给这个玩偶起了个名字叫玛尼奇诺。这种木制的玩偶在法国和荷兰受到青睐,人们争相制作这种玩偶,把它叫做“模特儿”。  相似文献   

9.
阎泽川 《文史月刊》2013,(11):33-33
城隍被认为是冥界中的基层神司,是保护城市的神。周朝时,每年除夕要祭祀八种神,其中就有水(即隍)庸(即城)。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为什么要祭祀隍、城呢?因为他们是守护城池的神。城市规模逐渐具备后,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靠近水边的,水与城有了进一步的结合,于是水神和庸神合二为一,成为城池的城隍神了。  相似文献   

10.
“金张掖”来历及涵义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张掖”一称到底始于何时 ,其涵义又是什么 ,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引用了许多文献资料 ,随着历史的变迁 ,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文史月刊》2010,(12):66-66
<正>据考证,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  相似文献   

12.
鱼篮观音是中国古代民间创造的众多观音形象之一,观音作渔妇模样,髻鬟高耸,髻中插一枚长钗,一手拎竹篮,篮中卧鱼一条。鱼篮观音的来历,学界一般认为是由马郎妇演变而来。马郎妇的故事源於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宋代志磐《佛祖统纪》、祖璘《隆兴编年通论》等书的记载大同小异,只是延州妇人变成了陕右马郎妇,淫女变成了圣女,并以马郎妇为销骨菩萨或普贤菩萨的化身而已。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京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墓地,是海内外华人竞相瞻仰的地方。有人到了中山陵,一到博爱坊,就以为是陵区了,其实不然。穿过博爱坊,走完四百多米的墓道,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体育新闻中经常会看到各类锦标赛的召开,根据考证,“锦标”一词,最早使用于唐代,是当时最盛大的体育比赛——竞渡的取胜标志。但是,竞渡这项体育赛事并非在唐朝才有,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相传是湘江一带的人民为了纪念屈原而组织的有关纪念活动。在唐以前仅为划船活动,并无“夺标”规定。  相似文献   

15.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先民们关于自然、世界、自身的文学叙述,具有极大的人类学意义。《圣经?巴别塔》和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汉苗彝的来历》这两个故事中,虽然父的形象、子的形象和塔的象征有其异同,但二者都隐藏着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对于人有着本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句广为传颂的台词,可是它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09,(6):28-28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句广为传颂的台词,可是它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2013,(11):30-31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家喻户晓的话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贵阳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那是在20个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养龙司乡堡子村在1954年年底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许多男社员轻视女性的旧思想还未扭转,不赞成妇女出门干活,导致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三四人出工。她们和男社员干同样的活,但以当时的工分制来算,男社员每天记7分,  相似文献   

19.
路远 《文博》2009,(1):74-79
本文围绕西安碑林藏苏轼《集归去来辞诗》刻石,对苏轼的“尚意”书法不践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本质,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略加述评。对该刻石所据之墨迹本的由来及刊刻者邓霖其人,对苏轼这件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略加考述。认为《集归去来辞诗》刻石之“六首本”和“十首本”各有出处,不能因为《苏轼诗集》收录10首,便轻易否定“六首本”。  相似文献   

20.
范景中 《收藏家》2009,(9):91-92
贾似道刻《宣示表》、《玉枕兰亭》和《玉版十三行》,世称贾氏三刻,是宋代赫赫显目的单行法帖。这三帖的原石大概都在晚明出土于杭州葛岭的贾氏半闲堂旧址。《玉版十三行》初归泰和令陆梦鹤,继归观桥叶氏、王氏,后又为翁嵩年以三百重金购得,康熙末年贡入内府,现藏首都博物馆,定为重宝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